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幼师职称论文论述如何加强农村幼儿教学的新发展管理制度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15-01-08

  摘要:教育资源开发要求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具备相当高的职业素养和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和识别、选用教育资源的敏感性。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职前培训,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对幼儿教育理论及相关课程教学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即使部分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有开发教育资源的想法,但也很难付诸实践,想做而不知如何去做。愿意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无奈自身力量不足,没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这是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资源,教学发展

  学前教育的发展处在社会大环境这个生态系统之中,如果没有外界支持,仅仅依靠幼儿园或教师自己的力量去寻求发展,必然困难重重。农民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并不十分了解,传统观念浓厚,对新的教育理念很难在短期内接受。所以在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幼儿园或教师的某些做法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提出反对意见。此外,农村幼儿园资金有限,硬件设施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教育资源开发方面的引导和支持。这使得农村幼儿园没有进行课程开发的优良的外在环境,因而难以持续有效地进行这一工作。

  文化和自然是儿童生活环境的两大层面,立足农村实际,以陕西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人际资源为土壤,在真实开放的大环境中积极构建适宜农村儿童的教学方式,使儿童在最纯粹的自然环境之中,与环境互动、与人互动,以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发展,这是目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可行思路。

幼儿教学管理的新应用制度

  学龄前儿童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通过感知觉获取经验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大自然蕴涵着新奇、直观、可感知的多姿多彩的事物,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去发现、探索和领悟。可以说农村幼儿天生具备与大自然对话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例如,可开展“家乡的水果”活动,带领幼儿进入不同的果园,观察了解各种水果的外形、营养、口味、生长过程等,通过自制果盘,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愿望。乡间的沙、石、水、土等自然物是开放的活动材料,通过触摸、混合、叠加、倾倒、堆砌等过程,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创造。可通过制作植物标本、昆虫标本、麦杆玩具、草编玩具等,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和审美体验。此外,冬天的雪、夏天的彩虹、春天的野花、秋天的庄稼,以及家禽、家畜等无一不是农村幼儿教育的“活教材”。引领幼儿徜徉其中,提供给幼儿最真实的环境,不仅有助于幼儿获得最直接的感性经验,也可不断激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

  各地民俗文化具有独一无二性,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必须植根于民俗文化,从中开发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彰显陕西农村幼儿教育的特色。民间艺术蕴涵着深厚的教育价值,围绕凤翔泥塑、安康皮影、陕北剪纸、陕南茶文化以及秦腔艺术、民间社火、传统食品等都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在凤翔泥塑活动中,可带领幼儿欣赏泥塑作品,了解凤翔泥塑技艺的历史发展,了解其制作过程,学习简单的制作技巧。在剪纸活动中,可安排幼儿观看剪纸表演,收集剪纸图案,自己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作用和意义等。秦腔表演是关中地区农村常见的文娱活动,几乎每个村落都有戏台和业余戏班。可组织幼儿观看秦腔表演,了解脸谱的含义,参观戏台,观察戏服、道具、乐器的使用情况,让有兴趣的幼儿试学试唱等,从而丰富幼儿对秦腔艺术的感性经验。此外,农村各种“过事”活动中饱含着传统礼仪、风俗习惯等内容,其中的节日习俗、庆典活动都可成为幼儿教育的特色课程资源。如过年时挂灯笼、贴窗花、写对联、耍社火、舞龙狮、踩高跷、蒸花馍、烙面皮、炒臊子等活动,都是幼儿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幼儿对此兴趣浓厚,可以此为内容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儿童在直接感受与体验过程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使儿童在语言、社会、艺术等方面获得熏陶。

  意识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当缺乏某些方面的意识时,便不可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因此,课程理念转变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对课程有重新的认识与定位,将静态的课程看作动态的可发展变化的课程,摆脱传统的以书本作为课程唯一来源的桎梏,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将能够利用的一切有利因素纳入到教育过程中来,优化幼儿园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

  追求特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与“同质化”办学相比,特色课程越来越体现出自身优势。而在追求特色的过程中,农村幼儿园不必刻意寻求所谓的“潮流”或“时髦”的课程模式,而是应当汲取城市幼儿园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学习其课程开发的方式和手段,以农村本土课程资源作为开发利用的对象,将最具教育价值的本土资源转化为课程,从而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的人、事、物表现出许多新的气象,幼儿园更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新的变化,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敏锐性,建立起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儿童的天性应在最自然、最真实的环境中成长,而农村的自然环境是最适宜儿童生活的,这种真实而自然的生活环境是幼儿教育的最佳条件。农村广阔而纯净的天地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理想境地:碧绿的麦田、清澈的河流是幼儿嬉戏的场所;随处可见的树林、菜地、果园、碾场、戏台等无一不给儿童带来童年的欢乐;乡村特有的沙、石、水、土、花、草、树、木会给幼儿带来无尽的乐趣;还有散落在各处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等。这些是陕西农村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任何村落都少不了这些最常见的事物。但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它们是幼儿园可信手拈来的宝贵的教育资源,能够给儿童带来最直观、最生动的学习经验,如果积极加以开发利用,会极大地丰富当地农村的幼儿教育课程内容。

  农村是“熟人”的社会,各家各户保持着亲近的邻里关系,人与人之间靠感情维系彼此的关系。“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的传统在陕西农村屡见不鲜。这种亲近的人际关系构成了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而蕴藏其中的人际资源是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重点。幼儿的家长、老师、亲戚、邻里,所有关心教育的人、威望较高的长者、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及民间艺人等,都是农村幼儿教育过程中潜在的人际资源,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有利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使儿童从小感受人与人之间亲近的关系,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发展儿童与人为善的品质。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