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概念性知识更强调理解而非简单记忆,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也与事实性知识存在很大差异。在教授概念性知识时,教师需要呈现丰富的教学材料,并进行关联和组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框架,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认知策略来促进理解的发生,使学生真正理解原理、理论和模型。
关键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教育目标分类,教学策略
自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Ⅰ分册:认知领域》,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2001年,由三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三位课程与教学专家、两位测量评估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联合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对该书进行了修订,出版了《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分类学”)。
一、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
修订版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在知识维度方面,知识被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反省认知知识4种类型。若仔细分析修订版分类学的知识分类,不难发现,该分类最不同于以往的便是将陈述性知识划分为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些著名的知识分类。加涅提出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五类学习结果,其中,言语信息即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陈述性知识;J.R.安德森(1976)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R.E.梅耶依据知识不同的表征方式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可见,大多数认知心理学家仅是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做了区分,而没有进一步对陈述性知识再做分类。
修订版分类学则把陈述性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这两个独立的类目。事实性知识是指“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其抽象水平是最低的,它包括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和元素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指“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较大结构中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它包括:分类或类目的知识;原理和概括的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二、在教学中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必要性
修订版分类学对陈述性知识的再划分为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当前教学中,死记硬背的现象依旧为人们所诟病。究竟为何学生只能“死记”,而不能“活学”?这很可能是因为教师没有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简单地用“记忆”来处理所有陈述性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落后和学习结果低效。
修订版分类学对陈述性知识的再划分为教师们敲响了警钟:结构化程度不同的陈述性知识,在教学中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陈述性知识既包括最基础的、零散的名称与事实,也包括复杂的、有组织的论述。前者就是修订版分类学中的事实性知识,它主要是分散的、孤立的知识;而后者就是概念性知识,是更有组织、更系统、相互联系的知识形式。显然地,系统化、结构化的概念性知识比事实性知识更需要学生建构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方面,事实性知识更多地与记忆相联系,而概念性知识因为存在内部联系和组织结构,则更强调理解。
三、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对待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在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在事实性知识的教学中,复述策略虽然简单,确是行之有效的。在采取复述策略中,教师可将重复与结果检验相结合,例如在复述事实性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提问来检验学生的记忆结果,并针对学生记忆不深的部分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这样比单纯的复述事实性知识更有效。
然而在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中,复述策略则显得低效,它并不能帮助学生建构深刻的理解。相比之下,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性知识。
精加工策略要求教师针对目标概念提供丰富的材料,展示知识和思维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脉络,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些丰富的材料可以是概念性知识的历史背景信息,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也可以是与概念性知识相关的实例、容易混淆的概念、拓展的细节信息等,这些资料是学生进行对比、分类、归纳、推论、建模等的基础,从而把握概念性知识的实质及其关键特征;还可以是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料,使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更为具体、直观、可视。教师既可利用这些材料进行逻辑清晰的讲授,也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自主的分析或小组合作讨论。
概念性知识是有内在结构的知识系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有机联系的框架内将零散的事实、概念组织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序整体。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组织策略,使用思维导图、知识提纲、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授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列表格等的技巧,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并在小组间交流、分析、评价与改进,教师则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以及最后的成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等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黄莺,彭丽辉,杨心德.知识分类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论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J].教育评论,2008,5.
[3] 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1.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