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水稻种植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在当前农业种植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水稻种植也逐渐朝科学化与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水稻的田间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序实施,是保证水稻种植品质的基础条件。只有良好的田间管理技术才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从而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对此本文将主要介绍水稻种植期间科学高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并分析水稻二化螟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水稻;田间管理;二化螟
赣江从南到北贯穿着整个吉安市,将该市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从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地段逐渐降低。从实际调查数据可以得知,吉安市在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有近 420万t,水稻种植也基本处于机械化状态,水稻插秧机超过了2500台。在当地水稻种植过程中,二化螟是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一直以来对当地水稻种植危害极大。二化螟俗称为钻心虫、蛀秆虫,当前吉安市已经引进并试用了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1 科学合理的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措施
1.1 种植前的准备环节
在水稻种植进行之前,需要全面控制准备工作流程,以此来提高种植质量,为当地水稻种植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侵扰,提高水稻成活率,确保其拥有可观的产量[1]。首先,当地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变化与降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确保水稻在种植期间能够从土壤中汲取到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保证水稻可以健康生长。同时,结合当地水稻实际种植需求来科学松土工作,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为水稻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另外,在水稻种子挑选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选择满足相关条件要求的种子进行栽培,使其能够符合当地气候条件,降低水稻秧苗死亡率,提高水稻产量。
1.2 水稻出苗期管理
在水稻出苗期间,要进行严格管理,保证水稻正常完成出苗,提高存活概率。需要确保水稻出苗不会受风雨天气环境的影响,进而使水稻出苗更加顺利[2]。随后,在水稻出苗过程中,还要将种植温度控制在25℃左右。温度过高时,必须要做好及时通风,降低水稻种植田间的温度,避免在水稻栽培期间出现烧苗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水稻种植人员还要重点留意当水稻出现大面积一心一叶情况时,必须降低种植温度,确保其能够保持在20℃温度范围内,为水稻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除此之外,在水稻种植生长期间,种植人员需要时刻留意温度的变化情况,当温度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时,就要对其进行及时调整,为水稻出苗环节提供充足保障。
1.3 加强水稻分叶期管理
分叶期是水稻生长最为关键的阶段,加强水稻分叶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生长质量。在此期间,需要控制好水稻生长温度、浇水时间以及光照等过程,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同时,在水稻分叶期间,种植人员还需要将水稻田间水温控制在30℃左右,在此基础上合理控制水分,避免水稻因水分过多而导致的缺氧现象,但是水分也不能过少,不然会导致水稻过于干旱,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另外,在分叶时期对水稻的光照也十分严格,需要确保水稻能够获得长时间的光照,以此来提升水稻的结实率。
1.4 水稻结实期管理
在水稻种植结实阶段,种植人员需要避免水稻出现早衰现象,控制好水稻生长期间的水分,在满足水稻生长需求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通风,为后续的水稻授粉工作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加大水稻授粉量[3]。与此同时,相关种植人员还要科学控制灌溉次数,确保其灌溉的合理性。当灌溉工作完毕后,要保证水稻种植土壤自然风干,为其根系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提高当地水稻种植的产量。此外,在水稻结实期间,还需要时刻观察果实生长情况,及时收割成熟的果实,避免出现果实质量较差的问题。
1.5 水稻肥料管理
在水稻种植期间,为实现高产丰收的效果,必须要在日常栽培管理中施加一定的肥料,为种植田间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进而提高水稻生长质量。在此过程中,要合理挑选肥料的品种,结合当地水稻生长实际情况来控制肥料施放比例,避免出现肥料施加过量导致水稻出现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情况,还需要挑选当地信誉最好的厂家,确保肥料的质量,尽可能地减少运输过程对肥料质量所造成的影响,使其 能够在水稻种植期间发挥出最大的肥效。
2 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措施
2.1 虫害危害症状表现
在二化螟虫害发生初期,初卵幼虫会集中在叶鞘内进行取食,会导致枯鞘和枯心苗的问题发生,当幼虫蛀入到稻茎之后,剑叶端会慢慢变黄,受害茎上会残留较多的蛀孔,孔外所留下的虫粪较少,而茎内所残留的虫粪较多,这样一来稻杆很容易发生折断。如果在水稻抽穗期与孕穗期受到二化螟的侵扰,会出现半枯穗与虫伤株,在大风环境下也很容易发生折断。
2.2 二化螟形态特征
2.2.1 成虫。成虫前翅呈现出黄褐色或淡黄色,存在的褐点很少,翅边缘存在少数黑点,后翅为白色。
2.2.2 虫卵。二化螟卵块呈现出上百个卵聚集的方式,并排列成鱼鳞状,颜色为乳白色和黄褐色。
2.2.3 二化螟幼虫。二化螟幼虫总共有6龄~7龄。而末龄幼虫的头部呈现出明显的淡褐色或红褐色,前胸呈现豆黄色。
2.3 二化螟虫害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2.3.1 二化螟的生活习性。二化螟的越冬情况十分复杂,越冬期间幼虫会孵化成蛹,同时羽化时间也不规律,经常会维持在两个月的时间左右[4]。二化螟成虫白天一般潜伏在稻丛根部与田间杂草当中,在夜晚时间活动十分频繁,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在黑光灯条件下的雌蛾要比雄蛾多,而雌蛾大多数都是没有产卵或产卵未完成的状态。通常情况下,雌蛾喜欢在叶色浓绿且粗壮高大的水稻上进行产卵,所以晚熟水稻的危害程度要比当地常规水稻品种严重的多。每只雌蛾可以产卵200多粒。另外,成虫一般会选择在水稻叶片下半部进行产卵,叶片的产卵位置也会随着水稻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水稻的生育程度越高,产卵叶位也会随着上升。比如,在分叶期的产卵会分布在1叶~3叶,圆杆之后会产于2叶~5叶上。如果插秧时机较晚,在苗期叶片正面产卵会居多,二化螟幼虫通常为6龄,越冬期间成熟的幼虫都分布在稻桩与稻草当中。
相关知识推荐:水稻培育论文发表字数要求
2.3.2 二化螟在吉安市当地水稻种植期间的发生规律。二化螟一年会出现一代。在当地水稻种植期间,化蛹最为旺盛的时期是在六月份上旬与中旬,蛹期时间平均为10d。而成虫羽化最旺盛的时期是在六月份的中旬与下旬,成虫平均寿命为2d~7d。产卵最为旺盛的时期在六月份下旬,卵期大约保持在5d~7d左右,幼虫孵化最明显的时期是在6月下旬~7 月中旬之间,根据当地田间管理测报调查显示,初孵幼虫可以维持到七月中旬。幼虫一般会以稻株叶鞘与茎秆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取食一般会一直持续到九月中旬和下旬,在此阶段才开始在水稻茎秆与根茬中越冬。
2.4 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
2.4.1 灯诱技术。由于二化螟具有趋光性特点,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可以有效利用二化螟这一特性,利用对害虫具有较强诱杀作用的光源,可以有效引诱和捕杀二化螟,减少当地水稻种植田地的害虫基数,并且该方法对害虫天敌的杀伤性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同时,杀虫灯所诱杀的害虫数量较大,种类较多,田间二化螟都可以被有效消除,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需求,特别适合于水稻安全种植过程中。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来诱杀二化螟成虫,是一种辅助措施,该技术的优点就是绿色环保,并且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值得注意的是,安装流程中需要当地种植人员熟练掌握,并且检修过程缺乏便捷性,使用周期也相对较短。
2.4.2 合理应用性诱剂技术。利用性诱剂捕杀二化螟主要是通过释放成虫在求偶过程中释放出的信息素来进行诱杀。从雌虫身上提取并利用人工合成手段来制造出信息素,以此来引诱雄蛾,随后利用诱捕器等工具将其击杀,阻断雄蛾与雌蛾之间的交配,从而抑制种群数量的增长,控制虫害危害程度,实现综合防治的效果。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性诱剂捕杀是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过程中的一种绿色防治技术,在吉安市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捕杀效果也十分显著。
2.4.3 生物导弹技术。生物导弹技术指的是将赤眼蜂经过高温处理之后,制作出强毒性的药剂,将其传递到二化螟虫卵结块表面,使初卵幼虫感染病毒死亡,以此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因赤眼蜂在寄生期间具有较强的靶性,同时还能够携带病毒传播,所以被称之为生物导弹。常见的普通型生物导弹为松毛虫赤眼蜂、具有多角体病毒的甘蓝夜蛾等。而水稻病虫害防治期间的生物导弹有螟黄赤眼蜂。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与田间管理需求,吉安市需要在生物导弹二化螟防治技术应用方面积极探索,以此来体现出该防治技术的生态环保性与高功效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是江西省吉安市主要种植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比较广泛,并且种植人员数量较多。而要想实现当地水稻种植增产丰收,则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威胁,而二化螟作为病虫害威胁程度较高的种类之一,当地种植人员需要采取绿色环保的防控技术进行防治,以此来提高当地水稻种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平,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论文作者:刘 翔
参考文献
[1] 韦金安.水稻栽培过程中稳产提质理念与田间管理手段的融合 [J].南方农业,2021,15(14):41-42,45.
[2] 吕亮,常向前,张舒.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J].环境昆虫学报,2021,43(3):623.
[3] 刘珊珊.水稻高产田间管理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 (3):220-221.
[4] 陶良宝,刘庆艳.水稻二化螟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9):116,119.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