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更加紧密融入生活,我们有理由期待智能化、信息化的设备将把每个人都“武装”到牙齿。可穿戴设备也有希望成为继电脑、平板、手机之后又一个新的信息消费增长点。
从最近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到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可穿戴设备无疑都是万众瞩目的“新宠”。智能腕表、神奇头盔等这些在科幻电影里“噱头”十足的高科技产品,正随着“可穿戴设备”概念的落地和普及来到人们身边。
目前,可穿戴设备还不具备像电脑、手机一样的不可替代性,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热情还有待挖掘。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尚处在概念导入和落地阶段,要实现爆发增长仍需时日,需要在产品形态、功能方面等有更多革命性突破。
但消费者的相对冷淡并不能阻挡厂商在可穿戴设备研发和宣传攻势上的热度。对厂商来说,目前正是可穿戴设备“跑马圈地”和培养用户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能有丝毫迟滞,因此无论是芯片制造商、传统的电脑制造商和手机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
随着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可穿戴产品的终端形态和穿戴方式日益多样化。比如谷歌推出智能眼镜,三星推出智能腕表,华为和中兴也都推出了智能腕带产品,甚至包括人们所使用的首饰、手套、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成为厂商们“智能穿戴”的关注点。
然而,大部分可穿戴产品在功能上同质化严重。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功能一类是运动、健身等跟踪监测应用,一类是与手机等终端连接实现信息获取和处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还不是那么凸显,很难从这些产品上发现“必不可少”的价值元素。
此外,购置成本、使用的便利性等,也是影响消费者选择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因素。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将会更加小巧、精美和时尚,消费者未来也许会选择随身配备多件产品,但设备多了,一方面是使用成本高了,另一方面则是反复的充电、维护等过程将使设备成为人的负担,失去了智能化的意义。
同时,对消费者更有价值的,是可穿戴设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效能,这需要云计算、无线互联、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因此,拥有内容资源的厂商将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因为随着产品规模化,硬件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和成本将大大降低。
尽管目前可穿戴设备还难以谈得上爆发,但随着信息技术更加紧密融入生活,我们有理由期待智能化、信息化的设备将把每个人都“武装”到牙齿。可穿戴设备也有希望成为继电脑、平板、手机之后又一个新的信息消费增长点。
《中国科技博览》杂志办刊宗旨本刊坚持国家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方针,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动态、倡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广泛探讨交流科技、教育工作成果;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