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有明显的反向溢出效应。母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自主研发能力越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反过来,母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研发的能力较低,影响了对东道国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国内研发投入,而且还取决于从其他国家技术研发外溢的获取程度,其中ODI,即对外直接投资、外向FDI,是指我国企业、团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已成为获取国际技术研发外溢的主要渠道。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直接投资溢出途径获取先进技术的大环境下,研究ODI与我国技术进步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O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
一、ODI与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分析
ODI既然对投资母国技术进步具有积极的效应,那么这种效应究竟是借助怎样的机理发生的呢?纵览有关研究,大体上可以理出四个机制。
(一)海外研发反馈机制
母国企业到知识技术丰裕国家设立海外研发子公司,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科技产品,是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设立海外研发子公司,嵌入当地研发资源密集区,可以吸纳当地高技术研究人员,利用当地基础设施进行研发,把握技术研发的最新动态,并把最新技术信息反馈回母国和海外其他子公司,从而调整母国技术研发方向,增强母国吸收能力与自主研发能力,带动母国的技术进步。
Dunning对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申请专利数据的研究表明,在所调查公司申请的专利总数中,其海外子公司所占的比率,从1969—1972年间的9.8%上升到1983—1986年间的10.6%。研究还揭示,海外子公司研究与开发的新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东道国要素禀赋和消费者偏好,增强跨国公司的产品竞争优势。几乎所有研究都显示,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研发活动不仅对母公司具有技术反馈效应,而且对同一公司其他子公司的技术也有溢出效应。
(二)跨国并购适用技术企业机制
母国企业并购东道国拥有适用技术的企业,将其核心技术内部化,能够有效地促进逆向技术转移的效率和水平。通过跨国并购一方面可以打破技术壁垒,直接获得适用技术;另一方面可以较低的投入与东道国当地的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进行横向技术合作,获得产品技术支持,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如公司内部交易等传递回母国。并购后,可以促使母国企业在技术、管理知识等方面更为直接、快捷地与东道国进行交融、沟通,特别是获得诸如东道国的网络支持、上下游溢出等其他方式无法实现的效应。
Lundvall认为文化差异会阻碍信息交流,也就意味着子公司的本土化不仅能够提高技术溢出的水平和速度,而且两国间的人员交流可实现隐性知识的外溢。国外的子公司可以为母公司创造上下游的联系,来自上下游的溢出(供应商和顾客)可以产生直接的知识转移,即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支持、采购新的原料或是采用新的组织方法。此外,由国外子公司带来的对于质量标准和运输时间的高要求可以刺激母公司提升自身的产品生产,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Jaffe分析了美国州层面上的专利活动,发现受到当地大学的R&D投入影响,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创新活动往往在一个接近的地理区域发生。Patel等人对1979—1990年间英国大公司海外子公司专利变化数据的考察揭示,这期间这些公司新增专利的60%,得益于跨国并购活动。首钢收购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就是其中典型案例,通过购买美国麦斯塔工程设计公司70%的股份,取得了直接使用该公司850份图纸和缩微胶片、46个软件包、41项专利和两个注册商标的权利,由此一举成为国内钢铁业第一个获得先进轧钢及连铸设计技术的企业。通过并购,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将其研究能力和研发成果为己所有,从而获得关键研发资源以及与母国企业互补的研发创新能力。但这一过程要求母国注重资源整合,提升母国投资企业嵌入能力。
(三)收益反馈机制
收益是跨国投资的另一重要考虑因素。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关键性资源供给,并通过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母国利润。利润的增加可以促进母国增加自主研发投入,购买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或引进技术专家,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绕开贸易壁垒,扩大出口,进入东道国当地市场,并产生出口规模效应,刺激东道国政府分摊部分研发费用,由此降低单位产品研发费用,促使母国企业腾出部分资源用于核心项目的自主研究与开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收益反馈机制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间接却又十分重要的过程,如果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很好的收益产出,那么母公司就可以通过对收益的进一步分配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如TCL在越南建有一座年产50万台的家电生产基地,力帆摩托在越南的组装厂目前年产值也达1亿美元以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廉价获取当地劳动力资源,又可以开辟当地市场,产生出口规模效应,还能获得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措施。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公共效应
从社会以及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效应,即公共效应。首先,对外直接投资引致了正的生产溢出,即生产结构优化至高附加值的活动,从而使得母国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下移,并且在高科技产业中更具竞争力。其次,跨国公司的国外扩张可以扩大本国的出口,规模效应可以提升母公司供应商的生产力。再次,收益的增加可以带动本国国内居民的收入增加,从而带动消费和投资的上升。最后,厂商间的逆向技术转移能够带来更为直接积极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子公司通过吸收各种知识的机会,产生强烈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母国该领域内部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对应着母国不同的投资目的,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和传导机制,并通过这些机制对母国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有明显的反向溢出效应。母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自主研发能力越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反过来,母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研发的能力较低,影响了对东道国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
(2)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技术进步之间存在一系列作用机理,分别为海外研发反馈机制、并购适用技术企业机制、收益反馈机制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公共效应。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母国可以通过并购东道国先进技术企业,也可以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直接利用东道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进行研发创新,并通过公司内部交易,将技术转移回母国,促进母国技术进步。而要充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母国技术进步,关键是要提高母国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否则再好的知识技术也无法被母国消化利用,更谈不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的自身研发投入与推广,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3)为了更好地促进投资母国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母国对外直接投资应注意对东道国的区位选择。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可以考虑通过向R&D要素丰裕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接近技术创新活跃地,来提高其反向技术研发溢出效应。
(4)为了加速培育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重视对外直接投资的反向技术研发溢出效应。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快我国自主研发创新的进程。同时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提高研发人力资源的国际化程度,培育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当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由于统计资料的不完整以及传导机制的复杂性,要准确地评价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自主创新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