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2-04-13

  摘 要:桥梁和隧道是铁路建设项目中较为重要的工程内容。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开展BIM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中,以桥隧工程为重点,从应用框架、资源配置、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结合清凉山隧道和十岔沟中桥工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以期从整体上形成 BIM设计能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打好基础。

BIM技术在铁路桥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BIM;桥梁;隧道;应用平台;交付标准;模型;协同设计

  自2013年4月起,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铁路建设领域对BIM技术的应用推广,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一院)结合西成线清凉山隧道、十岔沟中桥BIM科研项目,将BIM技术在桥隧工程中的应用逐步深化,以期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1 BIM在桥隧工程中应用的基本框架

  BIM技术在铁一院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始于2011年,尤其在站后四电工程方面,进行了较为超前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参考BIM 在建筑、水电领域的应用情况,总结了设计阶段BIM应用的基本框架(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采用BIM技术后,从基础数据到模型建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没有这个过程,其余的一切都是奢谈,这也是采用BIM技术后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主要成果均以模型为基础,通过不同层面的模型属性及相关组合,获得不同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分析:一是对模型的逻辑合理性进行分析,特别是模型的力学性质等,以保证建立的BIM模型能够满足规范规定的力学要求。主要分为动态和静态分析,需要结合目前常用的力学分析软件进行。二是基于模型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析,不出现差错漏碰等情况,彻底去除2D状态下难以发现的各种弊端,使设计主体更趋完善。三是基于模型的性能分析,如日照、雨量等分析。

  (2)出图:主要是指基于模型的二维图纸输出。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三维交付标准,因此就图纸而言,可以通过BIM模型生成符合既有技术规范的图纸,作为基本的技术交付依据。通过模型也可直接形成3D格式的pdf文件,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用于移动或便携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浏览查看。

  (3)数量:工程数量是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模型可以直接获得该工程不同部位的工程量以及工程总量,进而计算出准确的工程造价。

  (4)展示:主要分为大场景展示(把桥隧工程模型直接植入到建设场地的真实环境中,展示工程主体与环境的相容性以及与其他工程的相互关系)、工程主体展示(通过渲染和漫游,观察工程主体的整体状况或者某个局部)等。

  (5)模拟施工:设计阶段的模拟施工只是近似地模拟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等情况,为施工组织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6)技术交底:基于模型的技术交底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关键部位或者技术要点,可以通过模拟方式进行展示。

  (7)交流:基于模型的交流,将使建设方及各参建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变得更加高效。

  2 资源综合配置形成BIM设计能力

  铁路设计企业从2D设计逐步转为BIM设计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需要综合配置资源才能形成真正的设计能力。首先,领导层理念的转变及对BIM工作在战略层面的重视是推广应用中的关键。其次是组建具有专业技术经验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BIM设计团队,以项目为基础,形成设计、复核、校审、审定的工作流程,建立例会工作制度,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对任务进度进行追踪检查,讨论疑难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再次是对网络及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对资源进行综合配置,以项目为基础,通过激励机制推进BIM应用工作,才能形成真正的BIM设计能力。

  软件平台的选择是开展BIM工作的基础。欧特克(Autodesk)、奔特力(Bentley)、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ems)是市场上提供的主要BIM设计平台,其软件系统针对不同的领域,各有特点,也有各自的解决方案。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铁路行业技术特点而研发的软件平台。参与铁路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对应用平台的选择,需要结合相关专业的特点,对适应性进行综合考察。而要提升BIM应用效率,基于应用软件平台的二次开发工作及研发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保证BIM应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铁一院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把BIM课题分为基础研究、专题研究、综合研究、二次开发和业务建设5个方面,每个方面均针对不同的重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提升BIM应用的系统性。

  3 深化BIM应用

  桥梁和隧道是铁路建设项目中较为重要的工程内容。铁一院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清凉山隧道和十岔沟中桥科研项目,通过资源综合配置,强化BIM应用基础,特别是对 BIM构件库建设与管理、设计模型的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等,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流程,从而保证了模型质量,为基于模型的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BIM技术应用过程中,专业内部的协同、专业之间的协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除了设计平台提供的基本协同方式外,还需要结合企业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的平台来承载协同工作,才能提高BIM设计效率。

  作为设计企业,向施工企业进行BIM交付,是体现其成果并为基于BIM的施工过程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铁一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相关交付标准也在制订之中。

  4 BIM在桥隧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铁一院在BIM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从规划层面、资源配置层面、团队建设层面及科技研发层面进行了系统部署,同时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动的科研项目,做了全方位的应用探索。

  4.1 BIM构件库建设及基础模型研究

  BIM构件库及基础模型是完成BIM设计工作的第一步,需要从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综合考虑建模原则。从设计的角度,构件需要考虑“最小功能单元、最小成本单元”,施工方面则要结合工艺工法考虑“最小施工单元、最小安装单元”。由基础构件完成的模型才能同时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部分构件和模型见图2。

  相关知识推荐:桥隧技术类论文发英文注意事项

  基础构件必须要有软件进行统一管理,使得创建过程符合统一的质量审核流程,保证创建的构件符合规范要求。

  4.2 构件编码规则研究

  根据族构件的系统性、兼容性、可扩充性、稳定性分类原则,对族构件的编码规则进行了研究,为使族编码具有唯一、简明、规范、便于检索的特点,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提出了编码规则,便于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

  4.3 BIM交付标准研究

  经过和施工单位多次沟通、交流、研讨,在充分了解施工期间的模型应用需求和附属信息格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以 “最小施工单元、最小安装单元”为基本构件,满足施工单位基于BIM模型进行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需求的交付标准。交付的模型必须满足如下需求:

  (1)能够进行3D查看、旋转、剖切、量测等,传递完整的几何信息及附加的设计信息(例如工程数量)等。

  (2)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能够在模型上增加新的属性信息。

  (3)各种信息能够方便读取,以供各方使用。

  (4)能够添加时间参数,形成4D模型,完成施工步骤演示,人工、机械等费用计算。

  (5)设计单位根据需要能够修改模型,如变更设计。

  (6)模型中附加的工程数量信息根据需要可由设计单位修改。

  在科研项目中,采用了Autodesk公司的NWC格式作为交付模型的基本格式。交付标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究来完成。图3为十岔沟中桥整体模型、清凉山隧道整体模型(包含1号、2号斜井模型)。

  4.4 模型应用研究

  (1)方案的汇报展示。利用BIM模型可准确反映建筑物的情况,方便制作渲染图及漫游动画,形象生动地进行设计方案的汇报展示(见图 4)。

  (2)二维出图、算量。在三维BIM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二维图纸的解决方案。对模型在Revit中的剖切、标注、字体、工程数量统计、图框模板的定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已经能够快速生成桥梁、隧道专业的工程数量表及部分二维图纸。

  (3)施工过程及工法4D模拟。利用十岔沟中桥的BIM模型,在 NavisWorks中导入施工步骤及计划工期信息,模拟桥梁的建造过程;以清凉山隧道中最复杂的施工方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4D施工模拟。

  (4)地形模型应用。利用地形模型点击任意点自动标注径流方向、圈绘出汇流面积,大大简化外业的水文圈绘工作;利用地形模型能够简单方便地完成如桥台等放坡开挖,准确标识并计算出工程数量。(5)碰撞检查。建立了高速铁路12 m宽桥梁结构和桥上附属结构BIM模型,通过碰撞检查,发现接触网下锚柱基础与声屏障干扰、拉线基础与桥梁遮板干扰,研究解决方案,编制《高速铁路12 m梁宽桥上声屏障安装标准图》BIM模型,并以 BIM模型进行技术交底(见图5)。

  (6)指导实习与培训工作。为某职业技术学院隧道实训基地开展关于隧道技术的BIM应用研究。隧道实训基地建筑长90 m,宽 32 m,包括各种施工工法的开挖、支护、绑扎钢筋、架设钢架、安装模板、防水板安装、预埋件、拱墙仰拱混凝土浇筑、施工缝防水做法、监控量测、洞门施工、边坡防护等内容,采用BIM 应用指导实习过程,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新员工培训过程中,通过BIM形象展示施工过程及场景,改变了以往文字加图片的说教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新员工对设计技术及施工过程的理解能力。

  4.5 协同设计研究

  BIM设计的专业之间、专业内协同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设计中的差、错、漏、碰等问题,协同设计是BIM重要的理念之一,通过及早发现和解决冲突,从而避免在施工期间的变更设计、返工等问题,达到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针对西成线桥隧工程,进行了航测、地质、桥梁、隧道、接触网、环保、通信信号等站前站后多专业的协同设计研究(见图6)。

  4.6 科技研发工作

  从常规的2D设计转为BIM设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往在2D状态下的专业设计软件以及管理系统,都要逐步进行过渡。部分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如下:

  (1)基于Revit族的隧道模型拼装系统:以Revit族为基本单元,通过路径设定和选定的基本族单元,自动拼装完成隧道整体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建模效率,同时克服了用基础族在曲线上拼装产生的问题(见图7)。

  (2)BIM族库管理系统:对各专业基础族库分权限、分角色进行管理,保证族库内容的有效性和动态管理(见图8)。

  (3)基于BIM的铁路空间信息系统:以GIS为基础,对BIM进行融合,实现全线各工程的整体管理,为运营提供管理手段(见图9)。

  5 结束语

  目前,BIM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以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为主。就这两个环节而言,交付标准依然是最为迫切的研究内容。尽管BIM在应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例如基础平台的不完善、地质信息与模型的互动、地理信息与海量数据的处理等,但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铁路BIM联盟强有力地推动,BIM的推广应用一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论文作者:魏州泉

  6/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BIM课题组,互联立方(isBIM)公司BIM课题组. 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 清华大学BIM课题组.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秦军. 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 201X建筑设计全攻略[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