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患原发性结核病时,由于骨骺开放而且对骨的血供丰富,结核杆菌常可扩散到脊柱骨和长骨的末端.疾病可以很快发生,也可以在数月后,数年后或数十年后发生.感染可扩散到关节囊内,引起单发性关节炎,负重关节常易被累及,但腕,手,肘骨也可累及,特别是外伤后更易受累.
关键词:关节结核,骨科,预防学论文
Pott病开始于靠近椎间盘的椎骨体,其特征性的变化为两节椎骨受累,其间的椎间盘间隙因干酪样坏死而变狭窄(这与转移性癌肿不同,后者无椎间盘间隙变窄).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则椎骨塌陷而导致截瘫.本病的早期最好用磁共振检查,因为疾病早期X线脊椎检查不能测出脊椎畸形.若诊断不能确定而局限性背痛症状仍持续存在或更趋严重,则应复查.受累部位的椎骨旁肿胀可能表示存在脓肿,脓肿若被忽略,脓液可顺解剖部位流至腰大肌,脓头可见于股前侧.
根据症状可拟诊,但必须作CT或磁共振检查.最好的确诊办法是活检,在脊柱可作椎体骨针刺活检,其他部位需作滑膜组织或骨活检.组织标本应作组织学检查和染色检查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体.还应该作PCR检测和培养结核杆菌和其他病原体(如葡萄球菌,布鲁杆菌,沙门菌,弗氏土拉菌).
若脊椎破坏有限,脊髓未受压,则化疗通常已足够.若随着治疗椎骨旁肿胀消退,则可能不是脓肿,则没有必要作清创术.但在化疗期间,受累部位应该用合适的支架固定.若肿胀未消退或疼痛持续存在,则需作外科清创术.只有在晚期病例,才需用前或后侧骨移植来固定脊柱.
骨与关节结核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病灶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好发部位是脊柱,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与肘关节。
骨与关节结核的最初病理变化是单纯性滑膜结核或单纯性骨结核。在发病最初阶段,关节软骨面是完好的,如果结核病变被很好地控制住,则关节功能不受影响。如果病变进一步,结核病灶便会破向关节腔,使关节软骨面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称为全关节结核。全关节结核必定会后遗各种关节功能障碍;全关节结核不能被控制,便会出现继发感染,甚至破溃产生瘘管或窦道,此时关节已完全毁损。
1.起病缓慢,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及贫血等症状血症状,一般多见于儿童患者。
2.病变部位大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但对称性十分罕见。
3.病变部位有疼痛,活动后加剧。儿童患者常有“夜啼”。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关节神经支配有重叠现象,髋关节结核患儿可以指认膝关节部位有疼痛。单纯骨结核者髓腔内压力高,脓液积聚过多,疼痛也很剧烈。
4.浅表关节可以查出有肿胀与积液,并有压痛,关节常处于半屈状态以缓解疼痛;至后期,肌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
5.全关节结核发展的结果是在病灶部位积聚了多量脓液、结核性肉芽组织、死骨和干酪样坏死物质。因为缺乏红、热等急性炎性反应,称之为“冷脓肿”或“寒性脓肿”。脓肿可以向体表溃破成窦道,也可以与空腔内脏器官沟通成为内瘘,再经皮肤穿出体外,是为外瘘管。脓腔与食管、肺、肠管或膀胱相通,病人可咳出,大便排出或尿出脓液。
6.冷脓肿溃破后必然会有混合性感染。重度混合感染的结果是慢性消耗、贫血、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因肝、肾衰竭而致死。
7.脊柱结核的冷脓肿会压迫脊髓而产生肢体瘫痪。
8.病理性脱位与病理性骨折不少见。
9.病变静止后可有各种后遗症。例如:①关节功能障碍;②关节挛缩于非功能位,最常见的畸形为屈曲挛缩与椎体破坏形成脊柱后凸畸形(驼背);③儿童骨骼破坏产生的肢体长度不等。
1.实验室检查 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混合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期明显增快;病变趋向静止或治愈,则血沉逐渐下降至正常。从单纯性冷脓肿获得脓液的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约70%。
2.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检查对诊断骨与关节结核十分重要,但一般在起病2个月后方有X线片改变。核素骨显像可以早期显示出病灶,不能作定性诊断。CT检查可以发现普通X线片不能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显示病灶周围的冷脓肿有独特的优点,死骨与病骨都可以清晰地显露。MRI检查可以在炎性浸润阶段时显示出异常信号,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脊柱结核的MRI片还可以观察脊髓有无受压与变性。超声波检查可以探查深部冷脓肿的位置和大小。关节镜检查及滑膜活检对诊断滑膜结核很有价值。
1.全身治疗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