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中小学语文教学浅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管理的新制度模式

分类:教育职称论文 时间:2014-09-02

  摘要: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第一,多研究学生

  语文教学从宏观角度看包括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传统教学注重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师的讲授,却忽略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题。新课程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知识的掌握。这样,教室仅仅满足于钻研教材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研究学生方面下一番功夫。

  第二、设计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学习形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搞得是分析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使师生仿佛戴着枷锁跳舞,束手束脚,使语文课堂程式化、模式化,压抑了师生个性,限制了师生情感的发展。新课程下,强调学生感悟自得,课堂策略被划为发现、探究、提升、拓展等几大模块,且各模块可以灵活机动地运用,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在教授《梅岭三章》一课时,把课堂策略设计为拓展、发现、探究、提升。先由学生收集有关爱国的革命诗歌,在学习过程中与《梅岭三章》作对比阅读,使学生及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视野。

  第三、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带动学生情感

  我在教授《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文中有一句富有哲理,饱含感情的话:“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为了调动学生感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播放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和命运的搏斗,我自己也禁不住讲述了老父病重期间感情的波澜和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那节课,我充分体悟到了师生情感在课文这一载体上的共鸣的魅力,那种和谐融洽再也忘不掉。可见,教师的真情投入是发展学生健康情感的良好切入点,我们应该肯与付出。

  第四、让学生自己读书,多读;教师自己也要读书,多读

  学生的语感从哪里来?学生的感悟自得从哪里来?读书,多读。新教材中所选的现代文、古诗文等各种文题在学生读书的前提下学习理解起来可谓水到渠成。叶圣陶先生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又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上巡行,如古人所谓‘自治’,也是读”。所以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书,采用领读、齐读、听读、略读、精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读充分,读熟。我以前那种怕浪费时间,不舍得让学生把书读好,读透,就急于要求学生质疑理解的做法是多么不明智啊。

  另外,我还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干什么?过去备课只满足于课前默读一遍半遍,满足于理解了课文的方方面面,觉得自己没有多读书的必要。在教学中我逐渐感觉到等待旁观是不适当的。我开始在授课时读,范读、自读、跟读,读得出神入化。在读中,我不断审视作品的魅力;在读中,自己与学生的感情同步;在读中,点拨学生读书,感悟作品,感悟人生。

  由此可见,语文课要让学生喜欢,教师先要让自己喜欢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文素养,教师要在读书中与学生形影相随,“礼贤下士”,共同求进步,求发展。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