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心理论文范文探究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管理方法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4-08-04

  摘要: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全面的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方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由于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结果使一部分大学生发生了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和各高级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是探索并剖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目前,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表现如下特点:智力正常,办事效率高;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品质良好,耐挫力较强;行为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统一和谐;人际关系得当,与人为善;适应环境能力强;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等。以上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体现。

  二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倾向者比例占四分之一,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神经症状情绪障碍及人际关系的敏感和强迫倾向等问题。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敏感、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各种不定的心理反应。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又缺乏辨识能力;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是自我评价片面;情感丰富而又强烈,但是又带有较大的波动性。表面看起来独立,但有存在依赖心理。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家庭,社会,环境等,但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学生本身,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必修课。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但是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但是,任何理想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他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一些大学生往往不从实际出发,实现理想的期望值过高,只有成功的预备,而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可能。于是就出现了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激烈的矛盾冲突,由此产生迷惘、悲伤、怨天尤人等诸多心理问题。

  (2) 心胸狭窄,人际关系不协调。

  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交往,彼此相互理解、真诚、信任、宽容、关心、互助,是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但是,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心灵闭锁,不善交际,在别人眼里显得古怪孤僻,令人不敢接近;有的大学生自命不凡,不愿与四周的同学为伍,到头来只能是孤芳自赏,形单影孤;有的大学生有自卑感,为了不在众人面前暴露弱点,不愿坦诚地与人交往,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冷漠而无知音的人际关系中,便会产生莫名的压抑、孤寂和烦闷。

  (3)家庭方面的因素

  与学校教育相对应,家庭教育大多也只关心学生的智力,而对其心理关注甚少,致使一些学生自理、自立和承受挫折能力差,不善与人相处共事。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对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不知所措,无以应对,经受不了挫折和困难。大多数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4)教育方面的因素

  学校教育某些方面的失误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健康处境和精神状况,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多年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分数衡量学生,教育的功利性突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和强压的,学习无舒畅感;因材施教没有重视和落实,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情趣、兴趣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规模的同时,不能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问题。

  三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每年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把它们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人生。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结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大部分精力去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工作,而且是大学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他们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2] 华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与途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20(4):120.

  [3]潘晴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1999,4(15):122-123.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