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论文发表正确认识矿石工业管理制度发展

分类:科技论文 时间:2015-05-16

  摘要:地质找矿工作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各级领导重视是关键。上世纪80 年代以前,地质工作一直欠佳。当时由于储量不足给矿山生产和经营带来了许多困难。随后,矿领导把矿山地质找矿当作是全矿重点工作来抓。历届矿领导都把地探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组织上、人力上、物质上给予支持和倾斜。论文发表:《矿物学报》是我国最有影响的矿物学专业核心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宗旨:推动国内外矿物学工作者之间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交流,促进我国矿物学事业的发展。内容:矿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矿物学科学研究的现状综述和动态分析,国内外矿物学界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读者对象:从事矿物学、矿物材料开发、资源与环境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关键词:地质矿产,能源,矿石论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确定了经济有效的地质、物化探找矿方法,根据矿体和矿石特征,用电阻率中梯方法,圈定矿化蚀变带的范围,尤其是圈定砂砾岩覆盖区矿化蚀变带的范围,对提高勘查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地质找矿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地质科学承担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促进和指导人类社会保持良好的生态与环境的问题。因此,新形势下的地质找矿不同于传统的地质找矿,要在全新的地质成矿理论指导下,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地质找矿。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和勘查工作部署

  1.1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根据金矿床第Ⅱ勘查类型,按《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第Ⅱ勘查类型所规定控制的基本工程间距,结合矿区实际,确定矿区以60米×60米(走向×倾斜)为基本工程间距探求控制的资源量(332),采用基本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即120米×120米(走向×倾斜)探求推断资源量(333)。

  1.2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根据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矿体规模大、控矿地质条件明确的特点及矿区开采情况,考虑施工条件及探矿技术手段、方法的有效性等综合因素,选择坑、钻结合为主要手段,采用勘探线法,对深部矿体进行较全面的控制。各类探矿工程按间距系统布置在勘探线上。

  1.3勘查工作布置。在采矿证范围内,对采空区进行全面调查、测绘,特别是要对采掘坑道系统调查、编录,采集样品。布设坑钻工程对主矿体进行系统揭露控制。结合坑道探求控制的332类资源量,采用钻探以120×120米工程间距对主矿体矿段追索揭露,探求333类资源量。

  1.4钻探工程质量评述。钻探是矿区主要探矿手段,在划定矿区范围内施工钻孔。矿体产状较陡,一般采取斜孔钻进,钻孔开孔角均为83°,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工艺。

  (1)钻孔结构。矿区范围内所有的钻孔均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钻孔在风化层中开孔孔径为110mm,一般用合金钻进,进入新鲜基岩后孔径为75mm。

  (2)岩矿心采取率。按照《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矿心及其顶底板3~5米内围岩采取率要大于80%,在厚大矿体内,当采取率连续3~5米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的规定和《钻探规程》中岩心采取率大于70%的要求。全区岩矿心采取率均要符合要求。

  (3)钻孔弯曲度测量。矿区用斜孔钻进。偏点、偏线以最下层矿的底板为考核点,钻孔均以开孔角83度开孔,要求每100米上飘3度,偏线距离不超过线距1/4为Ⅰ级(单项指标),偏线距在1/4~2/5为Ⅱ级。按有关规程规定斜孔钻进每50米测斜一次,使用的KXP-2A,保良诃夫小口径测斜仪,用两台测斜仪测定取平均值。测斜仪定期进行检测,测量数据可靠,所有钻孔测斜结果表明,不存在偏线超差、偏点距离符合要求,100%的钻孔符合Ⅰ级要求。

  (4)孔深校正。钻孔施工过程中一律用钢尺丈量钻具,每100米校正一次,下套管前和终孔后都按规定校正井深,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

  (5)原始记录。钻进中和终孔后,地质编录员对机台原始记录及时进行了检查核对,机台记录数据准确,内容齐全,字迹清晰,连同钻孔验收表格装订成册存档。

  (6)岩矿心保管。施工现场要做到岩矿心按顺序装箱,冲洗干净,编号清楚,回次岩心隔板齐全。编录采样后,将岩矿心下山入库保管。

  (7)钻孔岩矿心取样。在地质编录的基础上,根据矿化、蚀变特征及岩矿心采取率等因素布样,一般样长为1.5米。取样方法为劈心法,沿轴线劈取岩矿心,一半为样品,另一半保留。

  (8)坑道采样。一般在坑道两壁采样(左壁或右壁),采样方法为刻槽法,样槽断面10厘米×5厘米(宽×深),样长一般为1米至1.5米。

  采样工序严格按采样规程进行,专人负责质量检查、验收,断面规格、样重均要符合规范要求。

  经探采对比,能够发现矿区地质条件变化,矿体变化,品位变化,破坏性断层变化,矿体空间位置的变化,来确定矿石选冶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

  2.工程实例分析

  某地,以往曾进行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仅对浅部矿体予以验证,但是深部矿体的勘查资料很少。现将该区的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2.1地层。地层自西向东自老而新呈走向NE、倾向SE、倾角7°~ 30°的单斜状展布。探矿工程揭露地层自老而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地表零星出露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层广泛出露。

  2.2构造。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尤以高角度正断层较为发育,这类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并有多次继承和发展,在构造复合位置,是岩浆岩入侵的良好通道。

  2.3岩浆岩。区域内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岩性以中性岩为主。根据已有地质勘查资料,岩浆岩侵入部位自古生界中奥陶统(O2)至中生界三叠系(T)地层,产状呈多分枝的岩床状,形态复杂。岩浆岩是本区磁铁矿成矿母岩。

  2.4磁异常。磁异常曲线规整圆滑,呈近似等轴状椭圆形态。以150γ值圈定异常,其走向长6000m,宽5500m,以300γ值圈定异常等磁力线,其走向长约3600m,宽3500m。由此看出,异常规模比较大。

  2.5成矿条件分析。根据以上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具备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浅部虽是煤系地层,其下则是奥陶系地层,北东向断层构造控制了岩浆岩的入侵及矿田的分布,经钻探验证,本区在深部揭露闪长岩,同时也见到了接触带和磁铁矿。综上所述,本区具备接触交代条件,奥陶系中统含膏角砾岩地层为岩浆的侵入提供了空间,对其接触交代起了催化作用,故而在该地层中有可能形成多层厚大矿体。

  2.6以往地质工作。该区过去曾施工一钻孔,在孔深700多米处见有1m厚的磁铁矿,矿石品位较高,未继续进行深部及外围的勘查工作,以致于本工作区深部铁矿矿体的产状、厚度、延伸情况等缺乏详细的资料。

  2.7勘查结果。根据地磁异常分析,有可能为一大的岩体引起,但是结合过去施工的钻探资料分析,该异常可能由一深部矿体引起,推测这个矿体埋深比较大,并且规模也较大。到底是矿体异常还是岩体异常,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也难以确定异常性质,不好下结论,因为除了浅部钻探资料和磁异常外,没有其它资料可以利用,最终决定验证一个钻孔。实际钻探成果反映也有1m左右的铁矿,为此判定该磁异常为一岩体异常。

  2.8存在问题。如此,只用一个验证孔否定了该异常未免有些太草率,至少没能完全查明该异常。在如此大的异常中心只布置一个钻孔,毕竟也有它的局限性。若是利用其它物探手段如重力、电磁测深技术或激电中梯测量等进一步工作予以解释分析,结合已知的两个钻孔地层资料对比,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