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中级职称论文探讨高职教学新应用发展制度及影响模式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5-03-12

  摘要:高职学生经历了高考的磨砺与考验后,没能如愿以偿进入理想的大学,他们更需要关心、鼓励与引导。教师应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他们,而不能轻视、否定、甚至放弃他们。要让师爱成就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赢得学生的信赖,塑造学生乐学的品质。因此课堂管理必须以爱护和关怀学生为前提。关怀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对学生不娇惯、不纵容。对待违纪学生老师要公平公正加以处理。创造有利于每个同学都能在课堂上“增值”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职教师,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我国现代意义的高职教育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与组织管理风格。教师要把每一次进课堂的机会,都当作自己的一次锻炼机会,有意识、有目的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课堂组织管理行为不断的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管理艺术、组织能力。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要求,高职教师要转变观念,按照高职教育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学生理念、治学理念来实施课堂教学,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确保高职课堂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是破解高等职业教育“三高一低”困惑,实现我国“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目的,与“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1.当前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及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职教育在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大众教育背景下存在“三高一低”的困惑,即社会和教育的本身对人才培养的标准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行业的要求高——学生从学校毕业就能从业,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并成为技术能手;家长的期望高——孩子能有出息,高薪酬、高质量就业;生源门槛低——高职的生源状况是低门槛,高考200分的录取线,甚至是无门槛入学,如单招、五年一贯制制。学生的文化素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自律精神、求知欲望,专业兴趣、社会责任感等都不能与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时代的学生同言而语。高职院校要坚持“职教性”,同时也要回归和凸显“高教性”,并在“职教性”与“高教性”之间取得平衡[1]。但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高职教育的“双重性”,故而不能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来实施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要么过于凸显“职教性”,按照中职或培训的模式实施教学,授课内容避重就轻,尤其专业技能部分,只要求学生能“照葫芦画瓢”。要么过于凸显“高教性”,按照大学的要求实施教学,课堂上只注重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忽视授课对象的接受度,表现为只顾讲课,忽视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目标,让受教育者人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课堂组织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促进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让课堂上人人增值的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所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现状

  一方面,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基本素质、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价值取向各不相同。高职学生中大多数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尤其是理论课。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由于缺乏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对高职学生与高职教学缺乏深度了解,课堂教学管理缺失,继而滋生种种课堂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无所适从,听之任之。

  2.1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层面的课堂现象。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被动懈怠,甚至与老师逆反对立。学生玩手机、睡觉、或做其他事情,如秀十字绣等现象比较普遍;迟到、旷课现象屡禁不止,如果任课教师严格要求,上课清点人数,则出现请人代上课的现象;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言的主动性不够,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2]。尽管上述现象并非绝对,但也是一种令人堪忧的“高职课堂现象”。

  2.2高职课堂过程中教师教学组织与管理层面的现状。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的过程,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是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产生课堂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既与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宏观因素有关。也与学校监控体系、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学生自身等微观因素有关[3]。本人认为当今的这种“高职课堂现象”也有多方面的因素。从微观上分析,既有学校的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的个人素质、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对专业及所学课程的兴趣等因素,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因素。这种“高职课堂现象”与教师缺乏课堂组织与管理有着直接的、必然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在组织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状况。

  2.2.1缺乏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较差,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管教管导”的意识。有的教师以应付“四十五分钟”的态度对待课堂,对待学生,没有积极的课堂管理要求。有的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已具有行为能力,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后果负责,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质与功能。他们对这种“高职课堂现象”漠不关心,对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不闻不问,对学生课堂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学生表面上乐得自在,实际上求知需要得不到满足。

  2.2.2缺乏创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统大学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方法守旧、单一,课堂教学采用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但有的课程只是应用了“单媒体”,课件是由一页页文字的电子板代替了粉笔黑板。即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课件,也不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甚至教学效果不如“粉笔加黑板”。教师紧盯电脑页面,与学生缺少目光交流,同时,翻页较快,信息量较大,而学生接受信息有限,最终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课堂问题。

  2.2.3缺乏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通过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行为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也要对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的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快,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玩手机已成为一种时尚或习惯。高职学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敢兴趣,更加热衷于网络。但是有的教师课堂上只注意自己的讲课内容,学生的各种课堂行为都观察不到,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个别教师坐着上课,对着电脑一边讲解一边翻页,学生大多低头玩手机,少数学生睡觉,只有少数学生认真听课。

  2.2.4缺乏互动。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统一体,即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大多数高职生的文化基础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课堂上,他们既不自愿发言,又不情愿被老师点名;既不愿自我表现,也不愿与他人共同表现。高职课堂互动的常用方法是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引起学生思考,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但很多时候,教师满堂灌,或者提问前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没有为课堂互动创设好的情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即便有提问,学生毫无反应,课堂无法互动,达不到提问目的。

  2.2.5缺乏反馈。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由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互动讨论、小结与检测反馈几个环节组成。而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关心自己是否讲完,不关心学生是否接受。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看书、复习、做练习等等。但是教师在布置的每一项学习任务时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也没有根据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随时给予指导。由于缺乏指导与管理,课堂练习时间就成为了学生自由活动时间。

  3.高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对策

  3.1全面备课。当前,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研究大多不够重视,特别是对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何如通过周密的组织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问题研究不够。教师的备课只强调备教材和备知识,其实,对高职课堂教学更应该强调备学生和备管理。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状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应预先有所估计,有所防备,以免课堂上措手不及,对于平时行为放纵的学生和管不住自己的学生要给于课前提醒甚至警告。

  3.2明确规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使课堂开端良好,必须先要使学生明确课堂规则。课堂的组织管理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要认真、严肃对待。高职学生中调皮的较多,如果老师一开始不强调课堂规则,或者对违纪违规的学生熟视无睹,或者为了得到学生的认同或接纳而迁就学生,课堂必然会松散。

  3.3培养兴趣。“高职课堂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因此,解决“高职课堂现象”问题,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使深奥的知识简单学,复杂的技能分步教,以引起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生愉快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有余力有能力关注学生,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沉着自信,游刃有余,才能从容而镇定的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所以说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是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达到课堂管理“无为而治”境界。

  3.4注重形象。教师的自身形象要被绝大多数学生认同,为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基础。高职学生喜欢对任课教师评头品足,甚至给教师取绰号。从正面来评定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很在乎教师的形象。教师的形象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奠定,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的自身的形象,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教师的内在形象应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性格、广泛的兴趣、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的外在形象应该是自尊自爱、公正严明、干净利索、举止端庄,着装得体。绝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头脑糊涂、软弱好欺的印像。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