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论现在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及改革模式旅游论文范文参考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4-04-29

  论文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常规旅游产品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未来西藏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要向着高端、精品的方向迈进。根据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当地的特色,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充分体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彰显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提升游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

  关键词:西藏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链的约束因素,旅游产业链的改革

  一、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

  关于旅游产业价值链,一般认为是旅游产品从供应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传递过程,主要由旅游产品供应商、旅游中间商及旅游需求者三部分组成,形成基本的旅游产业价值链[2]。旅游产品沿着价值链传递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旅游企业通过职能分化和专业优势为旅游产品注入价值,最终实现价值增值。西藏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30年来,西藏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率达到31%,其中海外游客年均增长29.7%,国内游客年均增长31.7%,而年均旅游收入增长率达到38.9%[3]。随着进藏交通条件逐渐改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信息技术发展,再加上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成为推动西藏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的优势产业,逐渐向着政府主导发展、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社会力量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靠拢。除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旅行社更多的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招徕客源;西藏旅游集散中心的成立,统一负责散客市场的操作,旅行社更多的关注团队业务的操作。根据当前西藏旅游业的特点,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为游客提供更具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游客获得体验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等价值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最终获得西藏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西藏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一是西藏旅游业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与度假类产品不多,游客只是短期停留,难以体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二是西藏有众多山川、湖泊以及历史遗迹,但除了游客熟知的景区(点)外,很多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宣传不足;三是旅游商品开发能力不足,质量档次偏低,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旅游商品是引自印度和尼泊尔。

  (二)旅游中间商服务质量缺乏保证

  西藏旅游中间商主要有旅行社、旅游集散中心等。但随着旅行社借用社、分社及从事旅行社业务的网站逐渐增多,又缺乏有效管理,为争夺市场,逐渐产生了“零负团费”、“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三)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功能未充分体现

  西藏虽然成立了旅行社协会、导游协会、车船协会等众多行业协会,但协会的存在基本上成为政府的附庸,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自主性和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能力,更缺乏监督行业、企业,形成行业自律环境的能力,难以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

  (四)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弱

  紧紧围绕“六要素”,西藏旅游产业的关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藏式传统手工艺品、藏戏、藏药以及藏式茶园、藏餐等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使得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逐渐横向或纵向延伸。但整条产业链条协同度不高、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广告宣传效果不明显,制约了产业链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此外,西藏周边省份及周边的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给西藏旅游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三、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制约因素

  (一)西藏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战略规划思想

  虽然经过近30年的发展,西藏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西藏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但大多参照内地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精品旅游产品和精品路线。同时,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战略规划思想,导致西藏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特别是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上,优势和特色不突出。

  (二)旅游监管不到位

  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但其协调指导能力不足,很多知名景区由于历史原因分别隶属于文化、宗教、林业等部门进行管理,结果无法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权利有限,行业管理力度不大。由于协调不到位,很多涉旅方面职责划分不清,导致相关部门互相推诿,以致出现无人监管的死角。更重要的是,旅游行业协会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无法进行有效规划和监管。

  (三)西藏旅游业人才缺乏,职业素质偏低

  总体上讲,西藏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一方面西藏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规划设计以及营销拓展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足,导致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旅游产品开发能力弱;另一方面旅游专业人才不足,很多旅游从业人员未经过正规旅游服务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达到旅游服务规范的要求,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四)西藏旅游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西藏目前对外开放程度偏低,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西藏目前开放面仅占全区县、市的16%左右,特别是针对外宾而言,很多地方均为未开放区域,旅游开放面过于狭窄,无法形成网络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完善和发展。

  四、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优化建议

  (一)突出文化特点,强调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互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旅游的魂。当前西藏旅游产品对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西藏旅游就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观光仍是主要活动。只有将西藏特有的文化特点体现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保持旅游产品旺盛生的命力;只有围绕文化来打造旅游,将旅游产业赋予文化内涵、优化产品结构,才能提升西藏旅游产业的层次,推动西藏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常规旅游产品已经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未来西藏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要向着高端、精品的方向迈进。根据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当地的特色,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充分体现西藏雪域高原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彰显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要加快西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提升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

  (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政府部门“有形的手”积极培育成熟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资源配置作用。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产业协调能力和指导作用;旅游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促进行业自律和企业自主规范经营,结合各项法律法规和西藏旅游实际,制定相应行业规范,最终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自主规范经营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大力培养西藏旅游专业人才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旅游局、对口援藏省市、内地各大院校的资源优势,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协会相关人员以及旅游经营者、优秀导游等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加强同内地各旅游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定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旅游经营管理、规划开发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区内绝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牵头,定期进行旅游专业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西藏旅游的良好形象。通过不断完善西藏旅游从业人员结构,为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创建区域合作的旅游发展模式

  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对于西藏旅游产业来说,加强同周边省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是必然的出路。青藏铁路的开通、高原机场的建立,使得西藏同外界的联系更密切;由川滇藏三省区联合开发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旅游产业联合发展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西藏可进一步加强同新疆、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以及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交流合作,横向拓展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进而促进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六)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树立西藏旅游产业品牌

  通过市场调研等多种手段,以树立西藏旅游品牌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例如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以及各种旅游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以及各种新技术手段(例如物联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二维码、在线支付等),创新方式,全面提高西藏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西藏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西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拥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着力发展旅游业,是优化西藏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西藏实际,不断完善西藏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提升旅游产业价值链竞争力,是解决西藏旅游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