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下载论文论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3-01-06

  论文摘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组织大学生自己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实践,然后,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可采取主题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两种方式。

  关键词:主渠道,知行合一 实践创新能力,互动,教学考核,教育研究与评论

  本文选自《教育研究与评论》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将当今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增强本门课程的吸引力,提高课程的实效,做到教学体系的与时俱进,必须对本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期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化的教学体系模式。文章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改革的理论基础、形势基础、实践基础进行分析的背景下,着力于如何建立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以期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提高,在不断创新中求得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模式。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科建设创新内涵丰富、内容多样,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既要借鉴其他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又要突出自己的学科特色,最主要的还是要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与时俱进,与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步。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是方方面面的,它既要有深刻的改革发展需求,又需要符合当前的时刊发展趋势。下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改革的背景: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同时,该门课程是大学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建设,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和方法改革的途径,进行与之相关的行之有效的模式化研究,使学生彻底改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再教条化,不再仅仅停留于“一师、一书、一讲台”的模式,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心声和困惑,使这门课程成为师生沟通与对话的桥梁。1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改革的形势基础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变化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重新规划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响应中央的号召,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认真总结经验,切实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设以来,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然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内容方面,《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将原来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后形成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广泛,而教学时数又很有限。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整合,在对提炼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科学方面还有欠缺之处;另外,教学方式上,实践教学的形式过于简单等。

  针对本门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模式化研究,构建相应完善的教学体系,成为了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模式研究,旨在建立起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三)理论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的完善

  本门课程应本着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来组织教学。如上所述,由于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时数的有限性,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整合,调整与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要新,要管用,要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出发,重点提炼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对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合理的引导,对于一些空洞、抽象的大道理和理论性过强的内容应予以舍弃。同时,道德与法律同属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课程之间在内容上有许多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必要时应对相关内容进行融合。

  2、教学方法的完善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运用的目的是使学生如何有效地接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采用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原来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因此可尝试“布置内容、分组与选题—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小组发言提纲—专题研讨—教师总结性讲授”的专题研讨教学法、“案例的收集、整理与编写—课堂讨论与交流—总结”的案例教学法以及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

  (四)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根据高校的客观实际,不可能有条件保证实践教学环节都以社会实践、考察、参观和调研的形式来实现。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已经由以往的偏重政治运动转向关心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开展实践活动可从身边做起。原则上,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组织大学生自己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实践,然后,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可采取主题实践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两种方式。主题实践教育方面,如在法律基础部分,可通过选择一至两件案例开展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切身体会法律的权威,理解法律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另外,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主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策划好主题实践的方式和组织形式,放手让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方面,可考虑实际情况采取参观考察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法律咨询等方式。

  (五)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考核方式上应特别重视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他们的认知风格即能力的倾向性,不以固定的标准来“剪裁”和“扼杀”学生的差异。让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发挥创造才能,为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基础。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注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通过课程考核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观念和良好的行为。改变原来的只在期末时进行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将考核贯穿在学习课程的全过程。应该把大学生平时的操行、参加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表现、期中测评成绩、平时的作业情况、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身评价等都作为评价考核因素,综合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采用多样化考试方法,多角度的考核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行为养成。

  当前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模式化研究,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人才的教学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期望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提高,在不断创新中求得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模式。

  参考文献:

  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10

  左妮红.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当议[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