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体验式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引言
养成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校于2006年1月开始进行《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明确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掌握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六大实施策略和途径,形成了以“忠、孝、礼、义”为主题的体验式德育,构建了有利于学生感悟的体验式校园文化,提高了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有效促进了学校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由最初的6个教学班220名学生发展到27个教学班1320名学生,赢得了较好的办学声誉,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正逐步凸现。
一、体验式养成教育研究的背景
1.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打造学校品牌的需要。
我校创建于2002年6月,地处青山区人口西移的钢都花园管委会的中心地带,是区委、区政府重点建设的一所新学校。作为首批列入创建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之一的学校,如何在新的发展时期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寻找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学校拥有稳固的办学根基、良好的办学质量和品牌效益,一直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将养成教育加入体验的元素,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
3.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目标的设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强调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等多维目标的发展,教学中要注重体验。教师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知识学习与学生的活动、学生的体验交织在一起,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二、“体验式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基本内涵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所谓“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体验式养成教育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1)感觉阶段。
即个体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境的阶段,亲身感受、扮演角色的过程。
(2)知觉阶段。
即对感觉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形成概念或观念的认知过程。
(3)反思阶段。
即反思已经形成的概念或观念,在新情境中产生新的道德经验、道德认识,并不断检验的过程。
(4)应用阶段。
即个体从产生新的道德认知中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并对内化的行为准则通过道德行为呈现的过程。
三、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1.养成教育目标层次化,引导学生进行分层体验。在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我校从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对养成教育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由虚化实,体现层次性原则。
如某一阶段我们向不同年级提出了不同的养成目标和行为指导及训练重点:低年级学生要做到活泼友爱、文明守纪、尊敬老师、礼貌待人、认真学习、学会劳动、热爱国家和集体、遵守交通规则、爱护花草树木、加强学习自主意识、认识自身优点、接纳友伴冲突;中年级学生要做到团结互助、生活俭朴、诚实守信、珍惜荣誉、科学学习、虚心求教、关爱父母、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了解家乡文化、有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自省自立自尊、接纳人际烦恼、尊重他人意愿、做事有责任心;高年级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追求理想、机智勇敢、尊重劳动、孝敬父母、学会健身、学法守法、了解国家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意识,保护自然环境、遵守社会公德,加强换位思考、学会担当、磨练意志、不爱虚荣、不妒忌他人。
2.养成教育环境人文化,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体验。
为了抓实体验式养成教育,我校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让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教科书。我们设计制作了体现本校办学理念的校徽;在校园主干道、教学楼各层、活动室、食堂等地的显著位置设置了有关办学思想、谚语、名人录、心灵寄语的宣传牌;在楼梯口设置仪表镜,让学生每天检查自己的仪表;用在学生中征集来的音乐铃声来代替刺耳的铃声;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由学生自己制定班训、班规,在教室的内外墙面专门开辟了“宣传栏”供学生展示才艺;在食堂后面开辟了生态园供学生劳动和科学实践;设计并开展了丰富的体验式校园文化活动:“中华美文诵读”、“快乐课间”、“七彩艺术节”、“作品汇展”等。
3.养成教育活动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我校确定了德育工作基本模式,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亲身感受体验为基本形式,有目的地创设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使教育内容触动学生心灵、进入学生内心,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内化养成。开展了忠于祖国和孝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忠”、“孝”二字的内涵;开展了“尊师长、讲礼义”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义”二字的真谛。我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家庭教育培训计划,设立家长接待日等,既提高了家长素质,又提升了家庭教育功能。同时学校积极与社区进行文明共建,营造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使体验式养成教育向社会拓展、延伸。
4.养成教育训练生活化,引导学生进行反复体验。
在体验式养成教育的训练中,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从现实生活和日常行为出发,设计具有儿童情趣和现实生活气息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亲自动手实践,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做一做、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有效的、积极的体验,以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并自觉内化成行为。
5.养成教育评价多元化,引导学生进行成功体验。
我校实施了“导、矫、评”三段式评价,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内省、自我内化。导: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铺路。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以德、智、体、美、劳五育为基点,细化系列评价内容和标准,正确引导学生规范日常行为,落实良好行为。矫: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导航。学校活跃着一支来自各个中队的学生管理队伍———红领巾监督岗。他们每天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地对同学们的行为规范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提醒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强化良好行为。评: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助跑。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教师考评等多种形式评出优秀个人和班集体,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证书、奖牌、张贴光荣榜,激励和鞭策学生和班集体的自信心、荣誉感和成功感,充分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6.养成教育课堂程序化,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验。
经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体验教育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并确定了五个操作原则:①教学目标的预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完整;②教学过程的指导,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③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④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⑤教学评价的导向,要弘扬学生的健康个性。程序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从繁杂的教学设计环节中解脱出来,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法指导,有效提高了学生养成教育的达成度。
三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武汉市中小学德育“六有”创新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武汉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先进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我校学生获全国级奖励81人次,省级奖励90人次,市级奖励453人次,获区级奖励627人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体验式养成教育的研究结论及问题思考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发现,在实践体验中内化,在交流体验中升华,在拓展体验中创新。体验让学生的认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得,实现由经验到理解的提升,由感悟到行为的内化,有效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课题研究也促进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获得上级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课题向深层次发展来看,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扰:首先是体验式养成教育的范式形成还需要继续打磨;其次精确量化“体验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难度。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