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经济论文论我国纺织品贸易制度的应用发展措施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14-10-20

  摘要:织产业是高关联产业,产业联系程度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重要。纺织工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流量表中,纺织工业的总产出占13.396,每增加一个单位总产出,关联到国民经济各行业1.93个单位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其中农业投入系数是0.24个单位,第二产业系数是1.43个单位,第三产业投入系数是0.26个单位。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5.5公斤上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公斤左右,预计2005年后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达6.6公斤,国内消费量从1999年的700万吨增加到860万吨,净增加160万吨的纤维消费量,纺织工业可以增加2000亿元的总产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600亿元。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和间接投入3800亿元。按当前水平测算,可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近1个百分点,贡献相当可观。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额约为每年32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加入WTO以来,其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纺织服装业历来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出口金额不仅占到出口总值的1/5,而且是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

  纺织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纺织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外贸的发展。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缔结后,因对内减免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某国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最低成本国家进口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关税同盟缔结前,一国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同等产品征收同等税率的关税,因而成本最低的国家就可能获得贸易机会。而建立关税同盟后,受关税同盟的制约,需首先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国家进口,倘若该出口国家产品成本不是世界上最低的,则不仅同盟的进口利益受损,而且从世界范围看,也不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因而产生了消极的消费效应和消极的生产效应,使福利水平下降。

  利用区域经济集团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集团对内互相保护对外排挤双重功能,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发展。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今后将继续加强制定与执行统一政策,使贸易效应明显增强,原来对我国设限的国家现在仍然设限,从而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扩大集团规模,用以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发挥成员国比较成本优势,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些将有助于成员国优势互补,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具有的贸易转移效果将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部分取代我国纺织品对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出口。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就纺织品档次而言,世界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达国家所占据的高档纺织品市场,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纺织品市场,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低档纺织品市场。我国处于第三层次。就竞争力而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其更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南美、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享受比我国优惠的政策,劳动成本比我国低,一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东欧、土耳其的蚕食,由于他们具有费用低、交货期短、距离近、关税低的优势,挤占了一些我国的传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自由化策略也有利于欧洲区域的贸易自由化。

  我国纺织品出口至今收购制仍占主导地位,这个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出口环节多、速度慢、市场灵敏度差,不能适应纺织品国际市场日益凸出的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竞争趋势,使我国纺织品丧失了许多营销机会。另外,我国纺织品生产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不高,对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品牌建立、渠道选择、促销宣传等活动尚处于粗放阶段,缺乏精耕细作和科学决策,整体营销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环保纤维、智能纤维等新产品不断推出,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尽管少数发达国家生产量增长缓慢,但产品科技含量、生产效率提高迅速,竞争优势明显。即使在传统方面,发达国家也在千方百计提高竞争力。这些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不利。

  纺织、染整、设计、缝制是纺织品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染整和设计对资本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生产纺织品的企业有两类,一是内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或国营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处于纺织和缝制阶段。另一类是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开展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基本处于缝制阶段。这使我国纺织业更多体现劳动密集型特点,而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业,使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转换,产品中更多的含有资本和技术因素,更能适应绿色消费所兴起的对纺织品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舒适化、安全化的需求,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量大价优参与竞争的优势,两头模式阻碍了我国纺织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

  在我国棉纺织业中先进设备拥有量低,比如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始终控制着纺织服装贸易的高增加值领域,并通过向海外市场基地转移,特许生产和销售,委托加工贸易等途径调整自身纺织服装业,控制着纺织服装的最终销售网络,而且不同程度地从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工业的廉价劳动力中受益,从目前我国出口结构来看,尽管最终产品出口己超过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仅有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约有50%是加工贸易,在一般贸易中,又有近60%是衬衫、长裤、睡衣等大类常规产品,很少是中国品牌,尤其是时装几乎没有国外注册的商标。

  促进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我国纺织品的质量,打造民族品牌,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熟悉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自由贸易。

  在培植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国家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作实施。在加大对纺织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时,可以采用技改贴息、债转股、结合国企改革等一些方式,逐步使布局合理,行业结构步入良性化轨道。

  探索行业协会承担职能的方式方法,规范制度,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间接地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行业协会进行引导,通过行业协会的调整,同时促进纺织品的精加工能力,促进纺织品结构升级。

  完善劳动、环保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法、环保法的检查力度,用行政与法律手段为纺织行业、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要依靠技术创新,因此对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与掌握高科技尖端技术的优秀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但目前纺织人才教育萎缩,纺织企业人才流失、人才短缺。纺织院校的生源日趋减少,而纺织院校的毕业生很多又出于前途方面考虑、兴趣爱好、报酬等不愿进入纺织行业,己工作的很多人也纷纷跳槽改行,上述这些都将会影响纺织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中国入世后,对于即熟悉WTO规则,又有了解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空缺也很大。因此人力资源的培养是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解决此项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要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各种层次的纺织职业技术教育,培育人才,同时企业要创造良好条件留住人才,并培训WTO规则,掌握《纺织品与服装》(ATC),《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以及《反倾销协议》等。 纺织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推进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创造最佳用人环境,特别是创造良好的研发氛围,使劳动者能有充分的空间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重要的在于充分授权、加强沟通、完善监督。其次加强企业先进机制建设,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使得劳动者能够胜任将来的竞争。第三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建立劳动者的优秀就业情操,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对纺织出口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测,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通过信息收集网络,收集全球市场关于纺织品生产、销售、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行业协会与企业,形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良性互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行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逐渐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投入,提高其技术密集度,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调整科技投资方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发展、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这应是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

  从目前纺织品市场需求和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现状来看,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因此企业自身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企业必须在战略的高度做好纺织品市场的营销工作,在市场细分、消费需求预测、产品质量管理、品牌运营、价格定位、分销渠道建设、促销宣传等方面花力气、下功夫,为自身的不断成长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我国将继续把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比重,提高服装卖价。同时要巩固并适当扩大现有大宗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出口。通过开发功能化、差别化化学纤维,抓好化纤长丝织物、高档棉纺织品、丝绸等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攻关,尽快提高多种混纺、交织和化纤仿真丝织物的质量和水平,避免低档面料出口而高档面料大量进口。从纺织品出口的纤维构成来看,必须实现从出口棉纺织品向出口化纤纺织品转变,顺应国际纺织品贸易和消费的变化趋势,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应成为扩大纺织品出口新的增长点,装饰用纺织品生产要形成高档次、功能化、系列化产品,在代替国内高档宾馆进口的基础上扩大出口量,包括床上用品、毛巾类、线带类手帕类和地毯类产品。要选择一些沿海重点出口企业形成若干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做到产品高档、款式新颖、风格雅致、包装精美,符合国际流行趋势,以出口外销为主,产品用纺织品实施进口替代,改善出口结构,还必须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方针,加工贸易保持适当地水平。

  面对绿色壁垒,我们不能盲目抱怨、消极回避或一相情愿地希望通过抗争来减弱绿色壁垒,而是应该认真分析,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迎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因为纺织业是典型的化工生产行业,具有各种可能的污染渠道,所以,要想生产出绿色环保的纺织品,就必须对生产的各环节都严加把关。首先,要尽量选用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原料。其次,要选用绿色的印染助剂。再次,对于产品的收尾过程如包装环节、处理废气的环节等都不要掉以轻心。

  面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化贸易壁垒给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阻碍,最有效的对策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加强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在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努力加强与周边邻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为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将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人口最多和最大自由贸易区。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传统产业之一,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在纺织服装领域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从劳动力成本来看,越南和印尼等国家明显低于中国,而且劳动力供应充足,这是双方扩大合作的基础所在。从纺织原料来看,中国与东盟也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国是一个纺织纤维生产大国、棉花、蚕丝、麻纤维以及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蚕丝、麻纤维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情景。随着中国化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可能成为化纤的出口国,为东盟提高纤维原料。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