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学前教育论文论述如何激发幼儿知识的学习管理措施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11-12

  摘要: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对幼儿来说想象力是认识世界领悟世界反映在大脑中的一种特征,是智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是创造的先导。本文选自:《学前教育研究》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1987年,是全国学前教育理论核心刊物、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该刊以即使反映我国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唯一一本幼教学术刊物。该刊的读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教师。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想象活动极其重要的物质支柱,它能激活形成幼儿想象的表象。孩子们往往对多变的云彩,会叫会动的玩具、躲在草丛的小昆虫、被扔掉的一只会发出响声的破罐子等东西感兴趣,所以都要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孩子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是培养想象力最基本的条件。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幼儿的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事物的关注,时刻保持着跃跃欲试的状态。对幼儿来说,认知上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是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表现。 根据好奇心的基本特点和游戏材料的价值。我们从以下几步进行培养:

  游戏材料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载体。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蕴含着无数丰富多彩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必须体现以新激奇、以趣激奇、以景激奇、以情激奇的基本要求。

  在幼儿对材料产生一定好奇的基础上,教师应创设容易使幼儿进入思考的环境氛围。引发幼儿思考是维持和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关键,可以通过提问引思、操作引思、讨论引思等多种方式实现。

  探究力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观察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主动学习能力。探究是幼儿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的探究力最初关注的内容是和自然环境有关,最明显的表现是好问、勇于大胆的实践。游戏材料也是激发、培养幼儿探究力的载体,我们要有所选择的运用游戏材料,要从游戏材料的安全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性、与现象相互关系性等多种角度考虑,注重来源于周围的生活和大自然,让幼儿体验探究活动就在身边。

  激发、培养幼儿的探究力不可能是在一两次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对教师来说探究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幼儿探究精神的保持,可以通过设疑、迁移等形式将活动中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行为延伸到活动之外,使其逐渐成为幼儿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前置型也就是活动开始前的材料创新前置.在每个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通过短信、网络、小纸条等方式详细地向家长介绍需要准备的材料。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逐渐树立任务意识,按照要求做好材料收集、准备工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好这些材料,提前布置到区域中。例如:在小班《秋叶飘》这个主题开始前,家长带幼儿去公园、郊外“捡落叶”,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秋叶,丰富的材料资源弥补了幼儿园植物品种不丰富的缺陷。一是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 二是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兴趣需求。

  混合型也就是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材料创新相融: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和幼儿共同制作、积累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如果放到游戏中去,就可以与原有的游戏材料互相融合。例如:在大班《美丽的秋天》活动中,教师带幼儿秋游时收集了一种植物的果子“蓖麻子”。老师根据“蓖麻子”的本质属性的特点,用游戏材料“棉布”做小刺猬、仙人球造型,幼儿自主在那儿拼拼摆摆,还可运用蓖麻子练习投掷,观察第一次、第二次……各能粘住多少,并进行统计。这样可以练习数数、统计,而且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

  尾声型也就是活动开展后的材料创新延伸:随着主题的更替,幼儿对前一主题的某些内容还念念不忘,或者有些知识点还值得幼儿继续深入探索。例如:在大班幼儿了解“磁铁的秘密”,把上课用的磁铁放到游戏中玩,还觉得不过瘾。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把小磁铁包在纸小鱼里面,在绳子一头挂上曲别针,玩起了简单的钓鱼游戏。接着,美术课上,根据磁铁相吸原理,幼儿将画老虎的技能与磁铁的原理结合起来,几人一组玩老虎和小羊的故事。随着游戏的发展,老师和幼儿还在桌面设计水沟、陷阱、草丛等场景,可以多个幼儿玩竞赛性的游戏,可玩性非常强。这一系列游戏开展下来,主题早就结束,但因磁铁而产生的游戏一直延伸到下两个主题中。游戏材料的创新前置、相融和延伸更能满足个别幼儿的需求。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