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政工师论文发表浅谈当下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理论制度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4-09-04

  摘要:当前,很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应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

  《哲学动态》提供国内外哲学界信息;反映哲学各学科的新动向、新问题、新成果;交流研究工作经验;刊登哲学短论和研究资料;开展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述评;促进哲学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其前沿性和探索性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教学内容,鼓励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有课堂上的讨论式实践教育,也有针对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环节,通过这些具体教学方法的变更,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课前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要

  教育是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而进行改变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掌握了受教育对象的想法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对学生的思想理念进行改造。现在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90后”,而相关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是“60后”“70后”,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太了解。教师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仍然套用旧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让学生静下心去思考、学习和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就要让教师和学生有交流的过程,让教师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充分表达其想法、表明其疑惑,这样就能让教授课程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能够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合理地安排一些教学内容,这样就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互动的课堂讨论式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帮助学生透过各种纷繁的现象认识本质的一门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向正确方向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学生对于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困惑是比较多的,而且每个学生所面临的具体情形又有所不同,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设立一些讨论问题,根据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然后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一些辩论赛、主旨发言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的交流、教师最后的点评,将学习融汇在互动式的交流之中。

  (三)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专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深刻的,而且比较难以与实际相结合。针对这部分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专题演讲来进行。在课程刚开始时,教师先制定部分专题,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相关专题进行准备,然后根据相关顺序,由每组学生在课堂上做相关的专题演讲。由于演讲的内容已事先制定好,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进行一定深度的准备。演讲的形式也不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选择专题的情况、小组成员的特长等,自由地安排演讲的形式。有些小组采用一般的演讲形式,有些小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还有部分小组采用模拟记者采访的模式,这些形式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于该专题的表现形式,对于专题内涵的挖掘也更加深刻。学生通过专题演讲的方式,能够将很多较为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师专题座谈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在组织专题讲座时,可根据现实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然后再结合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座谈内容组织方式,既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清楚,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些专题演讲往往安排在课余时间,演讲结束后,还有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互动环节,这样就能很好地解除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使其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规律。

  (五)成立课程案例编写小组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案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和晦涩的,要想让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增加一些教学案例。如果每个上课的教师都自己组织案例,那么就会产生教学差异,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年轻教师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准备教学案例时,可以成立以老带新的案例编写小组,教师先分别收集案例,接着一起讨论各个案例的内容和适用的章节,然后组织相关的语言表达,形成一个案例库,以供各个教师在上课时使用。

  (六)利用各种渠道增加直观教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大部分的理论都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凝练,而学生在大学以前的学习往往都是脱离社会的,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非常有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大幅度地增加视频、音频和图表等资料,让学生对现实社会建立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其次,要多增加课余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的相关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在班级中根据辅导员和专门的思想教师的安排,对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专题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校也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然后集中安排到延安、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和小岗村、华西村等社会发展新景象的地方去集中考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也引导他们更好地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部分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未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思想下,学生对于参加实践不够积极,教师贯彻得不够到位,领导也不是很重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环节最终流于形式。

  (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简单敷衍

  高校新生都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些高校由于教师数量不足,甚至出现一个教师带一两百个学生的现象。在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时,学生缺乏积极性,很多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环节处于失控状态。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很多学生往往是随便应付了事。

  (三)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素质和经验

  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育环节成败的关键。我们的教师大部分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下培养的,因此他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由于很多教师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驾驭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有欠缺,容易出现冷场或者跑题的情况。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学生讨论的问题一旦超出了事先准备的范围,就只能敷衍了事或者转移话题,使得实践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

  在新的时代下,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接受的信息多,传统的课堂教学已难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就必须让他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要明确这一点,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的领导机制,同时要增加专业课教师的参与,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程度。

  (二)实践教育环节要贴近学生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实践过程要想吸引学生参加,就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那么实践教学环节就没有实际的意义。要设计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首先就要符合学生的要求。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关的实践教育环节就要根据这些不同而有所调整。其次就是实践教育环节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就业,如果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结合他们的专业,就能有效地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完善和丰富他们的专业横向知识发展,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最后就是实践教育环节要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大学生对于社会是比较关注的,因此在设计实践教育环节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时事热点。

  同时,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考核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应建立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记录,促使学生真正地参加社会实践。对于社会调查报告,可以采取上传到校园网的形式来展现,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抄袭。对于经过网络评选出来的优秀社会调查资料,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和能力

  提升教师实践环节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可以较快地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首先,在选择实践教学教师的时候,要选择综合素质强的教师,特别是有社会实践经历的教师,这样可以加快教师的成熟。其次,学校要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让相关教师有参观、交流的机会,这样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了,那么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最后,要注意整个实践环节的师资力量构成,形成一个良性的梯队建设,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保证教学队伍的稳定。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