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职称论文浅谈如何加强当下教学改革管理模式的发展制度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11-04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将课堂空间拓展到课外,不但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推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有很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就在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老师探讨,有了邮件,微信,QQ等现代技术手段,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法国教育家法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价值感唤醒,直到精神生活之根。”从这一角度来说,参与式教学则正好符合教育的意义所在。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俗语是与法斯普朗格不谋而合的,也是我们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目标。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理解领悟了才能将知识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创新知识。

  二、参与式教学对社会工作教学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它是适应工业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西方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最突出的特征。“实务教学是社会工作重要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内化职业伦理的重要环节。参与式教学无疑对社会工作的教学起到莫大的支持作用。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适应教师教学的策略,学生需要动手认真收集资料、分析思考问题,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同时,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之中,特别是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讨论中时,在共同的学习中必然能够增进交流合作。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教学都有明显的实务特色,而在有限的课堂如何体现实务性而非理论性,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实务案例,单纯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的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论文推荐《实验力学》主办: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1-4888,国内刊号:CN34-1057/O3,邮发代号: 26-57,复合影响因子: 0.454,综合影响因子: 0.222,创刊时间:1986。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验力学的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和应用。

  《实验力学》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包含应变电测和传感器技术基本原理、应变计、传感器、测试仪器、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技术、特殊条件下的应力测量技术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超声波检测新技术等内容。第二篇包括光学基础知识、光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息干涉法、全息光弹性法、云纹法、云纹干涉法、散斑干涉法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该书可供高等院校工程力学、航空航天、机械、土建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和参考书,亦可供有关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三、参与式教学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及反思

  实践模式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只有理解实践模式背后的理论支撑才能更好的发挥实践模式的效用。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这一实践模式的理论支撑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参与式教学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之上,它通过一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借助一定外力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核心是让学生在参与中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地参与。参与式教学虽然涵盖了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多维度参与,但依然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分小组活动为主,每小组以4-6人为宜,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也可以采用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笔者在讲授《个案工作》课程中,尝试着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个案工作》的绪论课上,学生分为9组,每组学生6人。这个分组将直至本门课程结束才解散。每次上课涉及到讨论,做实验以及模拟剧情表演等都以此分组为依据。这种固定的分组激发起学生之间竞争的心理,对课堂投入有着很大的推动力,同时为了避免固定分组带来的组间隔阂,也涉及组间合作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既竞争又合作,事实证明,这种设计效果良好。

  (一)注重课堂讨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也是激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性积极参与课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如何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问题与案例的设置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一个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或者案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首先需具有现实意义,越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越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专业基础是不一样的,如果超过了学生的能力,学生无从下手,也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意义;最后问题或者案例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争议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一点在于,自然科学的规律不带有价值性导向,而人文科学的很多知识是带有一定的价值支撑的,只有选取具有争议性的例子,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真性,价值观念也才能越讨论越明并且能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实务性质,笔者在每讲授《个案工作》新章节时都设计案例引入,选用的案例既紧扣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讲授社会工作价值观一章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案例,关于在13个艾滋病患者中选取7个作为资助对象的案例,这13个患者资料有的详细,有的简单,有的说明得了艾滋病的原因,有的则没有说明。将这个选取的权利交给学生做决定,让他们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再推举小组代表在全班将本组的观点、意见和想法进行交流、分享。选择的过程中,学生们讨论热烈,甚至在每组进行最后的陈述也引起其他组的热烈反应,全班学生都参与进价值选择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再进行点评,从而开始引入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基调——帮助弱势群体以及尊重,接纳原则等。学生通过这一案例的引入,对于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和社会的世俗伦理价值观念之间的区别理解的更加透彻,印象也更为深刻。

  (二) 设计多种参与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学生的“学习的注意曲线”规律: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一般是不一致的,刚开始时,学生可能期望值高,注意力相当集中,但当时间过半时,精力开始疲惫,注意力开始分散,课程很难进行下去;当快结束时,学生又产生了释放的期望,注意力再度提高。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符合学生学习注意的规律。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都是有效的形式。社会工作注重实务性,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都能很好的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作用,而且角色扮演往往和情境模拟是交叉使用的。例如在讲授个案工作的技巧同理心的时候,设计一个情境模拟剧—婚宴上的宾客,让组员都参与进来。为了达到让学生体会同理心的目的,如何去理解他人的心理,让学生每个人都抽选一个婚宴上的宾客角色,设计了有新郎的好友,前女友,弟弟,以及新娘的前男友,闺蜜等角色,这些角色组中的其他成员是不知道的,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去表达,直至组中的成员都知晓彼此扮演的身份为止。通过这一情景模拟剧,课堂沉闷的气息被打破,学生都想法设法的让组员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并通过与组员不断的交流互动中修正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最终达到同理心的效果,同时,这一性质的参与方式使得学生激发了自己的潜能,例如有些性格内向羞涩的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以及其他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下,也放下了拘束进入到角色扮演的想象中,还有些学生是男生抽到了女性角色,也毫不扭捏的去诠释和扮演角色。通过这一模拟剧后,学生情绪高涨,也对同理心有了更深的理解,为后面的理论知识的讲授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剧只要案例选择得当,在效果上比分组讨论等其他形式效果更好。但是由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剧等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特别是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所以运用时要有更多的考虑,首先要考虑剧情的选择,剧情要根据组员人数,所选的剧情必须是所有的组员都能平等参与的,要尽量避免有主角配角之分,因为社会工作的实务课程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才是持平一致的,才能起到教学效果;其次是这种参与的方式运用要谨慎,因为这种课堂参与方式花费时间多,如果频繁运用会耽误教学进度,掌握的知识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且此种方式效果最好时才选择。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学生的参与空间和时间拓展到课外

  自1998年高校实行普遍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而在教师和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许多院校采用了大班上课的形式,大班上课虽然解决了教学资源有限的缺陷,但是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学生的被忽视增强,课堂存在感降低。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使得参与式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信息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的平台,如师生可以通过邮件,QQ等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上就某个问题进行多方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用互动式课件在网上答题或提问,让学生共同解决或把找到的答案发布在论坛上,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设计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利用网络等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提高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福利院做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理想和现实相差是很大的,福利院的孤儿见到他们来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高兴以及和他们亲近,相反是冷漠和难靠近的,即使用了同理心,尊重,接纳,倾听技术等,设计了好玩的游戏,带了好吃的也没有很大的效果,这样学生很沮丧也很疑惑。做完活动后的当天晚上学生立即用QQ和笔者联系,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得课堂参与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课外,答疑解惑及时有效,在后面的学生实践活动中,一直用QQ与学生联系,跟踪每一次活动,让学生将实践活动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课堂的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可见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存在感。

  四、结语

  参与式教学范式的研究吸纳了教师的人生智慧和学生的人生经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真切、真心、真情的体验,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产生联系。”通过教师各种方式的鼓励、营造、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产生了真正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使知识真正纳入了学生心灵的轨道,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丰满立体,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