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职称论文范文看当前新媒体在校园中的建设管理意义

分类:科技论文 时间:2015-03-17

  摘要:校园媒体文化是一种高雅的传媒文化,具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宣传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校园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把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上来,宣传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媒体功能,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校园媒体成为唱响主旋律和提高影响力的先进文化载体。

  关键词:校园媒体,传播文化,媒体论文发表

  校园媒体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在历练和锻造学生的媒体技能和职业养成。高职院校是各种文化和思想交流与汇集的场所,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兴奋剂,师生在校园媒体文化的传承与宣教过程中,切身感受和养成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通过参与实践校园新闻传媒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成长与提高的过程,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造就和培养学生的新闻传媒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在高职校园媒体文化中应包含工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前者是特色文化,后者是通识文化。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应当服从和服务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所以在现代高职院校中应当注重技能为核心的工业文化的传承,这也是其与普通综合院校的主要区别和生命力所在。人文科学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则是培养现代大学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重要途径,通过道德内化与职业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则是上述两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积淀和蕴育下来的特色和文化,是高职院校长期办学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办学理念的价值追求,既是使命责任,也是校园媒体文化的题中之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媒介的发展,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呈现出信息化“校园村”的新格局。而校园媒体文化的发展体现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品格,凝聚着学校的校园文化积淀,体现着校园品位的重塑与再造。校园媒体文化还起着传承与提升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品牌力量的作用,是繁荣校园文化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内涵

  (一)关于文化的界说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是一个人文、地域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经济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进行界定,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enoe 则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一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二是人们通过观察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而学到的所在社会的文化。泰勒曾说过,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象是本能对于动物一样,都是行为的指南。Robin FOX更进一步指出:文化和本能的性质相通,二者都为某一种族成员所共有,大部分文化行为也象本能一样,是潜意识的。

  通常人们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精神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狭义的文化专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二)关于媒体文化的界说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所谓的“大众文化”就包括媒介文化和消费文化。对媒体文化的研究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学者凯尔纳(Douglas Kellner),1995年,凯尔纳在其《媒体文化》一书中把媒体文化纳入文化研究的框架中进行相关思考,正式将媒体文化研究当成了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媒体文化这一概念既可方便表示文化工业的产品所具有的性质和形式(即文化),也能表明它们的生产和发行模式(即媒体技术和产业)。让人们关注到媒体文化得以制作、流行和消费的那种生产、发行与接受的循环。将文化、媒体、传播等研究领域相互关联起来。”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媒体文化研究。

  中国学者对媒体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周宪、许钧在1999年《文化和传播译丛·总序》中这样阐述:“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主张把媒介与文化这两个关键词连用,或曰‘媒介文化’,或曰‘媒介化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它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它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它不断地利用高新技术,诉求于市场原则和普遍的非个人化的受众。”可见,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这种对媒介文化的解释和诠释帮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媒介文化,以及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其内涵。

  (三)高职校园媒体文化

  校园媒体简称校媒,专指学校或师生自办的媒体,或者是运用社会媒介工具在校园内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指校园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手机、直邮等交流传播媒介。

  校园媒体文化中师生不再是简单的受众和媒介文化的产品的被动消费者,同时也是文化产品的积极创造者,在互动与矛盾激荡中通过全校师生长期实践、积淀和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比如微博,人人都是受众,人人都是参与者和新闻发言人。

  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可以概括为,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及学校与社会之间通过校园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杂志、手机、直邮等交流传播工具为媒介,在全校师生长期实践活动中蕴育而形成的具有校园本土化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媒体文化的概念中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动态生成过程。展现出既有人文传统的学校本土精神象征,又有师生长期实践和培育创新生长的精神财富,这是校园媒体文化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实质所在。

  二、新媒介对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影响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高职院校的媒体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新闻网、手机、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以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校园媒体文化的价值取向如何确立?建构一个什么样的校园媒体文化环境和氛围,如何依时而进,顺势而为,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都是要研究的问题。

  (一)新兴媒体对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受众的巨大冲击

  根据教育部信息教学管理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所做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网络己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受到网络的影响,通过新兴的电子报、手机报以及一些网络媒介来获取信息,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种流行的阅读方式,这些都给高校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现代媒体具有网络化、电子化、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而传统的高校媒体无论是从信息的含量、传播的速度,还是媒体的介质等都与现代媒体存在一定差距,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远不及大众传媒和其他社会主流专业媒体。青年学生这一受众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主流或专业媒体的重视,针对青年学生作为重要读者群的各类媒体数量日渐庞大,这一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新媒介使校园媒体文化信息传播个性化、即时化和传播路径多样化

  由于新媒介冲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从技术上支持满足校园媒体受众时尚化、个性化、同步化、多样化的互动信息传播需求。青年大学生是校园媒体的最主要受众,他们求知欲甚,好奇心强,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方位的,随着现代媒介的出现,他们获取信息的路径日益丰富,在信息的选择方面也变被动为主动,变一元为多元,这种内在需求的多元与获取路径的多元就形成了现代大学生信息的“大爆炸”。

  (三)新媒介的冲击凸显传统校园媒体文化的滞后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介对传统校园媒体的手段和方式形成巨大冲击,校园媒体文化繁荣发展客观需求与发展现状的非对称性矛盾凸显传统校园媒体文化的滞后性。在现代高职文化快速发展客观需求的背景下,现在高职院校校园媒体文化理念相对陈旧,校媒工作队伍水平较低,校园媒体软硬件设施落后,各类校园媒体又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等等问题与现状,难于适应高职校园媒体文化迅速繁荣发展的客观需求。

  构建繁荣的校园媒体文化,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发挥校园媒体文化引领舆论的重任,就必须树立现代开放的理念,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来建构校园媒体文化,构建专业化校园媒体文化宣传队伍,更新提升校园媒体硬件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为建构和谐、健康、气正、风清、繁荣的校园媒体文化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三、现代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特征

  (一)有品位、有思想、有文化、有深度的传媒文化

  “受众品味即传媒文化品位。”文化传媒的受众从来就不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受众的品味决定了传媒文化的品位,高职校园媒体文化也是如此。高职校园媒体的受众是高职院校的师生,高职院校师生的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具有深度的、成熟的思维特征,以及相对纯朴的性格特质等特点决定了校媒的品味。也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必然要求具有思想内涵和一定的文化深度。其中以人文精神、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学术文化、技能文化、工业文化、价值观念、诗书琴棋书画、审美情趣、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等为校媒宣传主要内容。

  (二)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同质化

  校园媒体文化的同质化首先表现在其与大众传媒文化的同质化。两者在传播内容与流行风尚的表现趋同。在现代新媒介的影响下,时空距离完全消失,全球化信息时代拉近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距离,出现了多种的“互文”或“克隆”现象。法国学者马特拉认为,在信息接受的中间过程成为一种新的意义生产机制,文化是一种混合物,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成为连结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中介,他们本身亦成为一种进步的标志。在开放社会与开放的现代高职校园中自然也不能例外。

  校园媒体文化同质化其次表现在不同高职院校、同一校园中的不同媒体传播内容趋同。主要是因为校园媒体的价值取向一样、高职院校的主体一样、受众相同,所以传播内容与性质到形式都大同小异。例如医学卫生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可能在校园媒体中更多涉及关于医疗器械的功能与使用问题,以幼儿师范类为特色的高职就应当在校园媒体中用较大篇幅介绍师范教育技能方面的知识,达到潜移默化与文化熏陶的作用。

  校园媒体文化同质化还表现为受众单一性。校园中无论哪一种媒体的设计都是首先面对自己本校的师生,受众的主体定位于本校的老师和学生,校园媒体关注的必定是师生群体趣味趋同的文化需求,受众的单一主体决定了在百花争艳的校媒形式下无一例外地隐含着质的相似性。

  (三)校园文化生活的再现与介入

  如果校园媒体文化资源不能为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切入点,那么这种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校园媒体通过对事件的加工与传播,实现校园文化生活的再现。因为日常生活的体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切入点也是不断变化的,校园媒体文化要尽量适应师生的辨识力,尽量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生活体验。“干预生活也是传媒文化的一个特点”。学校师生通过校媒了解学校,获得信息,同时,师生还对校媒寄予期待,希望其扮演维护正义、公正和公平的角色,弘扬什么,反对什么等等。

  为师生提供话题也是校媒介入师生生活的一种常见方式,每天在校园中耳濡目染的校园信息,可以成为讨论与思考的话题。多元的校园传媒内容在不同师生中形成各种爱好和生活体验,进而影响和介入每一位师生的生活。校园媒体文化对校园流行的生成、普及以及衰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时尚的引领、走向及性质具有导向作用。

  当然,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特征还包括很多传媒文化本身具有的特征,比如说开放性,反建构性,霸权与民主的斗争性,娱乐性等等。

  总之,新媒介是一种传播方式的改变,对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科技在不断改变世界,而文化,则永远忠诚于人们的习惯与感受。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介环境下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时代特征,推进校园媒体文化的繁荣发展,培养技艺精湛、人格健全的现代大学生。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