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教育教学论文论述当下历史教学改革发展新制度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5-01-04

  摘要:在通过近代史的学习之后,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资本主义国家开辟通商口岸时,有这样的特点:首先从上海、宁波、福建、厦门、广州的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再从沿海逐步到长江中下游,最后扩大直至西南内地。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应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就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辟通商口岸的特点。把以上信息放到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资本主义国家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量的商品输入一方面造成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灾难;另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管理

  如果教师在运用历史地图上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学习历史地图,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在历史课中有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地图,不一定需要关于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图”,如《张骞出使西域》图,则需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再造两千多年前的“西域”这个地理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当学生将地理知识用于理解历史课的问题上,这种运用已经不再是重复过去所学的机械记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开始学习不同学科的综合运用,以扩大或加深对事物的记忆和理解。这种做法,对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历史学科问题,发展智能,培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是有帮助的。

  地图能较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形势,能给学生宏观、整体的认识。课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往往高度概括,不能较全面、细致地平铺直叙,而这些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地图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出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貌,也补充了课文文字表达的缺憾,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对此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这样说“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在课本中凡涉及古代农民起义或战争时,为配合文字,必附战争形势图,用以简化文字带来的繁琐,直观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

  历史地图能较好地反映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间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环境对地理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和自然环境长期的变化,历史上原先存在的事物、现象可能因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有的逐渐地消失了或正在消失,有的改变了原来的面貌或踪迹。例如,在宋、元、明、清时期黄河流向了黄海,而不是注入渤海,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会不会是教科书搞错了?还是黄海在入海时分成两股注入不同的海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出示黄河在不同时期入注大海的示意图,根据地理知识讲解因人为或自然条件的因素,黄河注入不同大海的原因。

  在讲授中国近代早期资本主义时,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都在沿海地区?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因为这些地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较早,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摧毁了这些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为官僚、地主、商人提供了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和平台,于是这些地区便产生了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