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并提升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管理者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既需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又需要节约资金支出,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并不断的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使得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促进高校的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办刊宗旨是促进我国在管理科学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鼓励跟踪国际上学科前沿与热点的创造性研究,推动我国管理科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反映我国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标志,努力扶持中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学科建设服务。
高校财务管理者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而支出预算则需要统筹兼顾,并集中力量优先解决突出的问题,为高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作为管理者,还需要具备风险意识,并根据高校改革的具体情况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例如改变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现状,拓宽学校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是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依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并不断的扩大控制范围,更新控制理念。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控制范围缺乏全面性。一些高校过分的强调对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内部控制,而忽视了对科研经费和银行贷款费用的内部控制,使得整个的控制范围过于狭窄,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第二,高校内部控制的内容缺乏完整性,例如一些高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导致一些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性的投资损失。加之内部控制机制不严格,很多措施得不到贯彻落实,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风险意识。近年来,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行,高校的办学起点也在提升,国家以及地方财政拨款和高校自筹收入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则利用贷款改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相关的管理者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盲目征地上项目,其规模远远的超过了学校的经济承载能力,给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行和资金的应用。
需要提升财务管理者的技能,壮大高校财务管理队伍。要想更好的发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就需要配备财务管理理论实施和实践经验都丰富的管理人员。为此,高校领导者可以在管理部门配备具有相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业务素质以及抗击风险的能力和修养,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同时,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管理者本身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财务监管职能,使高校的资源效益达到最佳。
在高校改革机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为了使高校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高校资金的利用效率。本文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结合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提升管理的效用,为高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欠缺,管理手段低下,对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关系到高校的日常经营,因此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还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局限在记账、算账、报账的范围内,管理者只能够提供相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的财务信息,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和资金效益考核,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管理者对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这也加剧了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程度。
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为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具体说来,作为管理者,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制度、经济管理责任制度、内部分配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并且将这些制度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提升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将财务的管理监督工作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还需要注意,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还需要制度出最佳的财务管理方案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优化资本结构,并有效的利用学校中的 各项资金,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在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还需要健全高校资金的审批机制,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避免出现贪污浪费的现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高度透明,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高效财务的全方位多角度管理。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