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论述在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方式有哪些

分类:护理职称论文 时间:2015-07-23

  对于手术时应该提前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在遇到低体温的手术中应该怎么去做呢?同时手术中应该怎样去杜绝一些不良的事项呢?手术的管理发展都是仙子阿医学中的一个改革发展的项目。 《护理学杂志》在全国近30种同类期刊(含医学期刊中的护理版和尚无刊号的期刊)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卫生部、教育部主管领导的好评。根据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护理学杂志》论文总被引频次居第三位,影响因子居第五位,论文基金比在同类期刊中排第一位。2006年经湖北省科技期刊专家委员会质量研究组统计报告:《护理学杂志》在湖北省170种期刊中引用频次排第2名,载文量排第3名,全省医学期刊中引用频次及影响因子综合排第5名。

  摘要:临床实践表明,单一的保温方法并不能降低手术低体温的发生率,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地渡过手术期,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性保温措施以维持同手术期体温稳定㈣。采用以下几种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关键词: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护理发展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indicates that the single heat preservation method does no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low temperature oper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safely crossed the operation period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comprehensive heat preservation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keep the temperature stable with the time of surgery looking. The following several kinds of nursing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happening of the low temperature opera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preoperative nursing, nursing development

  术前对患者充分评估,注重心理护理术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心理状况、皮肤的完整性、营养状况来评估手术期间是否有发生体温下降的可能性,并制定保温措施,记录基础体温。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以预防低体温,同时通过访视时面对面交流,可消除患者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因为精神因素而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1 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1.1 患者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有研究指出,在19℃~21℃的手术环境下,至少有5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引。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由于手术人员手术时出汗多,以致要求较低的室温才会感觉舒适,而此时的室温可使患者体温下降。室温小于21℃时患者散热明显增加,体温小于36℃,老人和小儿散热增加更为明显。近年来,随着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多数手术室都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因为手术室快速的空气对流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综述了围手术期发生术中的低体温的危险因素、低体温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提供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温度,注意保暖;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及早发现低体温;术中输注液、 中洗液的加温;使用保温装置,防止热量散失等。

论述在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方式有哪些

  1.2 术前用冷消毒液消毒皮肤。消毒液挥发时带走皮肤表层大量热量,同时,消毒时过多、过长时间地暴露身体,可致散热增加,造成患者体温下降。

  围手术期体温<36°C;称为体温过低。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干预进行如下综述。

  1.3 有研究发现,对于使用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如腹腔镜、关节镜)来说,室温冲洗液可以将冲洗部位周围的温度降低1O°C左右,局部的低体温能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术中用大量室温冲洗液冲洗体腔或切口,使切口周围敷料、手术床潮湿,均可使患者处于低温环境。大手术体腔(胸腹腔1长时间开放暴露,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热量丢失,体温下降。

  1.4 失血性休克或术中需要大量输液输血的危重患者,由静脉快速输人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库存血,则对患者机体中体液产生“冷稀释”作用。有文献报道,成人静脉输入1L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IU4°C的血液可降低平均体温0.25℃。

  1.5 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超过3h。一般手术时间超过2h,都可引起患者体温下降。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影响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尤其是麻醉诱导后150min的低温较明显。

  1.6 年龄及其他因素可引起老年患者体温调节障碍,包括肌肉量减少,静息肌张力降低,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升高,皮肤血管收缩反应减退及心血管储备有限。小儿由于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相对较大,散热较快,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故在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当出现创伤、脑损伤、烧伤或伴有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过度瘦弱等情况时,更容易出现围术期低体温㈣。患者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布,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2 低体温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2.1 增加切口感染机会体温下降可引起术后寒战,组织耗氧量增加,低温下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不利于氧的释放,体温每降低1℃ ,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5.7% ,故容易造成组织缺氧。低温患者的白细胞介素生成减少,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和血浆皮质醇增高,促使体内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了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2.2 凝血功能障碍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流减慢,血中血小板数减少,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使凝血功能受到抑制,手术中出血量增多,严重者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提供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温度,注意保暖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切口的大小,手术时间的长短,麻醉药物的使用及空气的对流是护理人员无法干预的,只有室温和输液温度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旧。

  2. 3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低体温可使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通气/血流kL(V/Q)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Frank等研究指出,术中低体温可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此外,低体温可引起低钾,寒战也显着增加围术期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加重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在患者人手术室前要提前30min开启空调,保持室温在22℃一24℃,对于老人和小儿等应适当提高室温。在消毒和铺巾时动作应迅速,提高室温至27℃~28℃,待铺好手术中后再恢复至正常室温。室内温度是体热损失的决定因素,在适宜的室温中,患者可感到舒适、安宁,减少消耗,并降低肾脏负担。对非手术区域的四肢、躯干,用棉被、棉垫遮盖、保暖,以减少散热。接送患者穿过走廊、病房通道、电梯间等非手术区域时,增加盖被并将患者手脚、肩部用棉被包裹住,运送床上的垫子要厚实、柔软,不让患者有寒冷的感觉,更不能发生寒战。

  2.4 药物代谢延迟影响术后恢复 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I~C,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低温会使麻醉药物在体内代谢时间缓慢,延长麻醉药物作用的时间,使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延长,易发生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等意外。

  2.5 其他危害有研究表明 低温患者死亡率高于体温正常者,尤其是创伤严重者,在ICU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低温持续2h有24%的患者死亡,而同等条件体温正常患者的死亡率则为4%,低温还会导致呼吸抑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由于术中低温会发生寒战,可加重患者的不适感。以上几种因素导致术后治疗受影响,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浪费医疗资源。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