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简析高校职业教育管理的新改革模式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09-26

  摘要:职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师资队伍结构性调整等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又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它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各大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普遍重视,也开始加大对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投入,如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举办专场校园招聘会、创新就业信息网及咨询网等。但整体的就业服务意识、服务设施、服务内容、职业指导的业务水平等还停留在量的扩张,而非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只定位在一项毕业阶段的事务性工作。所以导致职业指导的内容和对象较狭窄。如通过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就业状况与社会就业形势,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如积极与企业联系,提供就业信息,进行面试培训等。极少以系统性的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工作的重心。然而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开展普遍性的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定期的职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各项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基础。在完成人职合理匹配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有效地职业指导。需要树立的观念是,职业指导的目标不仅仅完成人职匹配安置就业的短暂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同时,还应认识到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影响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职业指导工作的队伍结构单一、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需要一批专业性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团队。就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而言,职业指导人员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一线的思政教师、辅导员和个别企业实践专家组成。其中专职教师的比例很低,专业化程度较低。除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以外,其余都为兼职职业指导人员。大部分兼职教师主要工作并非职业指导,也不能综合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也很少参加专业性强且系统性的培训,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实践应用能力较差,效果不明显。

  (三)职业指导工作内容缺乏实践性

  现在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单独重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较少,往往以动员会、讲座的形式开展教育,涉及的学生范围不广,也无法做到密切联系实际,更不谈开设相当于专业课的实训课程。真正让学生参加企业锻炼的机会只停留在毕业实习环节或顶岗实习阶段。同时,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也往往局限于关注就业技能、技巧,缺乏不同个体的特殊性。

  (四)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服务环节薄弱

  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需要基础服务设施的跟进和信息化程度的加强。目前就业指导处的主要工作集中于毕业环节各项就业相关的行政事务,服务于学生阶段性职业指导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就业信息和政策服务信息较滞后,专门的职业咨询室很少,各项设施利用率低,也近老化。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就业网,但网络的利用程度却不尽人意。大多数高校只是局限发布一些招聘信息、政策和通知等,很少能做到网络咨询、网络测评等,信息网络体系亟待完善。

  二、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

  (一)提升职业指导的教育职能和工作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理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当前就业形势、市场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和完善“双项选择自主选择”的就业指导方针。各高校只有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理念,方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阶段性、理论性,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从人职匹配安置就业的短暂行为扩展到贯串整个大学生涯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涯规划辅导,进而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指导体系。

  (二)完善职业指导机构,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一个较完善的职业指导机构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而这也是真正发挥职业指导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各高校院系目前从事学生职业规划、职业技能技巧指导的主要师资是以负责学生工作的思政教师、辅导员,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数量很少。所以,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的重视力度,要创造条件,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稳定职业指导队伍。除了兼职职业指导工作人员之外,聘请著名企业的高管人员、企业家、心理辅导专家等作为校外专业职业指导师,定期开展与学生经验交流、座谈等。另一方面,加大投入职业指导机构设施配置。将其作为针对各年级段学生职业咨询、职业素质测评、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的重要场所。

  (三)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服务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多种资源,促进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比如利用网络平台长期保持与学生的就业信息交流;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定期收集相关信息资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通过市场调研活动,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完善和丰富学校专业设置,为调整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建立和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优秀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反馈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等等。

  (四)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已成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拓宽实践教育的渠道,借助于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互利多赢的社会实践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全方面的教育,实现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市场中时常面临着许多行业岗位的僧多粥少的问题,专业性人才的匮乏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感叹招不到符合企业需要的大学生,更多的则是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质疑。实践锻炼对于人才成长的意义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很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长期的服务实践基地模式使学生走入社会,感受竞争,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再创造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五)完善分层次职业指导课程方案,建立全程性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职业指导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针对学生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建立面向整个大学过程的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新生一入学就开展始学教育,同时跟进职业道德、职业观念的教育,重点突出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求学期间的全过程。一二年级逐步推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各方面职业能力;三四年级通过开设各类职业指导课程,指导大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如通过参加各类资格证考试为找工作增加筹码;通过暑期下企业锻炼、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计划,增强一定的职业能力;通过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面试技巧,解除就业困惑,增强就业自信心,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心理准备等;通过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政策宣传,创业项目的个案风险分析等,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六)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市场是检验高校人才输送的验金石。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直接面对社会需要和为社会服务,而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培养的学生是否适销对路,能否较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专业设置以及师资结构的调整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加强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以就业促办学,以就业促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帮助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帮助学生做好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实现高校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