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医学论文范文探究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新技术模式及意义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15-05-11

  摘要: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我国VD的患病率为1.1%~3.0%,年发病率在5~9/1000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均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而高龄、吸烟、痴呆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和低血压者等易患血管性痴呆。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医学论文

  临床表现根据病因、累及的血管、病变脑组织的部位、神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可将VD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根据起病的形式简述几种主要的类型:

  急性血管性痴呆

  (1)多梗死性痴呆(MID) 由多发性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区域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VD的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反复多次突然发病的脑卒中,阶梯式加重、波动病程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病变血管累及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相应症状体征。

  (2)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SID) 由单个脑梗死灶累及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皮层、皮层下功能部位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累及颞叶的下内侧、枕叶、丘脑,表现为遗忘、视觉障碍,左侧病变有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右侧病变空间失定向;大脑前动脉影响了额叶内侧部,表现为淡漠和执行功能障碍;大脑前、中、后动脉深穿支病变可累及丘脑和基底节而出现痴呆。表现为注意力、始动性、执行功能和记忆受损,垂直凝视麻痹、内直肌麻痹,会聚不能,构音障碍和轻偏瘫。内囊膝部受累,表现为认知功能突然改变,注意力波动,精神错乱、意志力丧失、执行功能障碍等。

  (3)分水岭梗死性痴呆 属于低灌注性血管性痴呆。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表现为经皮质性失语、记忆减退、失用症和视空间功能障碍等。

  (4)出血性痴呆 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的痴呆。丘脑出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常见。硬膜下血肿也可以导致痴呆,常见于老年人,部分患者认知障碍可以缓慢出现。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Roman 2002年报告,在65岁以上年龄组的卒中幸存者中大约1/3的患者在病后3个月之内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1]。我国张振馨等[2]2001年对北京城乡5913名5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表明,痴呆的患病率4.6%,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6%。我们尝试通过分析部分血管性痴呆可逆性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明确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干预的可行性,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筛选2005?01~2007?12间98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的78例血管性痴呆病人,进行追踪随访1年,其中38例恢复正常状态,脑血管病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经头CT或MRI证实。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参照NINDS?AIREN标准。38例治愈病人作为研究组,40例未愈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组在发病72h出现症状的脑神经受累、意识状态改变、治疗的依从性好以及CT或MRI病灶在50ml以下的例数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情况进行调整治疗,同时进行抗栓治疗,并给予尼莫地平30mg,3次/d,长期口服,在发病早期指导家属与患者交流,采用康复治疗仪刺激及针灸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s表示,对2组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时评分情况 2组情况对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Hachinski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Barthel和MMSE 2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见表2。

  2.2 随访1年后评分比较 2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MMSE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Hachinski缺血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的患者在情绪自制、抑郁及局灶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方面有改善。见表3。

  表1 2组一般情况对比(略)

  表2 2组发病时评分情况对比 (略)

  表3 随访1年后2组评分情况对比(略)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虽然缺乏公认的诊断标准,但其高发病率及致残率对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血管性痴呆是通过血管的病变导致脑组织容积明显减少,严重的脑组织破坏,神经元缺失发生脑功能障碍。所以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策略仍然是积极治疗脑血管疾病, 采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抗血栓和康复治疗。近期研究,尼莫地平通过提高脑内双侧海马NAA/Cr(乙酰基天门冬氨酸/肌酐复合物)的比例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4]。

  我们通过对7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CT表现、治疗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此类血管性痴呆具备以下特征:(1)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诱因较少者。(2)伴随脑血管病发病早期,呈急性起病者。(3)脑神经受累轻微者,特别是与吞咽困难关系密切。(4)发病后意识障碍出现短暂或无意识状态改变者。(5)症状出现后尚保留有部分功能。(6)治疗依从性较好者。(7)CT或MRI下显示小梗死灶(梗死病灶的体积不超过50ml)。我们总结的以上临床特征国内外尚无类似报道。目前完成的病例数较少,仍有待于对更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目前,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仍无成熟经验或特效办法,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该病具有一定的治愈率,上述特征就是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窗,借此寻求更多的治疗靶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尽最大可能减少临床致残率。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