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投资经营方向明确以后,需进行投资规模定位。在进行规模定位时应着重考虑企业经营规模与市场容量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规模经济应建立在市场可以容纳的基础之上。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源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大,源于其各种资源和能力的共享。
本文选自《经营与管理》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省级正规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邮发代号:62-46国内统一刊号:CN51-1071/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6067.《经营与管理》创刊于1985年,是国内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且仍然保持着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本刊是一本面向企业中、高层主管的管理专业性杂志,用最朴实的语言为管理者提供最务实的管理知识与体验;用最专业的运作分析,提示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崇尚务实,相约成功。以专业专心的精神,打造全新的《经营与管理》,奉献给读者一份学习型的杂志。
引言
从国内企业、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可以定位于内涵发展,也可以定位于外延发展;可以是坚持主业经营,也可以多元发展;可以立足于国内市场,也可以放眼于国际市场。在这一问题上,我国企业界及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在于企业的主业经营与多元化经营问题。就我们可以借鉴的国外企业、企业集团的发展经验来看,主业经营有其优势,但劣势也是明显的;另一方面多元化经营也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药,盲目的或为追求短期效益而进行的多元化已使许多声名显赫的企业陷入困境,如韩国的起亚,我国的巨人等,足以引起为戒。因此究竟哪一种定位适合于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我们不可一概而论,而应该在充分了解两种经营方式的特点及所应具备的条件基础上,从企业本身的实力、能力,所处的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所面对的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找出最适合其发展的方向,恰当地为其定位。除了发展方向外,投资经营定位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须认真考虑即投资经营规模,确定恰当的投资规模将对企业规模效益的形成及抵御风险能力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
一、主业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方式比较
(一)主业经营分析
1、主业经营主要适用情况分析
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1)规模偏小,资本不雄厚。这一点直接限制了规模经济的形成,限制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某些行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创新水平、国产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有些行业的某些产品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了一定优势,但核心技术仍来自于国外,自身没有升级换代的能力,这意味要受制于人,且在市场形式突变时没有转圜余地。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低。企业科技、产品创新以人为本,企业宏观管理、生产控制、销售能力等也以人为本,归根结底,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源。我国多数企业的情况是缺乏各层次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导致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不能顺利采用,管理效率低下,无法迎接新世纪更加深入的市场化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企业生存受到威胁。以上种种情况决定主业经营为其首选方式。
2、主业经营优势、劣势分析
优势:主业经营最主要的优势在于能集中企业的人、财、物力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竞争水平。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主业经营相对于多元化经营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具体表现在:
(1)能集中企业有限的财力致力于企业规模经济的培养,使企业在理想的规模下享有规模的优势,可以由此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能够有时间与机会进行人力资源的调整,提高整体人力资源水平,为提高管理、创新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3)企业能有时间与机会培养科技优势、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全面提高决策水平、创新能力、产品成本控制能力、制造能力、营销技能、售后服务水平、市场反应能力等。
(4)企业能有时间与机会将已具备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企业生命力、获利能力之源。
劣势:(1)主业或一业经营对于实力强大,有闲置资源的企业、集团来说不利之处在于相当于人为地为其划定了发展的上限,因为其面对的市场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适当时候必须转移方向。
(2)主业经营必须注意其产业问题。置身于竞争激烈,如想获得一点市场份额的增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的产业中,企业、企业集团的再投入需慎重进行,避免降低获利能力或陷入过度竞争;如处于风险较大,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或日趋没落的夕阳产业中,如不思退路,则前途堪忧。
(二)多元化经营的定位分析
1、理性的多元化经营动机
理性的多元化动机大多来自以下一些情况:
(1)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主营业务经济,根基稳固,占有一定优势,其内部闲置的财力或其他竞争能力使其产生涉足其他领域,以获取大成长机会、更大获利能力的要求;
(2)企业面临的是销售额增长缓慢或竞争激烈等局面,每获得一点市场份额的增加须付出巨大投入;
(3)企业处于市场风险非常大的行业,企业的命运极易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为了回避风险,企业需转移一部分力量,涉足其他行业;
(4)企业置身于夕阳产业中,为使企业寿命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分离,企业产生产业转移的需要;
(5)因科技进步、社会变迁产生新市场,企业有能力涉足。当企业面临以上诸情况时,多元化将是合理的考虑。
2、多化经营主要优势
(1)获利:当企业主业稳固,可以经受住市场冲击,有丰富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能够从容应对新领域的挑战时,企业进行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将企业闲置的或潜在优势、资源利用起来,挖掘出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2)避险:与证券投资相似,理论上多元化经营可以避险,可以通过多元化分散企业的力量,避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中;可以通过转移夕阳产业的力量将企业生命周期与产品寿命周期分离开来以避险。
3、多元化经营的主要误区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元化经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利,二是避险。就获利来说,企业如只追求眼前利益,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而进行非审慎的多元化,企业将丧失长远发展的机会或为长远发展留下祸根,如许多企业在房地产业被套牢。就避险来说,并非实施多元化就可以避险,贸然涉足的新领域往往并不成功,形成一业亏损几业背的局面,反而增大了企业风险。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实施多元化战略应考虑以下问题:
(1)应选择相关多元化如市场相关、技术相关等,既可以降低风险,又可以获协同效应,提高效益;
(2)产业转移时应量避免陷入过度竞争,应尽量回避那些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回避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的产业,应着眼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hTtP://Www.XcHeN.COm.cn
(3)多元化经营定位不能回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经营领域应有所偏重;
(4)应实行有限的多元化,避免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避免控制不力。
二、投资经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一)投资经营目标确定
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将对企业未来生存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投资活动必须慎重进行。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投资经营的目标。企业的投资目标应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引申出来,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这里的长期发展战略应是在全面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基础上寻找未来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商机。企业应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其核心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目标会演化成一些具体的形式如成长性目标、市场占有率目标、协同效应目标等。在实施过程中,企业理性的投资经营目标应不脱离自身的能力、实力,并能与内外环境相适应,这样可以用它来指导选择投资方向,进行投资定位,确定合理的人、财、物的流向。这里切忌单纯追求短期效益而误入歧途,只有当短期效益能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相协调时才是可和的。
(二)投资经营动力来源分析
企业投资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经济行为,不能盲目进行,须在企业生产对外投资的需要时进行。企业投资需要一般来自于以下方面:资本压力、成本压力、产业转移压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待升级压力、市场压力等。具体表现为:
(1)我们国家正推行的企业改革措施使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除内部积累的资金外,通过发行股票取得了大量的资本公积,资金大量闲置;
(2)目前我国的企业与
国外同类企业相比,规模很小,达不到取得规模经济的水平,产品成本、流转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市场竞争力远远得不到提高;
(3)如企业处于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中,企业每获得一点市场份额的增加都必须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在这个行业中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难度很大;
(4)企业处于日趋没落的夕阳产业,企业产品被市场淘汰是不可避免的,非企业力量所能扭转,企业转移经营方向不失为一个明智选择;
(5)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产品资金不足,其他产业投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6)具有巨大利润潜力的新兴市场对企业产生较大诱惑。
应详细分析投资压力来自哪方面,明确企业在竞争中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是什么,并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投资目标,以便下一步确定投资方向。
(三)投资环境分析
企业财务环境、投资环境与企业的投资能力共同构成企业投资经营的土壤。对企业投资经营环境的正确认识将有助于企业发现新的发展机遇及沉着应对所面临的威胁,从而有利于投资经营项目的成功展开。
构成企业投资环境的因素很多,如宏观、间接的经济、政治、法律、科技、人文、自然因素等;微观的、直接的因素如竞争对手、物质资源的供给者、货币资金的供给者等。各种因素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来说所起的作用会有很大差异,并且诸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了得出准确的分析、意见、需要企业进行筛选,选择对本企业过去、现在、将来产生过、产生着、或将产生比较大影响的因素,尤其是重点考虑市场因素、竞争者因素,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准确分析、预测其将面对的环境,从而有助于投资方向定位及投资规模定位的有效展开。
(四)投资能力分析
投资经营能力分析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经济分析活动,它将有助于全面认识企业,判定企业投资经营方向定位是否可行,规模定位是否科学、合理。
1、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水平
对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水平应给出国内、国外两方面的评价,既便于企业确定国内市场的竞争地位,也便于为其在国际市场定位。具体评价可就以下几方面指标展开:
(1)产品方面:产品差异性、产品质量、产品价格水平、成本水平、技术水平;
(2)市场占有方面: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
(3)盈利水平: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
(4)规模经济。须就以上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企业主业是否精干,是否稳固,是有待加强还是可以作为企业多元发展的基础。
2、资本能力
考虑企业投资的资本能力时不仅要考虑其初期的投入,且需考虑正常运转中需追加的周转资本,国外投资需考虑外汇水平。企业投资所需资本可通过内部积累与外部扩张取得。内部积累不仅包括有形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财产物质,且包括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商誉等。除上述实存资产外,企业还需考虑未来的资本变化情况,即需分析企业的盈利记录,分析其目前的盈利状况并合理预测其未来盈利趋势。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时需借款,这时需考虑其资本结构、信贷能力、能否顺利筹措所需资金、风险是否可以承受。此外,企业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考虑,即通过兼并、投资控股等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获得其发展所需资本。
3、人力资源水平
内容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内各层次人员构成,企业进行内涵发展需着力培养企业家,企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需着力营造有利于发挥团队精神的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及进军国际市场需要高水平的人员组合,需能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的企业家;需高素质的各级管理人才;需适应新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引导、迎合市场需求的科研开发人员;需大量的适应新生产的熟练技术工人等。
4、技术及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制造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内涵发展来讲是起点,是基础,对外延发展、国际化战略实施可能是决定其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需与人力资源相联系,以目前技术水平,推陈出新的能力及在新领域中发展的潜力作为决策基础。
5、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包括营销技能、营销渠道、市场反应能力及售后服务水平等几方面。营销能力的好坏将对企业规模起限制作用,也将对企业能否在新涉足的领域取得稳固地位、能否扩大市场份额产生极大影响,从而成为判定可否进行外延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应就上述营销能力构成因素展开分析,判定现存营销能力可支持的最大生产能力,判断目前的营销能力是否可进军新市场,预计可支持的规模,需改进、加强之处。
6、管理控制能力
企业管理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多层含义。我们可从其组成方面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信息反应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管理人员的层次结构,能否很快采用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着手进行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内涵发展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判定能否从容应对新经营领域中将出现的问题并取得良好的经营成果,以决定是否进行外延发展的重要依据。
7、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的竞争能力包含了上述诸方面的内容。但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不是上述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协凋、统和的过程。企业能否将各种能力整合成具有优势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决定其是否应在新行业发展,能否在新领域中取胜。
(五)投资经营方向选择分析
投资经营方向选择应在对自己的投资实力、能力及处环境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以动力分析中明确的企业目前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的为起点,结合企业长期经营战略,初步选择企业的投资经营目标。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将受其自身能力、实力及其所处环境的制约,需结合能力分析、环境分析结果进行衡量,可行时结合主业经营、多元特色及其适用条件分析选择投资经营的方向;目标不合理、不可行时重新考虑,重新选择。
三、规模定位
在投资经营方向明确以后,需进行投资规模定位。在进行规模定位时应着重考虑企业经营规模与市场容量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规模经济应建立在市场可以容纳的基础之上。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源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大,源于其各种资源和能力的共享。我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财力有限,这种情况下不宜同时展开多个项目,需集中财力追求主业、几业的规模经济,不可盲目进行没有限度的多元化。应待其取得了一定优势,具备了在市场上与其他企业相抗衡的能力以后再把眼光投到别处。在这方面已有许多的教训可供借鉴。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时除考虑财力外,还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市场容量等,超过能力限制会使规模经济变规模不经济。
市场容量应是企业投资经营规模的上限。企业在设定投资规模时需采用先进方法,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对总需求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对已存在的和潜在竞争对手进行认真、评价,并结合已出的自身投资能力分析判断自己可能占有的份额,进而确定合适的投资规模。
四、投资定位的组织、程序保障
企业投资定位及投资工作的有效展开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程序保障。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现象层出不穷,极大地浪费了国家资源,社会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规范产权制度和投资体制,使企业必须真正对其行为结果负责;其次,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应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批,尽可能减少银行、企业风险;第三,在企业自身进行投资经营规划、定位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在目标指导下,充分认识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自身能力,准确地进行方向定位、规模定位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