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论如何促进当下市场的消费公正省级期刊微观经济学论文发表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14-05-08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消费模式处在过渡性时期,即从过去的以基本生活必需消费(吃、穿)为主,转向更高层次以满足多种需求的消费阶段。这个消费阶段的特征,是以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为消费目的,以手段多样化、目标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出现。从消费实践来看,人们在吃、穿、用方面的支出在逐渐减少,而在教育支出、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正逐渐增加。当然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种消费的势态来得比较缓慢而谨慎。因此,我们应突破消费误区,矫正畸形消费,培育起健康向上、积极合理的消费意识,重新认识和审视我们的消费行为,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模式营造必要的道德文化氛围,从而为其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伦理支撑。消费公正,是立足公正观价值视野,对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消费行为所进行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理性审视和道德 正当性评价;公正的消费,是人们在关注社会现实及在考虑自己真实需要、实际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妥善地处理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消费;公正的消费行为是善的和道德的,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消费公正,可持续消费,价值

  一、消费公正的实质

  消费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进行的用物品或劳务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马克思指出,“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zhlzw.com中华勵志网由此而言,为了维持生命和生活,人必须进行必要的消费,它是每个人生命存在和生活展开的始源性组成部分。人类的消费是在一个消耗自然资源和社会物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决定了消费的生态依赖性和资源限定性。必须强调的是,人的消费行为与动物的消费行为具有根本的不同。动物的消费活动没有社会性,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自然生命而进行的本能活动,而人的消费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展开的。更重要的是,人的消费目的和意义不仅仅限于感官的满足和维持生命的需要,而是与人性的丰富和完善,人的自由和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人的消费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维度的“属人”行为。正因为人的消费活动与人的生命存在、生态的依赖性以及人的意义追求本性具有紧密相关性,从而涉及到消费的生态和经济合理性追问,关联到消费的社会道德审视,也关涉到对消费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反思。公正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正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目的的哲学审视和价值评判,从而与人类生活的价值维度和人的自由存在本质紧密相连,与人的生命终极关怀密切相关。消费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环节,逻辑地包含着公正观的价值拷问。正是消费的这种社会关系属性以及人对公正追求的存在本性,为消费公正提供了存在论根据。

  所谓消费公正,是立足公正观价值视野,对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消费行为所进行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理性审视和道德正当性评价。其中包括旨在建立合乎人性的消费价值理念和消费模式,而对人们的消费动机、消费方式、消费对象、消费后果等所进行的理性追问和价值评判。这意味着,消费公正是基于对人的生命的价值提升与人之自由存在本质的充分拓展而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进行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哲学拷问,引导人们确立科学、健康、文明的消费价值观,规约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使人类的消费尺度与自然生态的价值尺度、消费尺度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尺度、消费尺度与人之自由存在本质的哲学尺度有机地统一起来,以丰富的生命内涵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消费能否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能否促进人的自由增长、能否有利于社会的幸福、能否包含绿色生态关怀等,构成了评判消费公正与否的根本尺度。消费活动的真义,在于消费是一个具体的人的活动,人的感觉、身体的需要和人的美学欣赏能力应该参与这一活动;消费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性的、有创造性的体验;消费的意义,在于其对人之自由本质的促进和人性的丰富拓展。因此,消费公正包含着这样的价值主张和哲学诉求,即人类的消费行为必须具有绿色的生态视野、良好的社会道德自觉和追求生命自由存在本质的哲学情怀。

  二、消费公正的原则

  一是可持续消费原则。人为了发展自己,就必须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活动。自然界资源的有限性,束缚着人的无限需要。工业革命以前,人与自然基本上维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人的消费基本上未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商品经济以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为其内驱力,致使人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具有了无限性。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满足,人类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把发展经济、提高效率视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把人类幸福简单等同于物质实利的满足,夸大了对物质财富追求的价值,因而对自然资源进行贪婪、掠夺性的开发。在科学技术与理性主义的辅助下,在征服自然的激情豪言下,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日益严重的对立状态。当人类自命为地球的主人、大自然的主宰,颂扬着“人类中心主义”,把大自然视为可以任人摆布的客体的同时,已经不止一次地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zhlzw.com中华勵志网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等等都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人类随心所欲破坏地球生态、非理性消费自然资源的种种后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们必须重新考虑自己在地球中的地位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如绿色消费、环保消费)。可持续消费要求人的消费必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人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既要满足人类的基本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二是适度消费原则。适度消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节制人的欲望,使人的身心合理发展;二是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量入而出。消费是对人的需要、欲望的满足与实现。其实,人欲在合理限度内的满足不仅是社会繁荣不可缺少的原动力,而且是人维护自身尊严、保持人性的重要条件。因此,人必须节制自己的欲望,既不可放纵,亦不可消极压抑。节制欲望并不是消灭人的欲望,而是强调人在消费时应考虑自己的真实需要,具有高尚的目标,并以合理手段来满足欲望,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有效契合。消费需要人的金钱、财力与信用的投入,没有足够的金钱,人就不可能称心如意地生活。因而,合理消费应是一种量入而出的消费,消费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进行消费,切不可盲目地追求时尚、追求高消费,使自己陷入负债累累的窘境。当然,伴随着社会消费方式的改革,先消费、后付款的借贷消费(如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但是,即便是这种消费也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实际偿还能力、个人信用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消费是否适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首先,从人类总体角度上说,适度消费原则要求人类把消费水平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既取决于人口的多少,也取决于人均使用或消费能源及其他资源的多少。地球或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与居民消费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影响就是其承载能力。人类对这种承载能力可以借助于技术而增大(往往是以减少生物多样性为代价),然而不可能将其无限地增大。除非人口对资源需求的水平能降到地球的承载能力以内,否则,人类生存持续性是不可持续的。其次,从人类个体角度上说,适度消费原则要坚持以人的健康需要作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作为目标,逐步减少无意义消费和有害消费,比如,香烟消费以及在发达国家出现的过度营养和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愚昧消费等。

  三是公平消费原则。公平消费包括代内公平消费与代际公平消费两方面。代内公平消费,就是要求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消费不能以损害别的国家和地区为代价。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地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在国际范围内,国家利益必须服从全球利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和消费的自由,但在“只有一个”的地球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无限的自由,都必须以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危害作为保证。代内公平消费的关键是要在地区、国家和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消灭贫富两极分化。代际公平消费,要求当代人自觉担当起在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与消费资源的责任。因为在资源的代际分配与消费中,本代人同后代人相比,处于一种唯一的和无竞争的地位,后代人只能接受其前辈遗留下来的既成的资源环境。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来说,本代人利用了,下代人就无法利用;如果本代人在利用、消费资源的时候,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而对后代人造成遗患,或者由于过量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消费资源的权利,对后代人的生存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消极影响。后代人只能吞下前人留下的“苦果”。zhlzw.com中华勵志网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存在一个代际消费不公问题。

  四是和谐消费原则。和谐消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对人与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人类社会与自然绝不是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统一的、平等的。从人类消费活动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消费就是将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看成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消费主体在其消费活动过程中,应从保护人类共同的消费环境出发,合理消费、科学消费,以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2)荣誉性消费与理性消费的和谐。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完美、追求幸福。荣誉是幸福的表征,是社会、他人及自我对行为主体价值目标实现时的满足感。荣誉的赢得总是要以某些外部条件来确证,如德性、容貌、才智等。消费也是赢得荣誉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人际接触面最广、人口流动性最大的市场经济中,消费的数量、质量在相当大程度上指示着个体的成就、能力与趣味,是博取荣誉的手段之一。追求荣誉的消费本是人的正常消费心理,但若过分追求就会导致虚荣。虚荣消费不是以人的真实需要来选取消费品,而是以虚荣心、好胜心来评判消费行为的合宜性,其内在逻辑是消费品的数量、档次与消费者的价值、地位呈正比例关系。理性消费不是虚荣的消费,不是奢侈、浪费,更不是炫耀、攀比、斗富,而是人们自觉地、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实际需要及与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相结合的一种消费,并且是不危害社会风气的消费。(3)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在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关系上,尽管物质消费是基础,但只有精神才体现人的本质。实践证明,过分增加物质消费,只会有害于生命体——患上各类富贵病。而精神消费对于提高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审美观等起着关键作用。一旦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精神消费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现代人体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和心理学都发现,人类的精神潜能是非常巨大的,目前一般人只不过用了人整个潜能的百分之几。其他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潜能,如超常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同情心、奉献精神等,是可以进一步扩大的宝贵资源。增加精神消费,开发这些巨大的精神潜能,将会日益丰富人类对生命意义的体验,深化人类对生存价值的认识,并且为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形成非凡的智慧、强大的道德支柱和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三、消费公正的价值

  第一,消费公正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消费公正要求尽可能地利用本国和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少用、甚至不用短缺资源,合理而谨慎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多渠道开辟短缺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消费品,以保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论从经济伦理的角度还是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分析,合理地消费自然资源,保持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我们现代人与子孙后代人发展的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道德问题。

  第二,消费公正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提高消费行为的社会效益。人的消费行为比动物的觅食行为更高级、更复杂,是属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经济行为。消费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施过程就是一种劳动消费的过程,这是人的消费行为与动物的“消费”行为的根本区别。因此,人们消费劳动时,就不能无视别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人们的劳动成果总是有一定的社会合目的性:要么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要么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求,要么满足人的精神发展需求。如果他的劳动成果不讲究社会的合目的性,那就无异于蜜蜂采蜜“劳动”——不讲目的性的动物性劳动了,人消费劳动成果时也就无异于动物觅食生存的“消费”行为了。因此,公正的消费行为,必须是讲究消费效益的消费行为。在现阶段,就是使人们对劳动的消费要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劳动者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和谐与文明的发展,这才是合理的健康的消费行为。

  第三,消费公正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决定了人的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人不但要为自身的生存支付必要的体力和脑力,而且要从事一定的享乐活动和发展活动,去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合理的消费行为,应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如果只发展个性的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压抑个性的另一方面,人就会变得畸形而古怪,社会也将由此而蒙受损失和灾难。因此,公正的消费行为应是在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有益于人个性的全面而协调发展,这正是经济公正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 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第四,消费公正有利于促进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文明发展,培育和构建中国特色消费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消费模式处在过渡性时期,即从过去的以基本生活必需消费(吃、穿)为主,转向更高层次以满足多种需求的消费阶段。这个消费阶段的特征,是以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为消费目的,以手段多样化、目标多元化的消费方式出现。从消费实践来看,人们在吃、穿、用方面的支出在逐渐减少,而在教育支出、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正逐渐增加。当然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种消费的势态来得比较缓慢而谨慎。因此,我们应突破消费误区,矫正畸形消费,培育起健康向上、积极合理的消费意识,重新认识和审视我们的消费行为,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模式营造必要的道德文化氛围,从而为其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伦理支撑。

  参考文献:

  杨冬梅.消费伦理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毛勒堂.消费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之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4).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