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论当下如何加强德育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论文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4-06-07

  论文摘要:运用古典文章,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者,世界观都还未形成或者说还未定性,学校教育就是要抓住这一时机对他们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人生价值取向和生命重大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德育教育,古典文章,学生,现代中小学教育

  本文选自《现代中小学教育》创刊于1985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月刊,公开发行。本刊在21世纪将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报道和讨论,主要刊登探讨教育理论,反映最新政策导向,改革实验动态,又侧重教育教学的指导与应用,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论文。将加大刊物信息量,优先刊用反映教育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引言

  在古典文学的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我们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历代教育家们提倡的“传道”精神的体现。那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的教育、以孝为先的教育、进行和平意识的教育。

  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古典文学都被选入了教材,走进了课堂。如何运用这些古典文章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我们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历代教育家们提倡的“传道”精神的体现。

  一、运用古典文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代炎黄子孙,不爱自己的母亲,不爱自己的祖国,不爱自己的古典文化,那么,我们怎么会认为我们身上有龙的血脉,我们怎么配作龙的传人,我们怎么会称是一个中国地地道道的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名句都是《离骚》诗篇上的。《苏武》(节选)中,西汉时的苏武被扣留匈奴,坚贞不屈,死不投降,置于大窖中,嚼雪吞毡;放至北海,掘野鼠摘草实而食之,终于等了19年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这是一个多么忠于汉室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啊!更不说《指南录后序》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与妻书》的林觉民了,哪个不是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二、运用古典文章,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者,世界观都还未形成或者说还未定性,学校教育就是要抓住这一时机对他们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人生价值取向和生命重大意义的认识。古典文学便是这种内容的典范教材:“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的项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昙花一现”的方仲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陆游,“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墓中五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胆肝两昆仑”的谭嗣同……以上这些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无名小卒,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写出了一首或悲伤或高亢或明丽或低吟的交响曲。

  三、运用古典文章,对学生进行以孝为先的教育。“孝”,虽说这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一个古老字眼,什么“以孝治天下”、“不孝有三”、“孝忠皇上”、“孝道父母”,但这些儒家思想的理念与今天提供的“以德治国”、“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操”等新的伦理道德风尚标准是完全相似的,只不过是文字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从《孝经》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及《礼记》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开始,到魏晋南北时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和李密为尽孝90高龄的祖母而不肯就任“东宫”的“陈情表”,都在表达这个主题。然而这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权治”加强,就渐渐地忽略了“人”这个主体和家庭生活的存在,于是就很少看到关于这个“孝”的内容了,即使有官员守孝的休假制度,也似乎仅在官人和仕人之间实行。而在民间那个“卖身葬父”的故事也越来越稀少了,乃至今天广大的农村还存在着不瞻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低下(西方国家都是不允许这种不孝行为的),也是对一个文明古国的亵渎。为了弘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加强人文主义的教育,我们就有必要发掘古典文章中关于“孝”的德育因素了。

  四、运用古典文章,对学生进行和平意识的教育。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而言,美国在世界上发动各种目的的战争和恐怖分子在各个国家中利用不同形式制造恐怖气氛,这对向来爱好和平并希望在和平中建设自己的家园的中国人来说就尤为重要了。看看我们祖先是怎么避免“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战争,推崇“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尊重主权,尊重人权”、“和平共处”的原则的。《烛之武退秦师》、《唐雎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凭三寸不烂之舌的烛之武、唐雎、蔺相如,就是和平的使者;秦始皇为了天下百姓安宁而不惜损伤国力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王昭君。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生活的明证。尽管据史学家们考证,在中国历史上战争是繁多的,平均几乎每一年都有一场战争,但那只是统治者的意志,而不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的意愿。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