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核心论文发表论当下地勘单位收入改革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4-06-16

  论文摘要:目前野外地质勘探队绩效工资分配的实施意见尚未出台,该设计院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在参照内部岗位效益工资分配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绩效工资的暂行分配方案,以院机关为试点,带动全院各二级单位做好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既满足了搞活内部分配的客观要求,又解决了原工资制度中存在工作业绩、贡献与报酬失衡的问题。

  本文选自《管理观察》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1981年创刊,亚洲中文期刊阅读排行前100名; 全国197家管理类期刊旗舰杂志; 是反映中国经济管理理论、政策研究和管理实践的著名刊物,中央部位访研杂志、中国智库管理单位。

  引言

  作为地勘单位改革系统中的重要内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上,应本着既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地勘单位实行聘用制、岗位管理及其他各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地勘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地勘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地勘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关系,建立符合地勘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

  地勘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相联系。二是实行新的工资分类管理办法。适应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对从事公益服务的地勘单位,根据单位类型不同实行工资分类管理。三是建立符合地勘单位自身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和地勘单位主要领导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引导和调控地勘单位的收入分配。五是健全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调控,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

  二、原工资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符合地勘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实行至今,总的来看运行比较平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原实行的工资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地勘单位改革的新形势,也不适应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地勘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

  长期以来,身份管理成为地勘单位人事管理的主要模式。地勘单位工资制度偏重于身份、学历、资历、职务和职称,对于实际岗位和工作业绩因素体现不够,形成了事实上的身份工资,出现贡献与报酬失衡现象。如有些岗位技术含量低,责任相对较低,但因为任职者资历老,职称较高,其待遇高于某些关键岗位人员,这一现象存在势必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地勘单位的工资结构也存在各类津贴补贴名目繁多、工资结构复杂、内部差距过小、存在一定的平均主义等问题。

  三、地勘单位的工作性质与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特点相吻合

  目前地勘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正在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为地勘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是地勘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作为地勘单位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一是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逐步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实行按能力定岗位,以岗位定薪酬。二是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三是绩效工资。这是地勘单位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地勘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决定本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应以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差距。四是津贴补贴。即是对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对其在特定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对劳动者身、心消耗的一种补偿,它体现的是劳动环境和条件差异。按照同工同酬、体现公平的原则,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规定发放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津贴补贴有两类:一类是地区性的,一类是岗位性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是国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员实行的鼓励政策;岗位津贴是国家对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的倾斜政策。地勘单位工作人员将继续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野外津贴。

  四、地勘单位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状

  以天津某设计院为例,2006年按照国家的政策和上级的部署,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至今,工资分配中的利与弊已初步显现出来。

  第一,新的工资制度对调整地勘单位工资水平,理顺工资分配关系,调动职工积极性,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是岗位绩效工资是在继续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政策,体现国家对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认可和重视的基础上实行的,职工平均增资幅度超过建国以来历次工资改革。二是实行岗位绩效工资解决了原工资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同一职务不同资历不同聘任时间而职务工资同一水平的现象,缓解了工资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三是绩效工资作为工资分配制度中活的部分,应按照国家下达的绩效工资分配意见并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总量内,结合各地勘单位自身特点制定分配办法。目前野外地质勘探队绩效工资分配的实施意见尚未出台,该设计院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在参照内部岗位效益工资分配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绩效工资的暂行分配方案,以院机关为试点,带动全院各二级单位做好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既满足了搞活内部分配的客观要求,又解决了原工资制度中存在工作业绩、贡献与报酬失衡的问题。

  第二,地勘单位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是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前提。一是切实搞好岗位设置工作,以适应分配改革对岗位管理的要求。三类人员中分别以现有职务序列为基础,尽可能体现岗位的责任大小和难易程度,岗位工资的执行办法为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二是三类人员按现有职务套改工资,对于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套改时按所在岗位一步到位。专技人员要按岗位设置要求,按照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三是地勘单位技术人员同时在管理、技术上任职的现象比较普遍,原工资制度对“双肩挑”人员的工资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执行较高职务的工资标准。但这次分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有所调整,原则上不得在两类岗位上任职,要按主要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后,工作岗位聘用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结合,是解决“双肩挑”人员工资套改的唯一途径。四是岗位类别和岗位结构比例的确定。其中,岗位类别比例指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之间的比例;专业技术等级和结构比例指专业技术高、中、初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中、初级内部各等级之间的比例。要根据上级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现状和需求在现有基础上确定。

  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地勘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要提高地勘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而且要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之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现在经济发展、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分配的要求。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如地勘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是同人事制度密切联系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同人事制度的改革相配套。人事制度改革是前提,分配制度改革是保障。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中切实落实聘用制和岗位管理,有利于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以岗定薪和岗变薪变的目标。

  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后,按照企业化经营的要求,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在搞好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中,要确实作好地勘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