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论文刊发探讨佛像中的艺术创作及意义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14-06-12

  论文摘要:彩绘佛像木雕中“雕”与“绘”的关系很微妙,它们都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感情。在雕塑与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两者不断地相互延伸,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绘画时可以通过雕塑更好地研究结构,为之后的绘画打好基础。同时绘画又是雕塑的框架与开端,雕塑前的框架需要用绘画表现出来,才会有成熟的雕塑产生。“

  本文选自《文化产业》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国内刊号:14-1347/G2;国际刊号:ISSN1674-3520;邮发代号:80-933。本刊始终坚持“感受文化创造财富”的办刊宗旨,秉承“用财经理性融合文化感性”的办刊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

  独领风骚,光彩夺目。彩绘木雕艺术在中国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以独到的艺术色彩和风格,将雕、刻、绘、画四个特点集于一身,使彩绘木雕艺术作品更具神韵、审美质感和艺术魅力。艺术家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挥动巧夺天工的刻刀,与藏传佛教的精髓融合在一起,用另一种艺术手法与特色再现了神话的世界的精神与信仰。

  彩绘木雕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它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表现得比较朦胧和混沌。在后来渐渐地在借鉴、吸收和运用其他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过程中,逐步凸现出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被人们认可的艺术类型。彩绘木雕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雏形,西汉古墓中出土的一批加彩木俑便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明。这些加彩木俑在雕刻技巧方面并未达到细腻与精致的境界,但在木俑的面部、衣饰上绘上了简单的线条,因此可以认定,彩绘木雕的创作萌芽在秦、汉时期已经开始了。秦汉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彩绘木雕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神采飞扬的木雕作品,风格更加符合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和追求;同时,艺人们为了迎合当时社会的需求与审美趋向,内容表现形式不仅争奇斗艳,而且各显身手,因而到了唐宋时期,彩绘木雕发展到了鼎盛,并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彩绘木雕一直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从敦煌、麦积山的彩塑,到苏州东山紫金庵十八罗汉彩绘泥塑,山西双林寺的彩塑与壁画,宋代遗存的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从这些遗存下来的经典之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彩绘木雕在它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走过的脚步,以及听到它呼吸的气息和跳动的脉搏。

  “佛教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宗教,一种精神科学,一种生活方式。它合理、现实,包容一切,2500年来,它满足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精神需要,它深深地被西方世界所吸引,它在坚持‘依靠自力’的同时,采取对其他观点的宽容态度,它包容了科学、宗教、哲学、心理学、伦理和艺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道。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佛教是一朵神异的奇葩。通过佛教的折射,从灵光佛相中领略民族的风情习尚、瑰丽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凡的聪明才智。而西藏佛教雕塑艺术作为中国美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广大、浩瀚、崇高而使人敬畏的宗教气氛,渲染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宣扬信仰的精神。历史中遗留的藏传佛像有一个特点:无论是巨型造像还是小型造像都大量使用一些纯金、纯银以及一些其他的贵重材料,使这些造像具有了丰富的层次、立体的轮廓以及绚烂斑斓的色彩,表达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个性的追求。笔者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佛像雕刻的基础上,借鉴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精髓,利用西藏天然矿物质颜料加以彩绘,使原本笼罩着神秘感的佛像色彩艳丽经久而不褪色,具有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制作中利用“雕”与“绘”的工艺技巧,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看其造像笔触,不管布局有多繁杂、细密,依然能分辨出每条线条的清晰和均匀所在。用金缀于其间,金彩辉映,所画金丝用进口金粉加以研磨和烧制。当我们静心面对这些造像新颖的佛像时,能够感受到其色彩之绚丽,笔法之细腻,法相之庄严、神韵之所在。

  彩绘佛像木雕中“雕”与“绘”的关系很微妙,它们都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感情。在雕塑与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两者不断地相互延伸,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绘画时可以通过雕塑更好地研究结构,为之后的绘画打好基础。同时绘画又是雕塑的框架与开端,雕塑前的框架需要用绘画表现出来,才会有成熟的雕塑产生。“雕”是木雕工艺部分,一般采用阴刻的线条手法来表现造像的面部五官神韵以及服饰衣褶,同时也运用半浮雕的手法,增加人物与事物之间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但从作品的视觉效果来说,“绘”是对于“雕”的另一种艺术依附和超脱。从彩塑佛像作品《财宝天王》中,我们可以看到“雕”与“绘”的完美结合,流露出造型严谨、构图饱满、刻工稔熟、线条流畅、色彩明丽等特点。财宝天王又叫多闻天王,是佛教的4大天王之一北方的保护神,又肩司财之职,是掌管财宝富贵、护持佛法的善神。财宝天王头顶上的伞盖以金为材质,金碧辉煌,同时点缀于金色的珠子,更加绚烂丰富。头戴五佛宝冠,粗眉大眼,耳珰垂肩、身穿五彩铠甲,右持宝幢,左手捧着口吐各种珍宝的宝鼠,脚蹬长靴、以菩萨如意坐姿态,坐于伏地狮子上,身上放射如十万旭日之光芒,财宝无尽之天库为其所有。同时加以精致的莲花宝座,莲瓣环绕四周,与地下的座基完美融合,使《财宝天王》造像富有层次感。在绘画上,色彩明丽而不妖艳,线条细腻而不呆滞,从而使雕像显得身姿妩媚绰约,神态生动有致,令人获得美的愉悦享受。显然,由于“绘”的元素,使木雕作品具有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享受。

  从《财宝天王》藏传佛像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彩绘雕塑的艺术特点:①丰富多样的用金技法。黄金色泽亮丽,熠熠生辉,散发着生命的热情,是人类对大自然光明的追求,象征着对世间万物生命之源的追求。笔者所彩画的佛像用金地方很多,对金的要求很严格,所用金粉都是由日本进口的纯真泥金,含金量在99.9%,其中金的运用有10多种色相,为了增加描金部分的亮度,还用玛瑙刀进行刮磨,从而透出厚重而温和的光线。如财宝天王的伞盖以及手掌、狮子身上的璎珞、底座等都采用金,使画面更显富丽堂皇,巧妙地将黄金之永恒、坚硬、华丽、富贵、光辉、神圣的特点与佛教教义的内涵珠联璧合。用金技巧多种多样,在研究藏传佛像时发现有研制金汁、涂金、描金、刻金、压金、立粉堆金等。②色彩材质的特殊性。颜料全部采用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沙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西藏绘画唐卡所用的颜料也是这些矿物质颜料,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几百年、上千年后,画面仍然金碧辉煌、灿烂如新。佛像绘画十分强调色相,红、黄、蓝三原色,黑白极色,金银色最为常见,是构成画面色彩的主要部分。同时,在画面色彩布置上强调冷暖色对比,达到富丽典雅与清丽空灵的对比反衬效果。彩绘木雕的“绘”与敷彩或上色有着很大的区别,敷彩或上色木雕,只能说是涂抹了单调而毫无生气的不同色块,而彩绘木雕则是在雕件上再进行绘画,细腻地刻画出人和物的外表神态、内心世界和细枝末节。这样塑造出来的佛像造像给人一种和谐、平静、包容的视觉感受。③线的艺术审美。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传统工笔线描的功夫真正掌握在西藏喇嘛的手中”。藏传佛像将这一艺术特色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艺术高峰。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运用张弛有序、流畅刚健、柔美舒展的线描手法来进行创作。在佛教造像中,常用粗硬的线条刻画出迦叶的“瘦”与天王的“猛”,用细柔的阴刻线刻画菩萨颈下横纹,表现其肌肤的丰腴细腻。在人物衣纹的处理方面更显出线条的功夫与魅力。佛像造像《普贤菩萨》,菩萨衣纹线条被勾勒得繁密紧凑,精致而细小,如潺潺流动的细水,充分发挥了线条的动态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整体衣纹紧贴身体,有一种薄如蝉翼之感,使身躯的曲线倍感清晰,表现了中国传统雕塑线条那种不拘泥于形体形表,从而产生一种空灵之感。

  因此,彩绘木雕艺人必须同时具备“雕”与“绘”的两个基本功,并有一定的造诣和艺术修养。否则,很难使作品在雕与绘的方面达成天衣无缝,产生融会贯通的绝佳效果。多年来,我沉浸于对彩绘佛像工艺的研究之中,在对藏传佛像那种神秘之感的仰慕和追寻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创新,在艺术实践中重温和承袭中国的传统工艺精髓。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