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教育发展研究》论文范文探究当下新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07-23

  摘 要: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在讲台前一站到底,通过讲台上下前后左右有意识地移动位置,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走神或做小动作,我们有意识地走到他旁边,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提醒了个别学生。

  《教育发展研究》近年来坚持大教育的视角,综合关注各级各类教育,注重从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联系研究教育问题;坚持从中宏观层面研究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前沿与纵深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坚持做实践指向、问题指向、政策指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关键词:控制力,影响力,误区,教育发展研究

  一、教师控制力的研究背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决定因素。然而,在一次“新课改中教师发展现状及分析”的调查问卷中,多数教师反映在实施课堂教学尤其是进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想法太多,课堂难以驾御和调整。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课堂上一旦思维被打开就什么都敢说,教师听到的不再是“异口同声”,而是“异口异声”,甚至还会借机发挥。如果教师不能机智地应对,就很容易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整个课堂也越出正轨,乱了秩序破了平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已定教学计划的执行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以及师生矛盾处理艺术等。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力

  我们要控制学生,在积极管理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情感、愿景、用课程、用知识的魅力来控制学生。

  (一) 提升个人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力

  实践证明,教育效果的好坏虽然与教师的能力、教学基本功有关,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力。有影响力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的模范榜样,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教师的言行、仪表等方面产生强大的感应力,生乐于接受他们的讲授和教诲,从而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的表扬能激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学习动力;教师即使是轻轻的批评,也能触动学生,唤起学生改正错误和进步向上的愿望。

  (二)注重课堂细节,发挥教师的控制力

  教师的控制力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及课堂操作的细节中。

  1. 适时变换站立位置

  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在讲台前一站到底,通过讲台上下前后左右有意识地移动位置,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走神或做小动作,我们有意识地走到他旁边,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提醒了个别学生。

  2. 用声音调控活动

  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分散,往往与教师的语言模糊难辨、平淡枯燥有关。教师的声音应该是清晰、响亮、生动的,有轻重缓急的变化。如在讲解中适当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则可以起到引起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

  3. 利用眼神和体态语言组织教学

  教师需要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来捕捉信息和输出信号,需要恰当的体态语言来掌控课堂。要做到这点,我采用了定视和扫视两种方法:定视通常用于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发出警告;也可给胆小的学生以勇气;扫视通常用于控制整体情绪,也可捕捉学生对讲授知识的反馈信息。同样,一个请的手势,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一个亲切地微笑就是鼓励和安慰;竖起大拇指或热烈鼓掌,都会给他们带来强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4. 教学情景和话题的创设

  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在备课的时候,最讲究的就是课堂的导入和拓展提升环节,总会预设几个不同的东西,然后才选出自己觉得满意的那个。我选择的标准,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有话可讲。

  三、发挥教师控制力的误区

  然而,教师的控制力也不能走入一个误区,中国教师普遍存在的两个极端就是:不是课堂控制调控能力缺失,就是控制力太强,控制的太多!

  (一)控制了学生的手脚,维持了整齐的坐姿。

  与外国中小学课堂学生坐得随心所欲、歪歪扭扭的“乱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的中小学课堂要求学生端坐得整整齐齐,横平竖直一条线,而且要求“持之以恒”、不能乱动,弄到本来天真活泼、生性好动的小孩子,一到上课就像被捆住了似的“动弹不得”。让学生觉得学校如同监狱、上课如同坐牢,使厌学心理呈现早发、高发的态势。不仅如此,从小经过如此“严格规范”的行为习惯训练,他们就这样 “被驯化”了,等到渐渐长大,再要让他们动也懒得动了。

  (二)控制了学生的嘴巴,维持了听讲的安静。

  老师们很好地控制了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说的时候就说,不让他们说的时候就保持高度的统一、绝对的安静,而且能够长时间“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的教诲,哪像外国的学生上课时“七嘴八舌”、“问题多多”。

  (三) 控制了学生的思维,维持了互动的和谐。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大部分时间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也会越来越多地实施启发教学开展师生互动,但是学生的思路又往往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结果学生回答问题“一说就对”,学生课堂发言“出口成章”,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师生互动“十分默契”。长此以往学生就只会听话不会说话,只会答题不会提问。

  结语:只有老师自己精通所学专业,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和课堂控制能力,才能化繁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神奇,化无形为有形,引领、指导学生学习好学科知识,真正达到开发潜能、激扬生命的最高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马淑苓.论教师领导力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影响[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84-86

  2.吴颖民.国外对中小学教师领导力问题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

  3.吴国珍.引出教师的课程领导智慧[J].教师教育研究,2006,(5).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