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新闻论文范文简析电视新闻现场管理制度模式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14-08-15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形式在不断完善创新,使电视新闻质量日益提升。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现场报道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的表现是过于简单化。往往是“记者出镜+念稿式的解说+若干现场画面”,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和实效。如何摸索规律,确保电视现场报道的质量。

  一、与观众并入共行

  “把观众带入现场”是指出镜记者与观众同行,让观众和记者同步接触事件现场,发现问题,知晓结果。例如:近年来在中央及省、市电视媒体中频频出现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就是出镜记者与观众同行的最好体现。报道中,记者往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走进需要报道的人物或事件当中。因为是在“与观众同行”,所以多从观众的视觉角度提出各种问题,展示观众最关心、最喜爱的现场镜头。有时,新闻中的一个长镜头会持续一两分钟时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记录现场情景和语言,扩展电视采访内涵

  现场同期声是当下电视新闻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一段运用得好的同期采访可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权威性,能够起到答疑解惑、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同期采访的把握和运用。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以下两个环节:

  1.注意多运用对话、背景音等现场真实声音

  记者“一问一答”式的采访固然简洁明了,符合电视新闻“短平快”的需要,但终究缺少了“原汁原味”的现场感。因此,记者要翔实记录,多用电视语言展示生动的新闻事实。

  比如,2005年黑山县爆发禽流感疫情时,笔者曾深入养殖户家实地采访部队战士执行家禽扑杀任务。当时,一位老农妇尽管心疼自家的几百只鸡,但还是主动拿出了茶壶给战士们倒水。她边倒水边说:“这鸡再心疼也得杀,不然人命关天呀。这些日子可苦了这些战士了,大家都喝点水,别累着。”简单的几句话真实而生动,不仅道出了农户支持政府工作的心声,更体现了解放军战士的无畏奉献精神。

  2.现场采访尽量“一气呵成”

  这里的“一气呵成”就是要加强采访的连续性,减少“拼接”式采访。一次,笔者采访大年初一一大早环卫工人抓紧清运鞭炮垃圾的新闻。在现场,环卫工人们穿着厚厚的大衣,顶着星光,用扫帚清洁街路。随着记者的提问,环卫工人边干活边回答,两人的对话声与扫地声、工人的喘息声、铁锹和垃圾车的碰撞声完整地交织在一起,真实展现出环卫工人的艰辛。“运动中采访+大量现场同期声”,使这篇新闻报道显得更加生动、感人。

  三、善于捕捉最能揭示主题的典型事实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说服力和启示作用。现场报道中会面临许多事实,有一般事实也有典型事实。而典型事实最能揭示新闻主题,同时也是一条新闻区别其他新闻的个性所在。而善于捕捉现场的典型事实,是对记者做好本职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对其工作能力的考验。会议新闻是观众既喜欢又心烦的报道。喜欢的是,人们希望从会议当中能够得到新知;心烦的是,会议报道中程序化的东西太多。同样是会议新闻,工业会、农业会、经济会、文化会等等,从表面看无非就是台上讲、台下听。但就是在这“一讲一听”的过程中,需要记者寻找最能揭示会议主题的典型事实。会议需要传递给人们的,或者人们想从会议当中得到的信息便蕴含在这些典型事实当中。抓住这些事实,就会使原本冗长的会议报道缩短,会使原本枯燥的会议新闻变得受人关注,让人喜闻乐见。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