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论文刊发论述当下不同地域的文化学习及心理变化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07-24

  摘 要:由于国家、文化、宗教、信仰、习俗和传统等各方面的不同,留学生在华生活和学习出现挑战和矛盾,语言因素曾是影响来华留学生在华社会适应的较大障碍,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折射不同的思维模式。

  《外国教育研究》本刊内容涉及当代外国教育理论、思潮及流派;外国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道德教育、农村教育及教育改革发展与动向等,并以东北亚区域教育为重要栏目。

  关键词: 社会与心理适应,跨文化适应,文化休克,留学生管理,外国教育研究

  一、前言

  据教育部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称,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690所高等院校等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1年增加了35,719人。事实上,外国留学生在华期间能否顺利学成归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在学习生活的同时,顺利克服由于中西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带来的一系列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障碍。

  二、来华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社会文化适应现状

  (一)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概念和相关理论

  Carse(1986)曾在其著作中指出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djustment)是由互动者的文化精神引领的一种持续的博弈(infinite game)过程。[1]目前被大部分研究者认同的跨文化适应的分类方式是Ward(1992)及其同事Kennedy(1992)的观点,[2] 跨文化适应被划分为两个维度: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aptation)和社会文化适应(socio-cultural adaptation),在学术界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同样从上述两个角度进行考察。随着来华时间的长短,外国留学生一般都会逐步经历一个U形分布的跨文化心理适应过程。Oberg(1960)提出进行跨文化接触的人存在着情感适应的4个阶段:“蜜月阶段”:强调最初的陶醉、狂热;“危机阶段”:特征是感觉到不足、挫折和焦虑;“恢复阶段”:解决新环境中的危机;“适应阶段”:在新环境中重新适应。[3]

  (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适应问题

  来华留学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多出现在Oberg(1960)提出的情感适应4个阶段中的“危机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来华留学生原有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文化休克”的首要表现特征逐步体现。留学生会产生孤独感和自我封闭,这是心理适应过程中的第一步。[4]由于在华本科留学生年龄普遍都较小,在异国语言沟通不顺畅及缺乏朋友亲人理解支持之下,他们的 “homesick”发展成为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不到认同的心理适应问题,从而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

  笔者在从事辅导员工作初期,曾接触过一个真实案例。某新生在华思念家人又不愿家人担心,不愿与中国同学沟通学习中的困难,轻易自我封闭,无法融入中国教育模式和大文化背景。生活条件的差异带来的日常小事会轻易造成其极愤怒和暴躁,持续几个月的频繁换宿舍又使其发现自己无法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居住生活,产生挫败感,加重焦虑。这一系列不健康的情绪问题,都是基于留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行为模式与当地人存在较大差异,两种文化不相容,而这种差异在他们现有的价值观中得不到解释。这是典型的情绪问题造成学业无法继续下去的案例,说明文化休克对年轻的来华本科留学生的巨大冲击影响巨大。

  (三)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因此国外的许多研究者把社会文化适应和个人心理适应合并为“社会与心理适应”问题。由于国家、文化、宗教、信仰、习俗和传统等各方面的不同,留学生在华生活和学习出现挑战和矛盾,语言因素曾是影响来华留学生在华社会适应的较大障碍,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折射不同的思维模式。[5]但是近年来,来华留学本科生大多有一定的中文沟通交流能力。相反,在众多汉语水平较高的留学生中出现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更为突出。其中,学习考试压力仍然是来华留学生首要的问题,不同的教学体制和文化氛围带来的学业冲击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学生们的巨大负担。在生活环境适应方面, 以交通工具为例, 留学生感到校内停车不够安全,而且路面拥堵,机动车行驶速度过快。在公共服务和管理模式方面, 留学生对宿舍管理人员要求较高, 希望宿舍管理人员态度和蔼亲切,他们还感觉与行政机关打交道困难,国际教育学院应该更多处理留学生和专业院系的关系。

  三、来华留学生社会与心理文化适应问题管理探究

  (一)加强对留学生自身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留学生管理者在接触留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留学生目前存在的各类社会文化适应问题有所认识,同时对留学生来源国的本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能制定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条例来有效开展留学生管理工作。文化差异、信仰不同都会左右人们感知周围的世界。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都截然不同。而近年来,来自亚洲各国的留学生也成为来华留学生中的主力军。地理位置上的相近, 并不能等同于文化上的相近。留管干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各国文化背景知识,包括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

  (二)力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国际化

  此外,在上文分析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的比例分配时,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对于高校留管干部和相关管理机制有适应障碍,对于留学生管理部门和专业院系之间的沟通衔接有许多疑问和顾虑。大部分外国来华留学生都是个性自由、向往民主的年轻人,他们对于现今来到中国之后留学生管理部门的一些制度和规定会有一些不满和抵触,这也是东西方管理模式差异的一部分。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在应该与国际接轨,逐渐减少管理的成分,部门职能转型,使管理趋于社会化,从而增强管理的效益和力度。培养留学生自己去找咨询部门询问有效的解决办法,然后找服务部门给予解决的思路。

  (三)重视留学生社会文化体验活动实效性

  留学生所接触的中华文化体验,除了课堂上的书本知识和高校生活大环境,大多是一些中国文化与民俗的讲座,邀请国内外中华文化研究者来演讲;或是组织留学生参加一些文化之旅活动,如参观鲁迅故居、走访王羲之故乡,游览乌镇水乡等;有时候会是在各种中国节日期间举办与中国学生一起联欢的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包饺子、春节联欢活动等。探访活动结束后,留管干部应该适当关注此次文化初体验的成效以便下次有重点地改进,可以适当找一些留学生谈谈文化体验的感受,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引导留学生们谈谈哪些文化冲击是自己无法理解或者感觉困惑的,“以人为本”,将这些体会结合下一次的文化体验组织工作,使之更有针对性和感受力。重视实效性之后,这些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动,才能够镇长加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沟通,带领他们直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等。

  四、结语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无疑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高校留学生管理者要结合多元文化环境,及时发现留学生的社会文化与心理适应问题,对其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充分改善留学生这一群体的跨文化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 Carse, J. P. 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New York: Ballantine, 1986

  [2] Ward C, Kennedy A. Locus of control, mood disturbance and social difficulty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92, 16(3): 175~194

  [3] Oberg K. Cultural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s. Practical Anthropology, 1960, 7(3): 177~182

  [4] 李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心理障碍与社会行为问题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9. 22(6)

  [5]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