《中国文物科学研究》(季刊)2006年创刊,是当今全国唯一的文物学科理论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综合性学术刊物。每期内容分学科论坛和文保科技两大版块。两者“和而不同”,共生共荣,推动当今文物学科理论建设和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发展。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遵循实践-理论-实践规律,重视实践经验总结,努力使之升华为理论,再指导实践;对当前文物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动态,新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研究与解释,并提出对策与建议;重视文物保护科技的长远发展和现实应用的研究创新,确保研究与应用的协调,持续发展,展示科技研究新成果,交流科技研究新经验。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1、数据:MARC数据、DC数据
2、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3、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06;总被引频次:59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栏目设置
文物学说、保用视野、管理纵横、纵观全局、花果荟萃、传统技艺。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杂志社介绍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范例
1.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路甬祥
2.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单霁翔
3.完善文物法律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汪永清
4.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的成功实践——纪念《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 张文彬
5.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谢辰生
6.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鲍贤伦
7.论文物史迹网 李晓东
8.浅谈军垦文物征集工作 刘静
9.试谈铁路可移动文物的鉴定 贾本义
10.深入发掘民族村寨的文化内涵——关于贵州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利用 吴正光
11.浅谈城市遗址的保护方式 陈星
12.一代名将杨虎城的文化遗产情结 张志强
13.民国时期关于文物归属权的争议——以殷墟发掘为中心的历史回眸 徐玲
14.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及其观念分析 刘守柔
15.文化遗产保护与保存科学 黄克忠
16.汉白玉防风化保护材料研究 郭艳敏,高峰
17.博物馆古玉器修复与复制保养 李新秦
18.唐墓壁画保存现状及保护修复方法 段萍
19.古铜镜的修复与保护 李新秦,杨倩
20.浅析小型博物馆丝绸文物库藏保护 张国华
21.广州锦纶会馆整体移位保护过程及其科学意义 陈玉环,李国雄,李继光
文学方向论文范文:古建筑文物全景图生成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全景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古建筑文物全景图生成方法备受关注并得到研究和发展。本文从全景图照相设备、全景图生成工具和全景图拼接算法三方面来对目前古建筑文物全景图生成方法进行概述、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给出展望,希望为从事古建筑文物全景图生成、图像处理方面的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论文要求word电子文档,文稿格式要符合标准论文格式,文章内容要求原创、严禁抄袭。同一篇稿件切勿一稿多投,否则后果自负。
2.请在论文后面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从事的工作)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方便网站工作人员及时与您沟通联系或快递期刊。通信地址格式如下:××省××市××县××路××号+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3.编辑部会及时处理所稿件,一般审稿时间为3-4个工作日,核心期刊稿件为一周左右。
4.编辑部根据期刊不同的版面要求,有权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
5.稿件审核通过后传发采用通知,核实后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