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中既要实现教育和教学的目的,又要担负起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任务;并要求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如何学习,且有能力"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养成读、勾、批、注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主体作用,提高素质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原苏联教育家杜贺夫内伊在《数学法原理》一书中指出: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过程,由于这种积极认识的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个人的财富。兴趣是儿童知识需求的情绪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产生注意力的主要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正常和谐稳定的发展。
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新课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采取"直接切入"的方法,让学生先用彩色笔勾画出四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接着提出:"你能求出哪种图形的周长?"于是学生们积极地求出前三种图形的周长。然后再提出:"想知道这个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吗?"这在知识上起到了铺垫和迁移的作用:从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上引发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仅在几分钟内,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建立起圆周长的概念,接着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认知情境。
二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参与学习,学生情绪高涨,愿学、乐学。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其做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既要实现教育和教学的目的,又要担负起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任务;并要求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如何学习,且有能力"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养成读、勾、批、注的习惯。读:读应用题时,要求边读边思考,先读懂题意,再思考解题的思路,分析过程,解题步骤等。勾:用直线勾出应用题的条件,用波浪线勾出问题,用小点点出单位等。批:在应用题的旁边写出自己的批语:解答这道题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把解题步骤批在旁边。注:在应用题的关键语句下面注上着重号。在学生掌握了这些方式后,能更好的进行把握学习。
三 、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参与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待优生,比较好回答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情况,另一方面对待优生也是一个促进,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课堂巡视指导要全面、深入。要特别重视待优生,匀给他们一点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补救,避免知识缺陷的积累。对其中做得好有进步的待优生要及时肯定,给予鼓励表扬。
教师的态度和蔼,平等待人。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做他们的知心者,使他们敢于接近老师,鼓励他们学习提问,使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头走路。对智力较好而因种种原因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查明缘由,帮助他们提高。
四、结合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
1、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渗透辩证观点进行教育。(1)用运动的观点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重合,是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一百八十度,再沿着另一个三角形的边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数概念之间,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整体和部分之间就含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揭示这些关系,对渗透辩证的思想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2、结合教学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的功能,(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体验开拓者的艰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肯动脑善于思考的勤奋学习精神。如学习圆周率之后,可以讲述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学习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后,可以介绍一些数学趣题,并引导学生用一些方法解答。(2)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促其积极思维。作业书写整洁,保质保量,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既注意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注重学习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