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工程论文刊发浅谈当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模式 

分类:科技论文 时间:2014-08-09

  摘 要:由于不同管理者的阅历、能力及对待人才看法的差异,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一、因人而异,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难以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仍很严重,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人的贡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无法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人力资源,遗留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体系

  如果机制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就会造成人力资源过多的浪费在管理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严重影响了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

  2.素质普遍较低,存在问题严重

  成因不同,情况各异。传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普遍不高,各个层次人员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许多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3.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再造是一种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性,尽管有些企业知道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因惧怕人才流动会使企业培训变为“为他人做嫁衣裳”之举,因而不愿对员工培训给予足够重视。二是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又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内容,随意性大,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企业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培训内容也往往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形式单一陈旧,难以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1.把好选人关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建筑企业必须根据各部门的生产情况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优化人力资源配量。要特别注重引进、吸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2.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活力

  员工创造性的发挥,有赖于企业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如果说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的话,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则要特别强调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由此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的文化素质,发挥企业人才资源的作用,并且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企业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念与独特的组织文化,促使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企业集体效率的发挥。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第一,积极开展企业内部职称评聘工作。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积极组织评审企业内部符合晋升条件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年组织评审一次,每次要保证95%以上的晋升率;采取企业内部考核与社会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倡导和鼓励经济、会计、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相应的各种技术资格考试。建立职称与待遇相挂钩的分配制度,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

  第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围绕企业的施工生产特点,在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计划每年要有重点地对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短期专题培训,名额逐年增加,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员培训目标。各基层单位还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不断深造,每两年轮训一次;并且要有重点、有目标地选送专业技术骨干到高校脱产学习,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

  第三,坚持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是提高企业资质的前提条件。积极要求培训部门继续组织与社会正规高校联合办学,利用大专院校的师资和设备,举办有关工程、会计、宏观管理等非脱产的大专班、本科班。使企业内部低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升入校企联合办学的高校进行专业深造。

  三、更新传统用工观念,强化劳动合同管理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把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劳动用工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尤其劳务用工,必须要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可以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法律风险。尤其“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制度,强化员工的劳动合同意识,规范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程序,从而提高劳动合同的管理水平。可以实行劳动合同期限差异化管理,按照个人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不同或依据工作岗位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优化劳动合同期限结构,进一步提高广大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用工、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四、制定合理的薪酬设计及绩效评价

  1.树立科学绩效管理观念

  绩效管理不是管理者对员工挥舞的“大棒”,也不应成为无原则的“和稀泥”。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和短处,以便让员工及时改进、提高。要提升担当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者的现代经理人意识、素质和能力,真正使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在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发挥其牵引力。

  2.建立薪酬与绩效联动的配套管理

  通过岗位评估,明确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指挥、监督、考核和被指挥、被监督、被考核的关系,明确每一项工作任务在不同层次岗位的操作内容;同时,明确包括学历、工作经验、相关知识、个性要求等在内的岗位任职资格,形成岗位说明书,通过科学的岗位评估,比较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相对重要性,聚集相似岗位进行薪酬等级划分。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针对不同岗位的性质特点、职责权限大小及承担责任风险程度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人员使用及薪酬挂钩。其实质就是在企业内部强调多劳多得,刺激员工以更多的知识储备,更高的劳动技能,获取更好的工作岗位,并在适合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从而取得更多的报酬。因此,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建立并完善薪酬与绩效联动的配套管理。同时,进行动态管理:即每季或者半年审视现有员工的能力绩效,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核心人才,关注其能力是否有显著的提升。同时,主管还要定期与他们进行讨论,拟定相关的工作学习计划,了解他们的薪酬与其能力的匹配程度。当发现落差时,应立即调整他们的薪资,使其与市场价值相符。这种给予员工及时激励的方法,不仅会使其感受到工作成效备受肯定,更因此无形中提高了竞争对手挖墙脚的难度。

  3.创新人事管理制度

  最后,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掌握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建立内部人才信息数据库,并和其他企业或部门共享人事资源信息。重视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推行聘任制,采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人才任用机制,杜绝吃大锅饭的情况出现。加强岗位之间人员的流动,精简冗员。结合绩效评价的结果核定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减少固定工资比重,提高浮动工资比重,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工程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工作领域,努力造就一支责任心强,有技术、有效率、有活力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和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