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现代教育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本文选自《课程教学研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针对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实际,刊发观点新、质量优、指导性强的文章。
引言
理念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法,也就是物理教师在上课前,一般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备课和撰写教案,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备课和课堂临场教学经验。这种教学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是有效的,但是在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今天,对于学生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显然是不适应的。如何改变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法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上下功夫,也就是在课改理念下我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1.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场所为什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呢?因为课改后新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探究后才得出结论的。而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了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教师要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2.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适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中体现出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的事物提出相反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的同时,要注意教学设计,因人而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以及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采取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这应从物理教学方法的选用和确定教学内容来实现。一般情况下物理知识的教学常用讲授法,物理规律的教学适用于探究法及发现法,物理现象的教学适用于演示法和实验法.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做与不做,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
但是,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确定教学内容是不可少的。由于新课标中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所以确定物理教学内容时物理教师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但是,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也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应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3.在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1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物理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
3.2设计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立性。现代教育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新教材》在内容上、版式上都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友好的版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
例如,物理第一节“序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各类的摆,并提前提出课题:探究“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习“摆的启示”这一节时,我们要交流课题的研究成果,要交流实验中的问题,不管成功与否,都要充分肯定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这样,他们既能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又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转变。
3.3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特性——“我选学”。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它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忽视个体差异,现代学习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把握《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一定的弹性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物理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大课题,每个因素研究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般采用分工协作研究,而让学生先选择一个小课题加以研究,有时间的再去完成其它课题。如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探究中应尽可能地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猜测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小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使学生将有限的心智集中在实验过程的设计上,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不仅体会了研究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4.舍弃传统教育观念,有效利用多媒体上课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授课,已经越来越被教师所接受和学生认可。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上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加深中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尤其是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同时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再好的设备离开教师精心的准备也将失去它的作用。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从教学设计理念上认清什么是教学,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宝贵的课堂教学中收效最大,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教学研究》栏目设置:教学管理、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创新课堂、阅读写作、文体艺术、德育建设、教改新论、教学科研、综合论坛等各种栏目。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