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虽然,我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举世属目的进步,但我们也不能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应该时刻牢记历史教训,吸取惨痛的历史经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是对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我国而言,至关重要。乡镇领导干部是最基层的党政领导,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指挥者,他们面对广大农民,与群众联系最经常、最直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干部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农村在国计民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阵地。加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是事关新形势下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工程”。
(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力保障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虽然,我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举世属目的进步,但我们也不能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应该时刻牢记历史教训,吸取惨痛的历史经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是对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我国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不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我们就有可能丧失历史的机遇,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就要付诸东流。乡镇领导干部身在基层,他们的职业活动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基层领导干部是否重视素质的提高将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层领导干部是具体的实施者和指挥者,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有战斗力和感染力,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才能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独立的开创性的解决问题,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坚守原则,灵活应变,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有力的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总之一句话,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没有人才,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步伐迈不快。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体制建设、制度保证、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诸多环节中,干部队伍建设最为关键,而干部队伍建设又应以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为重点。现今,国际局势复杂而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面对其对我们的渗透和形形色色的文化垃圾时,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理想,才能防范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扰和“和平演变”,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执政党,她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没有一支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就无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更不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才能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各种负面因素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各种渗透和威逼利诱时,能坚定意志做到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才 能办好中国的事情,才能提高国家政权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极其应变能力。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党是不是能长期执政,坚持党的领导,就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更好、更快的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关键在于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使基层领导干部成为一名有知识,懂业务,道德高尚,政治坚定,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专家,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才是党完成任务,使国家权力有效运转并保持长治久安。对执政党来说,各级领导干部是构成党的整体的重要因素,是党所执掌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就是要通过他们个体个人的能力素质来体现。离开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党的执政能力就无从谈起,不提高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这就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必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决定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要通过领导干部个人能力体现出来,离开了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需要从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策略和体制机制上全面建没,又需要党员干部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事情总是要人去做,机制和体制的改善需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去运作,从最终意义上看.就是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党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无法完成自身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就无法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执政能力是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每个党员和干部的素质越高,集体智慧就越高越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就越强。党的执政理念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和执政方略如方针、政策、决策等,需要通过各行各业各
层次的领导干部具体执行才能得到落实。特别是乡镇基层干部身在基层、直对群众,既是宣传员、也是指导员、更是工作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推进全局工作的开展、对群众思想行动等的影响都非常大。只有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才能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才能确保乡镇工作的正确方向;只有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才有不断完善乡镇基层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各种关系,建立科学的执政体制;只有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才能真正做到保持与增强乡镇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只有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才能带动乡镇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搞好乡镇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三)解决突发问题的有效屏障
当前,随着全球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因素增多,使我国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大量深层次的问题凸显出来,因利益纠纷引起的各种事件日趋增多,需要面对的不可预测的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加,所有的这些,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所要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目前,一些乡镇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乡村群众内部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涌现。面对这些复杂局面,有的乡镇干部仍然是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短期地看待和处理复杂局面,从而导致事态向恶性方向发展。一些乡镇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在农村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于是有的乡镇干部没有很好地掌握做农民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不愿意深入实际,深入农户,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而是习惯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农民群众。一些乡镇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乡镇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适应农村形势的变化。据统计,乡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较差的占 20.8%。这说明群众对乡镇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执政的满意度不高。有的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缺乏开拓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处理问题时总感到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据了解,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独断专行,甚至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短法,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作为乡镇基层领导干部需要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就要着力提高和强化自身的素质,也只有大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在复杂形式中抢占先机,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才能有效、快速地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将日益增多的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乡镇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乡镇干部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这对乡镇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综合分析,乡镇领导干部既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带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致富奔小康。
(一)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内容
领导干部素质是领导干部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领导干部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是领导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学科领域,它是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必备的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是干部群众的表率,培养人才的伯乐,执行政策任务的先锋,振兴经济的精英,一方平安的砥柱,平衡关系的砝码。因此,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理解“领导”的含义:一是引导(指导正确方向的问题);二是编导(组织科学决策的问题);三是先导(身先士卒实施的问题);四是创导(开拓创新和培育人才的问题);五是疏导(平衡关系和化解矛盾的问题)。其次,要明白“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应该是自已经常的自觉行为。再次,要懂得:“做官先做人”的道理。总之,只有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当好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的领导素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才能达到用新的思维,超前的意识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开创一方工作的新局面。可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不仅是自身职责的要求,更是众人所望。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
1.政治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基层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实现经济目的手段。政治规范是通过组织控制或舆论控制来完成社会调整。政治素质是处理内政(内部事务)及国际关系(外部关系)方面政策和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政治知识,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政治理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直接影响着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成效。因此,乡镇领导干部必须立足于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和党性修养。要深刻理解:“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意义,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最大的政治。必须做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作为最终奋斗目标,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站在党和人民利益与党性和党政策的立场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鉴别力强能善于辨别方向和是非,见微知著,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民主集中制,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理论素质: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素质是根据事物变化的情况,在理论上、观念上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认识,进而概括、运用和创新理论的能力要素。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必要的理论素质,具有比较坚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认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从而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站稳立场,做好工作。否则,缺乏理论素质的领导干部,工作中往往就事论事,不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不注意从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事物,在重大问题上分不清是非,有时甚至跟着错误的东西跑。作为领导干部要明白“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素质的提高是政治水平提高的基础”的道理。我们学习理论一定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做到“四个着眼” 即:着眼于政治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渗透,着眼于新的社会实践和新的发展。同时,要注意自然科学的学习,注意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渗透。只有这样,我们的理论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因此,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懂得和做到:注意系统学习科学理论体系,注意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注意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注意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决策,注意在工作中抓好理论运用,注意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理论之间相互渗透,注意形势分析重视理论探讨,注意实践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注意进行新实践大胆新思维。
3. 知识素质: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素质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认识和总结经验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要素。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是基层领导干部成功的基石。主要包括:宽广的知识面,熟悉现代管理知识,一般的科学知识,本职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因此,作为乡镇领导干部,既要有广博的知识,更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深刻理解:“世界上只有一种珍宝那就是知识,世界上只有一种罪恶那就是无知”和“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的含意。坚持不懈地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向他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应该具备:科学理论作指导,博览群书才学广,坚定信念明方向,懂得管理和经营,依法办事和行政,借鉴过去抓现在,熟能生巧高效率,学会爱才用人道,懂得议事和评价,待人接物真诚意。
4.品德素质:品德是人的道德和品行。品德素质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基层领导干部的品德素质主要包括:事业心和使命感,进取心,胸怀宽广,公正,自身廉洁。领导干部的品德素质是决定自身价值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领导干部魅力的重要源泉。品德素质好的领导干部,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换言之,这样的领导干部就会成为目标的象征,成为希望的象征,这实际是一种自然的、非常重要的非权力影响力。可见,领导干部只有较高的品德素质才能良化自身的决策行为,才能良化下属执行决策的行为,才能带领干部群众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明白“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令而不从”和“诚信是为人之本,廉洁是人格之本,德高是从政之本,调研是工作之本”的哲理。切实做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表里如一、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从政德高、做人廉洁、多讲奉献,艰苦朴素、先苦后乐、不摆阔气,善解人意、与人为善、严于律已,不偏不邪、坚贞不屈、英勇无畏,谦虚谨慎、忍辱负重、戒骄戒躁,注意形象、严肃认真、威严可敬,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雪中送炭,求真务实、民主团结、不贪钱色。
5.心理素质: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必备的条件。主要内容包括: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开朗的性格。心理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素质是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即是领导干部的心理品质,指一个领导干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特点。作为领导干部,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时代,不仅需要思想和知识的更新,更需要心理的再造,并积极主动去接纳和融于时代。这是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刻理解:“只有性格上的伟大,才有智力上的成就”的哲理。同时要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必须做到:清清白白来做人,真心真意来待人,虚心好学请教人,信心百倍鼓舞人,全心全意为众人,良心善意去论理,坚持学习和研究,一心一意干事业,攻坚克难勇往前,喜怒哀乐应从容。
6.身体素质: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是每一位成功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身体是人生理组织的整体,是一个人成长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体现作为知识和道德载体的人的生理组织这个整体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它包括体力和脑力两大方面。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好一个人。做好一个人,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在现代,我们所说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三个方面,而生理健康则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可见,作为领导干部,只有身体素质好,健康才更富有意义;只有经常锻炼身体,经常陶冶情操和经常良化修养,才能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和乐趣。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明白:“身体是学习、工作的本钱”和“在赢得事业的同时,千万不要输掉自己的健康”的道理,应该努力使自己:活泼潇洒,刚毅顽强,抗病防身,严格节欲,形象文雅,适应环境,热爱生活,精神饱满,反应敏捷,胆大心细。
(二)乡镇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
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智慧和技能的综合的外在表现,是人们经过实践和积聚,在履行职责和实施工作时具有的一定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是基层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在领导活动中,主观意图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客观现实,领导者的能力大小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没有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领导。同样,能力不高,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可见能力是领导干部领导水平高低的尺度,是领导干部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缺少的条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乡镇干部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 在推进区域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潮中,至少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1.用人能力。组织的发展和事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都在于人。用人就是发挥人的特长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以推进事务的过程。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用人能力体现在慧眼识才的洞察力、用心育才的态度和大胆用才的气魄的能力要素上,即选择、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基本要素。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能首先是用好人,推进工作,其次是出好点子定目标。可见用什么人,怎样用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世界一切事物,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因素”和“能攻心斗智则矛盾自消,不审时度势必宽严皆误”的哲理和道理。必须坚持人事相宜的程序原则、德才标准的质量原则、管住要人的数量原则、物质手段与管理体制相结合的环境原则和用人所长与容人所短的信任原则;必须做到扬专家型人才精通业务之长,扬交际型人才办事干练之长,扬智囊型人才出谋献策之长,扬管家型人才组织才能之长,扬老黄牛型人才求真务实之长和扬开拓型人才善于创新之长。作为乡镇干部要善于发现人才,不惟学历、资历,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岗位上去,并使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业发展。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位干部职工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而领导干部就要根据下属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2.决策能力。决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寻求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决策能力是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判别事物的本质,作出最好主意,选出最佳方案的能力要素。领导干部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只有决策能力强,才能决策水平高,才能确保决策的原则性、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因此,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除有较好的决策素质外,还要深刻理解“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义。就是要求乡镇领导干部要具备识大体、识大局、识方向的政治素质和运筹帷幄、统领全局、决胜千里的能力,能够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正确把握大势和时代要求;能够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我们要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认识也要不断地成熟,要懂得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尤其要懂得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运作方式,端正好指导思想,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始终走在时刊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3.创新能力。创新是人们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改变现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创新能力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结果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能力要素。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代,领导干部面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充满着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竞争。一个领导干部具备了创新能力,就具备了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新结果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可见,创新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必备要素。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的敏锐的观察能力,统观全局的统摄的思维能力,拓展思路求索答案的能力,借鉴经验开拓新路转移经验的能力,远见卓识预见未来的能力。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预先做出精心的部署,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此,超前创新思维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十分重要。超前思维和科学预见是基于对事物的全面、深入了解,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分析研究,努力发现事物的规律,对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创新能力,应该懂得:“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是进步的灵魂,而理念创新是创新的灵魂”和“改革才有出路,创新才有前途”的含意,应该具有:不要盲从,人云亦云,而是大胆发问,始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敏锐洞察,不断发现新的需要和潜力,触类旁通,进行立体思维和多路思维;满怀信心,鼓足勇气,坚定理想信念,工作中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强意志;对问题喜欢思考,善于独立自主行事,不因循守旧,而是敢于弃旧图新创业;想象力丰富,联想多幻想奇利于创新,深思熟虑灵感,精细推敲好结果之计。只有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4.协调能力。协调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协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领导者的重要工作,是要保证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以获取高一层次的整合力。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指挥有方、层次分明。要善于团结各方,消除障碍,化解矛盾。这种组织协调能力,本质上就是将各种积极性综合在一起的能力。在实践中,要协调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实践中,直接接触的,往往是大量的、纷繁复杂的具体环节和具体事务。要合理安排工作,适当分权,有主有次,有急有缓,如同弹钢琴一样,十个指头动作很有节奏,互相配合,才能奏出和谐乐章。在繁杂的具体事务面前,要善于合理地安排时间,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协调化解矛盾是处理日常事务的过程,是利用知识和经验妥善处理或处置日常事务的基本要素,乡镇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哲理,大胆正视矛盾,积极研究矛盾,善于处理矛盾;同时,要明白 “家和万事兴,齐心百业旺,同德环境良,团结出人才,和谐促发展”的含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利益的多元化是值得注意的趋势,要把分散的,甚至有冲突的利益要求整合为利益共识,并据此制定政策。利益共识不是各种利益的简单相加,是必须顾及到各种利益的要求。所以,要善于进行利益综合。在生活上、工作中处事,只有善于把握“天时、地利、人和”这个良机,只有不断优化处事素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心情舒畅,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
5.调控能力。调控是调节和控制事务的过程。调控能力是通过调节和控制以把握行为或活动使之在预定目标中保持相对稳定和有序发展的能力要素。调控能力是领导干部必备的重要素质。可以这样说:一个领导干部调控素质越高,则他在前进的道路上所走的弯路就越少,他就容易获得成功。因此,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全局观念,要切实学会在全局中寻找自己的工作位置和生活位置。要明白:“凡事要有度才是最高境界”和“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道理。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握住自己,才能使自己理事得当、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才能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中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社会越是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就越高。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握住自己;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服务本领和端正服务态度;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才能牢记党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 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特点
1.时代性: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情况、问题和使命,其素质就有不同的要求和挑战,客观环境决定了领导干部的素质,而干部的素质又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前进,干部素质在更新。
2. 动态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也不例外,它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是可以改变的。一个先天素质不错的领导干部,如果自身不努力学习,不勇于实践,不积极进步的话,那么长久下去,其素质也会变坏,反之亦然。这告诉我们,素质的提高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素质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3. 同异性:在同一时期,同一年代,同一阶级的情况下,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具有同一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基础,其素质具有同一性,体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应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的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同时由于每个基层领导干部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不同,所以其素质特点具有差异性。
4.实践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事实证明,社会实践是基层领导干部素质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位优秀的领导者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实践中经过锻炼而逐步成长起来的。
5.综合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其构成的要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要素组合而成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
6.层次性:领导干部从层次上看有高层,中层,基层之分,从领域上有经济,政治,文化,国防之分,从领导部门上有党委,行政,事业,企业之别,对不同的层次,领域,部门的领导者而言,其素质要求是不同。基层领导干部身在基层其素质要求自然不同于中层,高层的领导者,具有鲜明的基层特性。
三、当前乡镇干部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及实践,我们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乡镇基层领导干部,他们在基层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贡献是直接而重要的。总体状态是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问题。
(一)政治责任感不强。有的乡镇领导干部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对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把握不准,“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浓厚。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在任期内不出问题,不给上级添麻烦就行,尤其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观察时达不到应有的政治高度,在解决时又缺少政治魄力和勇气,致使一些矛盾和问题恶化。有的惧怕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身在基层,心在县城,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
(二)能力素质偏低。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的文化基础,特别是科学文化不够扎实,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又不注意学习,不善于礼贤下士,不耻下问。聊起天来口若悬河,量起肚来腹中空,真可谓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工作没干劲,吹起牛来有劲,说话不着边际,真要他说一番或写出点什么东西来时,却抓耳饶腮,一筹莫展,人云亦云,庸庸碌碌。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自我感觉很好,习惯用传统方法解决问题,主观教条,形而上学,思想陈旧。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没有战略思维,做事只看重眼前,考虑利益问题时只看眼前的,看不到长远的,战略性的利益,目光短浅。还有些干部脑中只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日常工作中一切从本团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不顾大局,不顾整体,不顾其他部门。
(三)工作重点不突出。据有关部门汇总分析,乡镇领导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很强的仅占 2.1%,较强的占 8.4%,较差的占 30.1%。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领导农村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对本地情况若明若暗,不熟悉经济,不了解市场,对乡村改革和发展心中无数,缺乏整体发展的思路和长远发展的规划。对当前农村面临的种种困难,疲于应付,要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握不了工作重点,突破不了工作难点,不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对乡村经济工作进行间接、宏观、全面的管理。
(四)决策能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新时期农村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仍然习惯于凭经验和主观臆测办事,拍脑袋就是决策,拍胸部就是落实,常常出现决策与落实失衡及顾此失彼现象,往往是决策多,落实少,甚至只决策不落实,致使决策表面化,“作秀”的东西太多,这种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五)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弱。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涌现。面对这些复杂局面,有的乡镇领导干部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而是片面、孤立、短期地看待和应对。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乡镇领导干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能力较差的占有 41.1%,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较差的占了38%。近年来,乡村群众恶性事件、集体上访事件不断增多,就与乡镇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差、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低有很大关系。
(六)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根据问卷调查发现,乡镇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很强的只占 3.6%,较强的只占 11.7%。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缺乏带领当地群众闯市场的能力和本领,不能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盲目听从上级安排,片面强调和理解保安求稳思想,不切实际地照抄他人经验,思想没突破,工作无招数。
(七)廉洁自律意识不强。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享乐主义盛行,他们不比工作比待遇,不比付出比回报,不比创造比享受;他们不顾及乡镇财政困难,吃喝之风照常,招待费用居高不下。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消极腐败,虚报冒领,行贿受贿,遇喜庆则大操大办,借机敛财。
这些虽然是少数的,但在社会中群众中造成的影响极大,后果极其恶劣,使党旗无光,使国徽失色,给党和国家造成极大的信任危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大力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建设,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解决和消除干部的素质问题,促进干部队伍的现状向良性发展,使基层领导干部能在人民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带头人,解决信任危机,树立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只有通过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让其在工作中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加强乡镇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现状,新时期对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只有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学习培训、亲身实践提高等途径,才能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一)建立完善机制入手
1.建立竞争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这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把“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并配套完善起来,增加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从而使优秀的人才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使优秀的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促使乡镇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超跨感。
2.建立激励机制。要激活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事业需要的良好精神状态,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一个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要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对乡镇干部进行考核,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乡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表彰、奖励和使用力度;对考核不称职或平时工作表现差的,采取告诫、降职、免职等约束措施。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多为群众着想,更加务实工作。
3.建立退出机制。“能上难下、能进难出”是目前干部任用中的一个难题。要在重视思想观念上引导和疏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辞职辞退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较强“刚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下能出”的实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建立退出机制,能让干部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促进干部自觉做好自身建设。
4.完善监督机制。对乡镇干部的监督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把干部的谈心谈话、提醒告诫、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营造一个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监督机制的完善,能促使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完善构架组织体系
1.整体性建设。乡镇机关干部队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干部队伍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要素,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三大要素并举。思想建设处在干部建设的首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证,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作风建设是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外在体现,是对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检验。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必定是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完全过硬,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具备领导和带领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力的队伍。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如果忽视了建设要素的整体性,重组织建设,轻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致使干部队伍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如果少数干部有不良思想行为、浮夸的工作作风、萎靡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因而加强机关干部的整体性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2.结构性建设。要使乡镇干部队伍发挥最大的功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因而客观上要求乡镇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客观上需要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分布,既要有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具备潜能的中青年骨干,也要有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干部,从而形成老中青的梯形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在他们能力、经验、体质、精神状态最佳的年龄段担任合适领导职务。这样一个由老中青三支队伍组成、在他们最佳使用期得到合理使用的干部结构,不仅能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长处,克服各自的短处,而且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保证干部的稳定、连续和活力。而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功能优化。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知识结构,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充分注意不同能力特点和不同类型气质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协调组合,相得益彰。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中,更要注意能力和气质结构的优化。
3.层次性建设。在乡镇干部队伍中,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由于层次不同,产生了不同层次干部地位与作用的差异,因而要求也不一样。层次从功能上相应可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决策层主要是决定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方针和主要目标,协调层主要是起到参谋助手和桥梁作用,执行层直接负责人、财、物的调动和组织,操作层主要从事具体任务的完成。不同的层次,履行不同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层次性原理,通过制订并落实各自有针对性的内容,可以使整个干部队伍发挥最大的功能。由于层次和功能的不同,客观上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有所差异。领导班子建设是层次建设的关键。因此,从层次性角度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4.稳定性建设。干部队伍作为政治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确立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标准,即就是必须选拔任用能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培养和选拔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这对保持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重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新陈代谢的过程,是吐故纳新,从而保持活力,达到系统的稳定性。干部队伍也一样,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不可抗拒,时刻面临新老交替与合作的任务,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三)加强干部自身建设
一个地方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地方是否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个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干部在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得到提高,本职工作是否得到促进。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并不轻,面对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学习型”、“实干型”、“修养型”的干部。
1.汲取营养,做“学习型”干部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两者缺一不可,有德无才,难当重任,难做大事,甚至不能成事;有才无德,难做好事,甚至只能坏事,贻害无穷;德才兼备才能多成事、成好事、办大事。其哲理就是: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干能成其事,绩能服其人。人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本身具有的天赋外,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与实践。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可以说,现在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与实践脱节,必然会出现本领恐慌、才能恐慌、知识恐慌,更谈不上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如何成为“学习型”干部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无论学业,还是事业,大抵如此。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善于思考,注重总结。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个问题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内在素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因此,乡镇领导干部要通过勤奋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一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党员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素质,它是承担领导责任、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首要前提和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条件。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在单位起着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的主导作用,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班子的领导方向和领导水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理论修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政令畅通。当前,领导干部要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认真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和实际能力。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文化业务素质。邓小平同志在强调“革命化”时指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必须在提高必备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从领导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紧学习文化业务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作为检验检疫部门的领导干部,只有了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熟悉检验检疫业务工作,掌握要领,把握重点,及时研究国际贸易中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解决部门和单位突出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才能团结带领本部门干部职工围绕中心工作,履行好职责,指导好工作;才能在险处站得稳,在高处看得准,做到危急趋势早预测,防范对策早布置,实现决策与领导的智能化。否则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更谈不上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了。三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包括汲取知识、获得信息,而且包括转变思想、改善心智模式,提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也日趋严峻。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创新理念,转变观念,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遭遇困难和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化时,善于运用以冷对热、以简单对复杂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保持沉着冷静,寻找化险为夷的对策,化危机为发展机遇。当前,检验检疫部门的领导干部尤其要注意学习掌握党和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变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主动应付各种矛盾和挑战。四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领导干部只有在认真学习掌握经济、科技、法律、管理、历史等各种有用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升华认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指导实践中,领导干部尤其要善于解剖“麻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把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为“麻雀”进行解剖,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进而学会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脚踏实地,做“实干型”干部
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对一个地方来说,经济发展是写不出来的,和谐社会是画不出来的,民生改善是喊不出来的,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的面貌。对于一个干部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干部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实干”从何而来呢?简单来说就是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熟练自如,融汇贯通,对本职能独当一面,驾驭轻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要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和干出工作成绩的理想和抱负。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敬岗爱业,勤奋扎实。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要有“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因此,乡镇领导干部要通过实干实践提高素质和能力,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在创新中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乡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是否强,最终体现在能否把经济发展搞上去,能否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争先发展、加快发展的理念,把握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开创出各具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二要加强经济发展能力培训,提升领导经济工作、发展工业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对本地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科学规划,并通过招商引资,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三要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干的开拓意识,在开拓创新中固本强基,在与时俱进中找准优势,带领群众发展市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二是树立勤政为民的思想,不断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一家一户生产的分散性、盲目性、脆弱性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乡镇领导干部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他们发家致富的领路人。一要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为民思想,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虚报浮夸的假政绩,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要顺应民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出科学决策。制定政策时,必须坚持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和他们的承受能力,凡是与群众利益相悖的政策和措施坚决不能出台和实施。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态度,关注民生,维护民利,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利用熟悉民情、村情、社情的优势,为农民提供技术、人才、资金、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以出实招、求实效、立实绩来赢得他们的真心拥护和信赖。三是坚持依法办事,不断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乡镇领导干部既是执法的领导者,也是法律的维护者,能否做到与时俱进、依法执政,对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是一种严峻考验。一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维护宪法和法律。乡镇领导干部必须牢牢记住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拥有任何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二要通过自学和培训的途径,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依法执政意识,增强依法执政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三要坚决改变“以人管人、以权管事”的做法,学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努力克服用党的政策取代法律的现象,努力克服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倾向,真正做到依法处理、依法管理、依法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做的工作、所讲的道理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四是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是社会矛盾的沉淀地。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强预见性,积极防范和化解矛盾。对于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初见端倪的矛盾与问题,要本着“可疏不可堵、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可预不可怠”的方针,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果断决策,及时处理。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通过教育、协商、调解等途径,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果断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依法及时处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3.塑造境界,做“修养型”干部
修养是一个干部道德风范、知识素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达到完美境界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对精神品位的高尚追求。做一个“修养型”的干部,主要是品格、思想、处世、廉洁、情趣等方面的修养。品格上的修养。作为一个干部,在品格上,应该要有三个敬畏,即敬畏法纪、敬畏人格、敬畏口碑。其次还在于知足与平和。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始终把心思、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找乐趣、去拓展空间、去丰富自我、去体现价值。思想上的修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最重要的就是增强理想信念意识。一个党员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信念,才会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才会立足自身、立足本职、立足自省、立足今天;才会做到人生态度同那些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比,工作学习同那些走在前面的人比,名利升迁同那些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人比,生活享受同那些工作比自己辛苦、收入比自己低微、生活比自己艰难的人比。这样,才会比出思想、比出心态、比出境界。处世上的修养。善于处世的基本前提就是注重团结、善于团结、能够团结。要注重集体与个人的协调统一,胸怀宽阔。没有宽阔胸怀的人很难与同志相处,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宽阔的胸怀,单位里就有了共同的心声,就有了和谐向上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没有团结,不信任别人的人就不会团结人,别人也不会信任你。廉洁上的修养。廉洁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面对囊中羞涩要昂首做人,面对物欲诱惑要等闲视之,面对美色陷阱要不越雷池半步。不怕别人告状的人,他胸怀坦荡,心中无愧;惧怕别人告状的人,他授人以柄,心怀鬼胎。要做到廉洁修养,就是要随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用廉政建设的要求约束自己,真正在思想上树立起廉洁自律的防线。情趣上的修养。情趣看起来固然是生活小节,但小节不“小”,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小节影响大德,小节折射形象,小节决定命运。做到情趣修养,就是要严守生活小节,培养健康情趣,守住欲望关、爱好关、亲情关、社交关。就要按照人们常说的“克制住欲望、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的警言去努力践行。通过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可以愉悦身心、开阔胸怀、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富有色彩。因此,乡镇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修养提高工作素质和能力,一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是干好工作的驱动力。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胸怀全局,站稳立场,通过实际行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转化为抓工作、促发展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转化为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执政能力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转化为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示范带动,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起来、统一起来,凝聚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大业上来。二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执政本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的勇气,创造性地工作。不但要勇于改革创新,更要善于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创新氛围,把改革创新的热情激发出来,把改革创新的能力提高起来,把改革创新的效果保证起来,推动各项工作推陈出新、跨越式发展。三要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正确对待权力、行使好权力,是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当前领导干部尤其要在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发挥好表率作用,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切实作学习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以权谋私。要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牢记“两个务必”,努力实践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四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求真务实要求领导干部思想要求实,干事要踏实,作风要务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引领导向作用。凡是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首先要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要做到,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乡镇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建设的内涵也将发生变化。因而,对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内涵和要求,也必须因时制宜进行适时的调整。但无论在什么时期,何种环境,人的思想意识始终支配着人的行动,因而政治思想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了,其行为、行动才能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历史发展的践实也同样证明,在相同的软硬环境下,最终取得不同成就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人。就是通过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乡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抓好基层,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