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探究我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及规模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10-09

  摘要: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被关注,中国的体育领域更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伴随着“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等各种声音的响起,各种说法的研究与考释,无一不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去认识和审视“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这两种对中国体育的说法和评价,并进行严谨和深刻地思考。

  1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内涵

  1.1 体育大国的含义

  “体育大国”一词首次亮相于1983年9月18日至10月1日第5届全运会开幕式后的一次领导间的谈话中,由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指出。

  但到目前为止,在学术界还没有专家给“体育大国”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个词的含义,它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研究者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来审视这一词的含义,站在创新的层面来认识这一词的含义。

  体育大国,简单来说,就是要着眼于体育开展的规模,即“数量”或“普及度”。并且它应该是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全体国民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达到一个新高度。

  1.2 体育强国的含义

  对于“体育强国”一词的含义,却是经历了漫长且艰辛的演进。从以奥运竞技为主旨的单维体育强国理解,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体育强国内涵,再到综合发展的多维体育强国概念。这一演进过程,使得“体育强国” 4的涵义趋向全面化、综合化。不再是以前单独竞技体育“强”的表现,而是延伸到更多的体育基础方面,包括学校体育基础、国民身体素质及公共运动设施的数量、对公众开放程度等,以及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同时还包括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发达的体育产业,民族根基的体育文化和全民体质健康的提高等。

  2 中国体育目前的情况

  2.1 中国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

  中国已经是竞技体育大国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却还不是大众的体育强国。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在量值对比上,大众体育均占绝对地位,精英体育则永远是极少数;但在运作导向上,精英体育却又永远处于领先地位,大众体育只能是或急或缓或近或远地尾随跟进。中国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即在高水平竞技体育突飞猛进的同时,大众体育却大大地滞后了。近些年或许有了很大的改善与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经济实力低,贫困地区多等,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直接影响着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一个体育大国所必备的条件有,一是本国境内拥有大量的体育场馆场地,并且对全体国民开放。二是本国普通国民把体育消费纳入到其日常的生活消费开支中去,由此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体育人口群体。大量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国家进行投资,给予支持,因为支撑一个体育大国的基础就是其本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城市的自身的优势,使得他们已经建设和拥有了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运作完善的大量体育场馆。于是国家的目标应该更多的放在了中小城市上,或者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一个大型赛事的举办,为这个举办城市提供了巨大的体育场馆建设机会,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就是一显明的例子,它促进了不少中小城市体育的发展,带去了属于那个城市自己所特有的体育场馆。截止到2005年,中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余个,累计建设投资1914.5亿元人民币。其中,标准体育场地共54万个,且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是让人可喜的。

  体育消费者暂且先不说,先来看看我国的体育人口有多少。2002年公布的数据中,我国“体育人口”的比例是为33.9%。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体育人口比例是有所上升,但也不到40%,并且这些体育人口中80%到90%是由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支撑着。这一事实却是让人堪忧的,体育消费的人群更是不容乐观了。所以,在优先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大众体育,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缩小落差。这样,中国的体育才能平衡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而不仅仅是竞技体育大国。

  2.2 中国离“体育强国”之称还很远

  2.2.1 中国与“体育强国”的差距

  体育强国评价的质性标准包括8:其一,文化理念。对体育而言,一个国家的体育是否强大首先必然表现为这个民族是否拥有先进的体育文化理念,这种文化理念是否对体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二,人民体质。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促进人的体质健康,改善人的身体素质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人民体质的强弱决定了国家体育的强弱。其三,管理体系。一个国家能否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配置、转换资源的效率与效益。其四,法律体系。对于体育来说,法律介入程度的高度决定了体育水平的高低。体育法律、法规越完善,国家的体育发展的规范性程度就越高,发展水平也越高。其五,体育教育。人是体育事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载体,具有高端的体育人才是一个国家体育实力强的重要体现。其六,体育科技。从世界体育发展的规律来看,体育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强有力的支撑。体育科技水平越是先进,体育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其七,竞技水平。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更是周期性、制度化、高度集中的将世界各国组织到一起进行角逐,在此,一个国家的综合竞技实力较大程度决定了该国的体育实力。其八,体育设施。体育设施是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九,体育经济。当今社会,体育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体育资源投入的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单凭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投入是不足以满足现代体育的发展需要的。要实现体育又快、又好、又稳的发展,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去拓宽体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所以,一个国家对体育资源整合的能力越高,其体育经济水平也会较高,那么这个国家的体育水平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

  纵观中国的体育,哪一方面是完美的,哪一方面是匮乏的?深思熟虑之后,才发现中国离“体育强国” 的差距是大的。首先,从人口平均占有金牌的相对数量来看(见表1),我国还远远不是竞技体育强国,最多也许只是个奥运金牌大国。

  最后,再来看一组数字推论,更可以看出中国与体育强国的差距了(见表3和表4)。

  2.2.2 中国的“体育强国”之路任重道远

  从亚运赛场的八连冠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榜第一,再到2012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取得了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均列第二),中国已无愧“体育大国”和“金牌大国”的称号。但遥望“体育强国”,中国任重而道远。比如201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以创造金牌总数新高的佳绩立于亚洲之巅。但是在整体水平并不太高的这届亚运会上,太多金牌的含金量大打折扣。一些来自亚运赛场或中

  国体育的“异样声音”却不禁引人深思。因此,如何摒弃“一叶障目”(199枚金牌的新高,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坐标,却会成为忽视中国体坛旧疾、新疾的理由)的狭隘、“顾此失彼”(一味追求竞技体育金牌)的短见、“削足适履(为了适应奥运会设项的需求,甚至只是照猫画虎,以求多、求全的心态设置缺乏群众基础、并不适合中国人特点的项目)”的浮夸和“藏污纳垢”(虚报、瞒报选手年龄、兴奋剂丑闻、裁判风波、赛场暴力等现象)的恶习,是“金牌大国”留给“体育强国”的最大命题,也是走向“体育强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3 中国体育的未来之路及设想

  3.1 全面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增强国家体育软实力

  体育文化是指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体育专业人员和非体育人员的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一种以人的体育行为为特征的社会现象9。它主要包括奥林匹克文化、竞技体育文化、大众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并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2008、2012奥运会的印象虽然渐渐淡去,但是它留给了中国不可磨灭的体育文化烙印。同时也告诉我们,中国的体育文化发展是滞后的,是不足的。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广泛的体育文化。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运动员们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胜利的意志和品质对所有人的心灵都是一种触动和启迪。大众体育文化,在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推动力最大、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深刻。因为它给人类带来快感和美感,并给社会带来健康和活力,并且它是以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为根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修炼和内在和谐之美,正在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文化是如此的丰富多样。全面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利用体育文化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体育人才的培养,加强大众的体育文化素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为增强国家体育软实力服务,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途径。

  3.2 促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培养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

  我国体育职业化研究专家钟秉书教授曾指出:竞技体育职业化是指竞技体育作为职业分工中的一种职业或者向职业的演进。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体育运动规律经营和管理体育产业,其运行机制是靠职业化运动的自我调节、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来实现10。

  2011年1月27日,在墨尔本,李娜创纪录地首次闯入大满贯决赛,让无数国人激动万分、喜欣若狂。中国金花自单飞以来的出色表现,已然为中国运动员踏入国际职业网坛,提升国内网球项目水平,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网球项目的探索,可以说是中国体育试水职业化的一个缩影。在走竞技体育职业化这条路上,举国体制可能是最大的障碍。但是李娜、晏紫等人就是在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关键时刻为国争光,同时又在职业赛场大放异彩。因此,灵活的管理模式、完善的体制对于一项运动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中国网球协会既有备战各种国际比赛的任务,又适时给运动员“单飞”的机会,最终实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双赢。李娜等人的突破,很大程度上验证了“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的价值,而这只是中国体育职业化探索的一个方面。

  此外,竞技体育职业化,是建立在广泛和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之上的。比如英格兰的足球,总备案的足球运动员多达328万人,占到总人口的7%。其次,英格兰只有5000多万人口,却拥有英超、英冠、甲级、乙级等各级别的职业联赛,还有若干的业余比赛。所以体育职业化,不但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还能促进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运动员从国家队退役后,生活也会有所保障,他们可以继续进行职业比赛。因此,竞技体育职业化,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向体育强国跨越的必经之路。

  4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竞技体育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群众体育发展越来越完善,体育市场的运行也日趋成熟。尽管如此,中国的体育强国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需要在保持体育大国的同时,一步一步向体育强国迈进。

  第一,在完善体制、优化结构中继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改革创新,勇攀高峰。

  第二,加大场馆设施建设,重点在于改善基础群众体育的条件,而对于高端体育项目的供给予以控制,开发全民健身市场。

  第三,在尝试中加快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步伐,一步步实现中国的体育职业化市场。

  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将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也是体育战线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又一个新的起跑线,更是中国体育未来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为体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地探索,艰苦地奋斗,利用北京奥运的财富,借着亚运会的经验,去开创中国体育历史的新篇章。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