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体育职称论文范文如何转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教育管理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08-04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这是现代人本教学伦理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并在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中对此作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本文试图结合自己教学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对体育课堂模式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教育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体育”可理解为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面。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以人为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这是由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值过高,其教学效果却可能是负面的。所谓“尝试”即意味着“适合”,青少年只有穿上“合脚”的鞋,才能走得更快。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体育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体育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以人为本”教育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青少年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示范、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回答问题,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如体育教育教材三年级体育《篮球》的教学,有“投篮”一词,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投篮”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投篮是将球投入蓝框”即可。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技术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以人为本”教育的体育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三、结语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各系统中各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以人为本”教育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沃尔夫冈·布列钦卡.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廷凯. 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2—1997(下)[J].课程·教材·教法,1998,18(2):10—16.

  [4]方新普,黄文仁.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 2005,01.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