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发表论文看当今通信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5-01-04

  摘要:目前的课程设计往往是以面向单独的某一门课程设置,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其原本目的是希望通过该形式将实验内容融合拓展,达到综合设计的目的。这种独立设置忽略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加上监管不力,很容易演变成对课程实验的重复,丧失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因此不妨将课程设计的功能转向课程群,提出“综合课程设计”的概念,正好可以承载前面提到过的跨课程实验内容。

  关键词:通信工程,工程建设,通信技术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一般都开设有电子实习,但是承担该教学任务的往往是实验中心或者工程中心,缺乏与专业任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以电子实习为例,比较通常的做法是训练学生对基本电子元件的认知、练习电路图的设计和焊接工艺。其实在这个环节,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将实习与专业课程衔接,在实习中从工程角度去设计实现一个课程中所学到的电子系统。实习与实验课程交叉渗透,相互关联,一举两得。

  生产实习本来是面向工程化实践的重要形式,校企联合培养的概念也由来已久,但是在操作上有许多障碍,比如目前学生所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导致一线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参加实习,即便接收也往往以参观为主,很难参与实际操作。要解决该问题那就不妨把企业人员请进来,在生产实习前的一个学期,以开设选修课或者讲座形式请一线工程师走进校园,进行岗前培训;另外在实验室建设上也可以考虑和企业共建实验室,将实验室工程化,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得到工程实践训练。

  毕业设计本来是本科生实践环节极其重要的一环,修完学分的学生最后将专业知识综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设计。但是由于就业或者考研压力,大四下学期的学生很多都忙于工作、实习或者研究生复试,无心进行毕业设计。多年来这种矛盾一直存在,一味加强管理、控制学生不准外出似乎也很难奏效。面对这个问题,不如“堵疏结合”。针对找到实习单位的同学,不妨在实习单位、家庭和学校三方签约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结合实习工作进行毕业设计。针对考研学生则引导其选择与复试内容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内容会成为其复试内容的储备,不但避免矛盾,还能互补有无。总之,面对学生的合理需求,不能一味堵截,而是要顺势引导。

  所谓穷则思变,如果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时不能主动改革,很有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在国家出台诸如“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号召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转型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机,积极响应,才能走上健康发展轨道,既能够为社会输送急需工程技术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的通信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飞速的发展,通信工程专业在高校也一度灸手可热,不管是哪个级别的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非重点地方本科院校获得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在设备经费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学生层次复杂,需求不一,办学定位困难;师资力量薄弱,中坚力量基本以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为主。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多数是参照现有重点大学教学大纲,按照课程设置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常年保持不变,各课程实验独立,缺乏系统性的前后联系。实验器材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箱,学生通过连接相应实验模块,观察对应测试点的信号,验证课程原理。这种模式广受学生和老师诟病,改革迫在眉睫。

  从工程化角度考虑,学生没有必要去过分关注基础细节,一些教材中的内容也早已过时,所以这部分实验内容可以精简。比如在电路电子理论与应用课程系列中,完全可以进行课程实验调整;对电路与模电课程中的基础实验,可以适当压缩,甚至可以将两门课程的实验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

  在课程群中,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只有将不同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够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所以,可以借助于跨课程综合实验内容,以综合实验项目为引导,实现对相关课程的串联,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从系统和宏观的角度去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是实现知识融会贯通的捷径。针对该问题,我们提出3个综合课程群实验内容:①电子电路综合实验:尝试将模拟与数字、低频与高频、弱电与强电这些概念的界限打破,用一系列具有应用背景的实验内容吸引学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理念,一步步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电工电子理论,设计实现有应用意义的模块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②信号处理综合实验:在完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这些课程学习后,可以设置该综合实验。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语音信号采集处理分析系统,既可以基于MATLAB、SystemVue等软件实现仿真,也可以基于单片机或者EDA进行硬件实现,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信号采集、数字化、编码、滤波、频谱分析的内容学以致用,而不是记忆一堆复杂机械的公式。③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在完成电子电路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课程后,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实现完整语音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包括信号发射和接收模块,将振荡器、变容二极管调频、振幅调制、高频功率放大、小信号调谐放大、混频、锁相频率合成、中放、二次混频与鉴频,包络检波等通信理论融会贯通。

  类似“连连看”游戏的验证性实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实验效果甚至还不如基于计算机软件的仿真实验。地方本科院校在经费、场地、设备和师资条件上受到限制,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尽可能广泛开展设计性实验是一直以来的难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拓展条件:①以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实验项目申请为契机,广拓经费渠道。从国家到地方,甚至学校层面都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通过这些途径,既可以申请经费支持,又能吸引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参与。这些项目本身都具有综合设计性,是对实验开展的有力补充。②充分利用各类仿真软件进行实验。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专业软件可以进行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仿真。以电路设计为例,即便没有硬件环境,也可以在前期进行相关仿真实验,达到设计性实验目的。③从简单到复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性实验。目前一些硬件平台的复杂性也使一部分学生面对工程设计性实验望而却步,比如单片机和EDA技术往往需要一定的基础。现在出现了一些门槛较低的硬件平台,比如较为热门的Arduino,它是一个开放原代码的软硬件平台,使用类似Java和C语言的开发环境,能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感知环境,通过控制灯光、马达和其他的装置来反馈、影响环境。该平台价格便宜而且入门简单,很适合用于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开发。

  开放性实验的概念早已存在,它是承载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各方面条件限制,其实并没有真正广泛开展起来。学生没有兴趣或者有兴趣无场地无经费,教师参与热情不高。要解决该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考虑设置开放性实验学分,将开放实验与公共选修课相融合。之前也有人尝试过开放性实验计学分,但是实际中无法操作,并且缺乏监管,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将开放实验与选修课接轨、教师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开放实验课程申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有专门教师负责,责任到人;以选修课模式实施,教务处管理有据可依,并且可以依托现有选修课管理系统,减少管理成本;教师通过开设开放实验也能获得选修课教学的工作量,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