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药剂师论文分析活血通络对痹症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15-03-12

  摘要:“痹”有闭阻不通之义,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

  关键词:痹症,针灸,医药,药剂师论文范文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病,均属中医“痹证”范畴。须与骨结核、骨肿瘤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针灸治疗对本证有较好效果,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非一时能获效。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是共同症状。

  1.行痹

  风邪偏盛,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2.痛痹

  寒邪偏盛,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

  湿邪偏盛,肢体关节疼痛重着不移,酸痛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寒冷可促使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4.热痹

  热邪壅滞经络关节,发为热痹,症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

  祖国医学“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西医又可称为微循环障碍。肢体筋骨、肌肉、关节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冰冷、四肢微血管堵塞不通,会造成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出现跛行,刀割样痛。颈、肩、腰、腿痛退行性病变等,西医常见的有肩周炎、四肢麻木肿胀,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肌纤维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都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笔者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痹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均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痹证。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腰腿痛18例,占31%;痛风关节炎20例,占34%;肩周炎12例,占21%;类风湿、风湿关节炎,8例,占14%。男性25例,占43%;女性33例,占57%;50~60岁者23例,占40%;60~70岁男18例,占31%,70岁以上17例,占29%;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58例患者均为门诊观察、检查、诊断、治疗。预约患者定期复查血脂、血粘度、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活血通络为基础,加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

  2.2 自拟基础配方 桑寄生35 g,红萆薢25 g,桃仁15 g,川芎15 g,当归15 g,牛膝20 g,鸡血藤 35 g,苏木15 g,红花6 g,桂枝20 g,桑枝20 g,炒白芍15 g,丹参25 g,生口芪25 g,明党参25 g,薏仁35 g,茯苓25 g,泽泻20 g,合欢皮20 g,枸杞子15 g,大枣20 g,甘草5 g。临床加减:兼有腹胀食少者加炒麦芽25 g,焦山楂15 g,炒鸡金20 g,神曲15 g,杜仲20 g;兼有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者加炒柴胡20 g,炒枳壳25 g,佛手15 g,陈皮20 g,威灵仙15 g;兼有寒湿内蕴、四肢冷痛者加炙附片100 g,麻黄15 g,细辛6 g;兼有四肢红肿、灼热疼痛、口渴烦躁者为热痹。本方减去生口芪、明党参。加连翘20 g,赤芍20 g,威灵仙15 g,知母 20 g,生石膏35 g。

  上述诸药开水煎服,每日3次,均于餐后服用,每剂可煎4次。疗程7~14 d。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①治愈:临床诸症(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消失,肌肉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各种理化检查指标(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尿酸,X片等)正常;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除,肌肉肢体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患者可恢复日常工作或参加劳动,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③有效:主要症状大多消除,肌肉肢体关节功能有明显进步,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有一定恢复;④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好转。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本科论文和医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2 治疗结果 显效17例,占30%;有效38例,占65.5%;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

  4 讨论

  祖国医学“痹证”,西医又考虑微循环障碍所致。尚指经络脉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引起肌肉、关节、筋骨、气血运行不畅而闭阻肿痛,“不通则痛”。四肢灼热肿痛,口干渴大便秘结烦躁者,属热痹;头身恶寒四肢肌肉僵冷肿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口不干渴者属寒痹。本方中药以活血化瘀为基础方,在此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治加以疏散湿热或宣散寒湿,从而达到疏通人体经络功效。经中药治疗后,受阻经络血管通畅,所谓“通则不痛”。

  方中桑寄生为常绿乔木沙松树上的寄生草本,味甘淡,性温无毒。是民间治疗痹证的一味好药。配以红萆薢,桃仁,川芎、当归、苏木、红花、牛膝、鸡血藤等活血化瘀、通利血脉。附片、麻黄、桂枝、威灵仙、细辛、桑枝、合欢皮,具有较强温化人体寒湿、通利微循环障碍的良好效果。锁阳温肾通利寒湿,与附片同用,加强机体温通功效。方中用的炒白芍、丹参活血养阴润燥,以佐使附片、锁阳、麻黄、桂枝、细辛之燥烈。明党参健脾补气以益气活血。薏仁、茯苓、泽泻具有健脾通利水湿功能。炒麦芽、神曲、焦山楂、炒鸡金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并有消通血管沉积物的功效。炒枳壳、佛手舒肝理气,通调血管。加生姜、葱白温通宣散经脉。本方对痹证具有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