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教学职称论文看当下农村教学制度的新管理措施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5-02-05

  摘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任何时候人力资源都是最宝贵的,它是决定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水平质量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基础教育,农村教育,义务教育

  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待遇,避免农村老师往乡镇跑,乡镇老师往县城跑,县城老师往城市跑,人人都想往外跑的局面,让农村老师能安心教书,安心工作。

  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同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任教并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县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观念也不断涌现。作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更新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处在信息相对滞后的农村,知识的更新更加缓慢。因此,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十分重要。

  农村基础教育步履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教育,由于多种因素所致普及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普九”工作困难重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这突出地表现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低。城镇家长都会想方设法让子女继续接受教育,而在农村却是个不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足,“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其实农民认为读书无用,更多时候,并不是认为读书后的“期望收益较小”,而是现在读书付出的“代价”太大。大家都认为连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各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一大批薄弱学校,这些学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差”“两低”。所谓“三差”是指:校舍、设备比较差;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比较差;学校的生源和社会声誉比较差。“两低”是指:教育、教学质量比较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

  从软件上看,生源不足。随着我国计生政策的深入贯彻,入学人口高峰期已过。从师资力量来说:①教师分布不合理。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②教师素质偏低。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③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老教师陆续退休,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④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一个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特别是农村小学中有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师资力量不能保证,一个教师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数学老师,同时还兼职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等课程。

  明确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体,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投入量。像抓“义务教育达标”一样,抓好薄弱中小学校的改造、提高工作。我们应当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工作重点,制订改造、提高薄弱中小学的规划,并且积极付诸实践。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