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推广人才的不足、缺乏训练。农业推广人才的缺乏影响到农业推广的效果。“农业推广是深入农村的工作,工作的人员是否能使农民接受指导,是否能把实际工作进行的障碍除去,办理农业推广人员大多不能尽人事上的责任。且因推广事业初创,工作人员都未经专门训练,可以说没有受过农业推广的洗礼,既无责任心,又无事业心,农业推广之不能收效,人才之不专,素养之不充,实为一大缺陷。”农业推广干部的缺乏直接影响着农业推广的进行。“今日要扩大农业推广,推广干部的质和量都感到十分的匮乏……假定一个县境的面积为五千方里,人口为三十万,至少就需要一个主任,六个指导员和十个助理员,才能把工作推展到全县。目前各县推广人员只有二三人,处理公务还来不及,工作自然要受到极大限制。”此外,农业推广人才待遇差,也是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战时农业推广工作者生活艰苦,已直接影响到推广事业的推进与承销。推广人员待遇低,基层干部薪给尤为微薄,已达到了严重的阶段,阻碍着事业进展。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科技,农业发展
为了保证军需和粮食供应,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积极推进农业推广,推动了四川、西康、甘肃、宁夏等地的农业发展。但由于经济服务于军事,农业推广被纳入到抗战的体系,成为国民政府解决军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业推广服务于战争的需要,难以满足民众的基本粮食供应。加之经费奇缺、人才缺乏训练,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推广事业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
行政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以与生产有关的技术指导为中心的,而农协的营农指导活动是农协为会员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开展生产上的技术指导,还必须适应农户的各方面要求,开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和供应活动、土地利用的调整(借贷等)业务、以及指导税务申报等有关经营指导方面的工作。营农指导事业的主要内容如下:①有关农业技术和农业经营方面的指导。②制定所管区域农业振兴计划的同时,指导各农户制定与此相应的营农计划。③对主要的生产手段———土地进行集体整备。④根据“适地适作”的原则,建立大规模生产体制,使农业生产形成产地化。⑤指导本地区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推进本地区的复合经营。⑥为了统一农畜产品的品质引进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或饲育的标准。并根据农户的营农计划,指导农户参加生产资料的共同购买、引进农业经营资金。⑦为了统一农产品的规格,组织共同选别和共同检查。⑧指导会员按照各自专业进行组织化生产,相互交换有关栽培或饲育的技术知识,从而提高会员的技术和经营能力。⑨培养农业继承者等农业、农村的主力军。⑩支援会员的组织活动,培养农民带头人,养成会员的协同意识,促进农协运动的发展。
营农指导的事业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公共团体和上级农协的补助金或助成金、向会员征收的会费、农协其他事业的盈利以及大型机械、公共设施等的使用费。其中,补助金和农协内部的其他部门的盈余为营农指导经费的主要来源。农协设有营农指导员,营农指导员是活跃在营农指导事业第一线的技术推广员。营农指导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营农指导事业计划的实施效果。营农指导员的作用是向会员农户提供其所需要的农业经营、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近年来,营农指导员的业务范围正在逐年扩大。日本农协中央会《2003年度营农指导员的活动分析调查报告》中指出营农指导员的业务范围及其比率依次为“营农指导业务”31%,“有关生产部会的业务”12%,“农产品的收发业务”11%,“销售业务”10%,“有关行政方面的业务”8%,“其他”28%,从中可以看出营农指导员业务内容的多样性。另外,2011年度平均每个农协设置营农指导员19.9人,仍有3%的农协尚未设置营农指导员。营农指导员的人数从1985年开始持续减少,至2011年为止人数为14414人。这和近年来伴随农协的合并而产生的人员大幅削减成正比关系。为了提高营农指导员的专业能力,农协系统实施了《营农指导员资格认证考试制度》。2000年前是由各都道府县的农协中央会负责实施,2000年以后日本全国农协中央会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考试。但是到2003年参加日本-42-农协中央会统一考试的只有17个县,甚至还有几个县连县级认证考试也并未实施。因此,营农指导员中考取了资格证的比例只占总数的18%(日本农协中央会《2003年度全日本农协活动统一调查报告》)。
营农指导员的业务也根据农协规模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时营农指导员的编制也并无统一标准,参差不齐。因为营农指导员的整体人数在逐渐减少,所以为了有效的发挥营农指导事业的功能,农协纷纷对营农指导体制进行了改编。伴随着农协大规模合并的进行,合并后的农协把所管地区划分成几个区域,在各个区域设置了“营农综合中心”。这是一种通过对营农指导资源进行集中配置来加强营农指导的整体能力的体制。在“营农综合中心”,会根据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配置数名不同专业的营农指导员,并在同一地点集中设置农机中心、育苗中心、选果场等各种基础设施,从而方便会员农户的利用,使之成为本区域营农指导的大本营。另外,如前所述,为了有效地进行营农指导,并充分地让农业经营者反映自己的意见、发挥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作用,农协成立了各种作物的专门部会。在规模大的农协里甚至会设置10个以上的部会。同样,关于各种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营,农协设置了由会员组成的运营委员会,并指导会员来进行自主运作。农协还选出部分优秀的农业经营者担任营农顾问,辅助营农指导员的工作。营农指导员负责对这些组织、会员的活动进行指导、提供支持。除了基层农协的营农指导之外,都道府县的营农指导支援体制包括在47个农协中央会中设置的营农指导部门和在农协全农都府县本部及农协经济连中设置的有关技术指导的部门。它们对基层农协所进行的营农指导提供支援和指导。同样,专业农协也对会员进行农业技术指导,专业农协在都道府县的联合会相应地对专业农协的营农指导活动提供支援。另外,为了促进本地区相关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本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各地设置了由普及指导中心、土地改良协会、农业委员会、行政部门、农协等相关部门构成的“地区农业振兴协议会”。农协通过这些组织与其他相关部门讨论并协调农业推广事宜。
目前,农协的营农指导事业所面临的课题,一个是如何确保事业经费的问题。营农指导事业给农协带来的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营农指导事业的费用大部分来自农协的其他部门(金融、保险事业)的盈余。这在其他部门的盈利增长时期也许不成问题,但是一旦其他部门盈利下降,甚至亏损,农协内部对各部门的盈亏实行严格管理时,尽管法律上规定营农指导事业是农协的第一事业,尽管营农指导事业的重要性被无数次强调,营农指导事业依然会成为经费消减的对象。因此,经费的确保仍然是农协营农指导事业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另外,农业经营不断分化,既有大规模、企业化的农业经营,也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营。
农业经营的分化使得对农协营农指导事业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同时营农指导员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大、业务内容的多样化以及营农指导员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实施的不彻底等原因,专业水平较低。今后,农协营农指导员资质、能力的提高,以及如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营农指导事业,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最后,一直以来政府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和农协的营农指导事业都是相互补充、互相协同地对农户进行指导。但是伴随着日本行政和财政的改革、农协合并的展开,政府部门的普及推广员和农协系统的营农指导员的人数从整体上都呈现出下降趋势,普及机构和农协的业务所辖范围也都在不断扩大。这些都使得普及推广员、营农指导员和农户的接点日趋减少,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的合作体制都在一步步弱化。因此,如何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的新的合作体制,加强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这不仅是农协的营农指导事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摆在所有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面前的课题。
经费短缺。农业推广不仅需要技术人员,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如缺政治力量,而仅靠技术人员推动,效果至微。同时大规模之垦荒及冬耕与推广优良种子等,必需相当巨大资金,以资运用,是农推工作之发展,亦息息相关者也。”抗战期间,政府财政几近枯竭,在农业推广的投入上微乎其微。虽然四川省利用农贷加大农业投入,部分解决了资金问题,积累了农贷的经验。但各省境况不一,农村金融并非普遍活跃。因此经费短缺依然是农业推广面临的重要难题。县作为农业推广的基本单位,经费短缺尤为严重。“有些已成立农业推广所的县份,全年推广经费不过二三千元,以目前物价高涨而想充分举办业务,实不可能。甚至有因县款支绌,积欠数月不发分文的,以致推广工作既陷停顿。推广人员亦不安于职。”经费是农业推广的经济依赖,在缺乏经费前提下,农业推广难以在全国展开。
农业劳动力匮乏。战时国民政府的一切政治都是围绕军事展开。农业发展也被纳入军事体系之中。“兵员的补充,需要农民,弹药粮秣的运输,需要农民,道路城塞的破坏,需要农民,战壕的挖掘,地形的改变,需要农民,其他一切需要农民的地方还很多,所以有人说,中国广大的农村,众多的农民,实负荷着抗战建国的重大使命。”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不能集约经营,农业产量降低。差役、兵役的繁重导致土地无人耕种。“战争一日不停,壮丁一日征调不止。”农业劳动力匮乏,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因为兵役和工业化的需要吸收了大量壮丁,乡村劳动力减少,“从前妇女专事家务者,今则不得不亲至田间操作矣。故目前农村妇女,殆已成为农业生产之主要份子……所有农事经营,生产增进,农村妇女皆以负起直接之责任。”可见战争时期,农村妇女逐渐参与农业生产,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