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教师职称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改善管理制度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11-03

  摘要:虽然经过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高职院校已经在德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社会在不断变化,信息时代带来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与新任务,因而需要开拓新的工作途径。本文选自:《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主办: 绵阳师范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四川省绵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672-612X,国内刊号:CN51-1670/G,复合影响因子: 0.159,综合影响因子: 0.084,创刊时间:1982《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报道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数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化学与化工技术、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资源与环境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学术研究平台的搭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思想,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及时反映我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活跃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达成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壮大科学研究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一、高职院校德育的基本内涵

  现代德育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道德为指导,在促进社会和学校智育、体育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坚持全面发展的过程”。可见,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他们往往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德育的内涵与普通高校德育具有一致性,但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诸多不同之处。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德育是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道德信念的主导目标下,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并把这作为高职院校德育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突出高职德育内容的实用性、专业性,注重高职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渐进性。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社会环境和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未来青年的图谋不死,并通过影视、科技、网络等手段展开渗透,我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在经济交往中,货币、市场和资本意识深入人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经济意识、个体意识和利益意识,弱化了人们的政治意识、群体意识和敬业意识,这不可避免地对在校高职学生的德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高职学生在思想追求与价值取向方面形态各异。

  与此同时,在我国范围内,国家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自运行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进步,不断发展进步的经济形势也使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职教育应顺应当前发展的形势,积极应对形势所赋予的挑战和任务,根据客观形势来改革自身的教学体制与人才培养目标,在塑造一大批具有高技能、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注重学生道德素质与思想水平的塑造,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载体

  从高职院校德育空间来看,网络的“非中心化”和匿名性特征,打破了传统“社会藩篱”给人们交往带来的限制,从而大大拓展了德育活动的空间。于是,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活动通过网络渗透到全社会各个层面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一体化。

  从高职院校德育的形式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德育所依附的活动空间是一种不同于实体的电子空间或网络空间,因此,德育的形式不再依附于传统的必须依附的活动、文化、管理和一般大众传媒之中,而是奠基在数字化的信息之中。

  从高职院校德育的过程来看,网络的交互性使得高职院校德育更加突出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或多项互动、交往。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以权威自居,而只能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引导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对象发生了新变化

  就目前而言,当代高职学生往往指的是2008年入学后的“90后”大学生。由于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他们在进入高职学院后,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学习适应、道德追求、情感经历、心理健康等方面呈现诸多不同的特点,与80后大学生相比,有较大差异。

  从学生的价值观上看,当代“90后”高职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索取与奉献融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而又非常注重自我,注重现实。这种呈主流状态的价值观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需求上的多元性,绝对的、单一的需求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纷繁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那种整齐划一的德育要求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从学生的个性来看,当代“90后”学生,往往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张扬个性,崇尚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崇尚个性,主张标新立异的个性特征。于是,我们看到,他们在智能、品德、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他们在德育的需求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呈现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一)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德育内容

  高职院校先要对现阶段德育工作的新特点与面临的新任务有明确的认识,然后再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办学模式与市场需求,来不断开拓德育的新方法。

  人们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往往以就业为核心展开人才培养工作,单纯强调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职业能力等。然而,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学生不但需要具备高端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以及与人为善、善于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细化德育内容。具体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高职高职院校德育应把基础和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品德养成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和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他们往往具有差异很大的文化水平、彼此相异的个性特征、不大相同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愿望,学生总体素质的下降启发我们,必须把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放在首位。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与文明规范引导教育,进而使学生形成更加强烈的社会主义道德思想。

  2.高职院校德育应与未来就业、学生自主创业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德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高职德育工作者而言,应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法规、纪律、就业形势与政策、创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最终构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3.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德育现在面临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德育对象本身的变化,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健康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客观环境,培养他们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坚强地承受压力,面对苦难,在挫折面前能够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自信心,不断地磨炼自己,为未来的人生进步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在高职院校德育中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要求,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扎实地掌握互联网技术,打造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良好环境。同以往的旧式思想道德教育相异的是,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大规模地拓宽德育渠道,确保德育工作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开展。德育工作者可以倡导开设网上论坛,并引导广大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鼓励他们针对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热点问题自由发表见解,互相讨论、抛砖引玉,有目的、有规划地进行德育引导。这样就打破了以往单调、让人反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实现多人交流、沟通、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对学生的最好教育与启发。这就避免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强制性教学性质,师生处于平等地位,相互尊重,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一方面能够被公平对待,另一方面又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

  与此同时,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方面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德育负责机构加大对网络使用的监督与管理,防止一切负面信息通过网络传入学生群体,将学生集中调动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网络维护系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格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够科学上网,自觉控制不良行为。形成一个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以此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主体性是指“主体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主体自身所拥有的属性,人作为一个思想主体以及行动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思维创造性等”。而主体意识则是人们对于自己作为能动主体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和主体价值的主体性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活动意识。《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不可否认,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开展德育的主体为教师,学生则为接受对象。德育工作中,学生不仅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提高思想素质与道德水平,而且,学生更需要积极自主地配合德育教学工作,经常开展自我反思,进行主动修养,成为德育的主体。

  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无论在理论学习还是实践锻炼方面都要以学生为核心,将学生主体意识放在首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乐于主动配合德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德育教学活动。掌握自身学习、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主、愉悦学习、实践的主人,此时教师则充当一个引导者,改变以往强迫、制约性的冷峻态度,转向侧面的引导与教育。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