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石油储罐罐底油三相分离工艺研究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2-02-23

  摘 要:罐底油具有油水乳化严重、油渣相互附着力强、渣颗粒相对比重小等特点,直接进行油水渣三相分离获得原油非常困难。为解决罐底油三相分离的技术问题,本文采用 Tween-80 破乳剂打破“W/O”状态,再辅以超声振荡和适当微波加热措施,使原油与水、无机固形物之间解吸附而分离。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 3%质量浓度破乳剂与罐底油体积比为 1∶1、温度 50 ℃、超声处理 12 min 后,原油回收率可达到 98.4%。

石油储罐罐底油三相分离工艺研究

  关键词:罐底油;油渣;破乳剂;三相分离

  石油供应关系国家能源经济安全,因此原油战略储备倍受国家重视。原油中少量渣(机械杂质、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以及石蜡和沥青质等重油性组分),在长时间的储备过程中,因密度差而自然沉降积累在油罐底部,形成又黑又稠的胶状物质层,使储罐底部形成油、水、渣颗粒三相混合物,即罐底油,其数量一般高达储罐容量的 1%。每年清理罐底油,不但浪费能源、污染环境,而且需大量资金。

  罐底油样品,色黑粘稠,乳化严重。粘度随温度变化明显,当温度从 40 ℃升至 55 ℃时其粘度从 9.67×10-2 Pa·S 变为 1.762×10-2 Pa·S,因此降低粘度、破乳收油是本课题要攻克的主要技术难题。

  目前罐底油处理工艺主要有高温裂解工艺、机械脱水工艺、生化处理工艺等,但普遍存在工艺条件严格、步骤繁琐、原油回收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油渣分离方法处理罐底油来节约能源,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在综合国际最新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内工程实际情况,以大庆油田罐底油为研究材料,力图通过实验研究探索罐底油处理的关键技术,为实现罐底油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罐底油由大庆南一油库提供。

  1.2 仪器与试剂

  SKC-2000 粒度分布仪(日本);CW-2000 型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 (上海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超声频率 40 kHZ);SIGMA 1-15 型台式高速离心机(美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GG-9140B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各种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试验方法

  将罐底油样品放 入容器中,加入破乳剂 Tween-80,置于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中加热至指定温度,恒温超声至规定时 间,于离心机中 4 000 r·min-1 离心 5 min。收集上层浮油;采用超声破乳-浊度法测定中间水层中的含油量[1];抽滤底层油渣,于 110 ℃干燥至恒重后,用石油醚萃取滤渣,萃取液于 256 nm 处测定吸光值,方法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计算其中残留原油含量及原油回收率。具体步骤如下:

  (1)分别取 50 mL 罐底油,加热至 30、35、40、45、 50、55、60、65 ℃,加入 50 mL3%破乳剂 Tween-80 超声 12 min,以转速 4 000 r·min-1 离心 5 min,考察温度对分离的影响;

  (2)设定试验温度 50 ℃,确定其他条件不变,加入 10 mL (0.5、1、1.5、2、2.5、3、3.5、4%) 破 乳 剂 Tween-80,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破乳剂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3)单独取上述分出的油渣作为研究对象,设定试验温度 50 ℃,破乳剂质量浓度 3%,超声 12 min,考察破乳剂与 油 渣 体 积 比 (0.5 ∶1、1 ∶1、1.5 ∶1、2 ∶1、 2.5∶1、3∶1、3.5∶1、4∶1)对原油回收率的影响;

  (4)设定试验温度 50 ℃,破乳剂质量浓度 3%,破乳剂与油渣体积比 3∶1,寻找超声时间的单因素适宜水平;

  (5)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适宜水平,按 L(9 34 )正交试验方案进行分离工艺的多因素正交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1.1 操作温度的影响

  操作温度的影响结果如图 1 所示。从图 1 可以看出,在常温下罐底油几乎处于半固体状态,不具有流动性,因此无法实现三相分离。即使略高于室温,原油回收率也非常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罐底油流动性显著增大,粘度显著降低,回收率有显著提高。图 1 结果显示温度高于 45 ℃时,回收率已达到 93.5%以上,确定试验温度为 45~55 ℃。

  2.1.2 不同质量分数破乳剂对原油回收率的影响

  不同质量分数破乳剂对原油回收率影响结果见图 2。从图 2 可以看出,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破乳效果越来越好,原油回收率越来越高。罐底油中的原油和水形成“W/O”[3]的乳化液,乳化胶团包着无机盐、矿物质等使粘度增大。破乳剂的介入,破坏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氢键,破坏乳化液界面的强度,使乳化膜中的水释放出来。同时也使粘附在渣表面的油脱落下来,大量的油滴结合成油膜上浮,水滴相互结合成大的水滴,并在油和水之间形成界面,达到破乳收油的作用[4]。本研究当破乳剂质量浓度达到 3%时,破乳效果趋于平缓,破乳剂的质量分数取 2.5%~3.5%。

  2.1.3 破乳剂与油渣体积比的影响

  为了减少资金投入(破乳剂、水的用量)及操作费用,只取油渣为研究对象,体积比的影响结果见图 3。罐底油中胶质、沥青质等重油性组分含量比较高,固体颗粒粒径小,而且长时间在地层的高压力下相互作用,其中的基团之间发生氢键缔合或偶极作用[5]。从图 2 可以看出破乳剂用量不足还不能将渣表面的油驱除到理想的程度,图 3 显示随着破乳剂体积比的增大,原油回收率显著提高。当体积比达到 3∶1 后,回收率提高变化不太显著,确定体积比为 2.5∶1~3.5∶1。

  2.1.4 超声时间的影响

  超声时间的影响结果如图 4。从图 4 可以看出, 8 min 以后脱油率增加幅度变化不大,确定超声时间为 8~12 min。在实验过程当中,为了使“油包水”的状态充分打破,同时使黏附在渣颗粒上的油能够更好的脱落下来,在升温及加入破乳剂的同时进行超声振动,提高原油回收率。超声操作条件的介入,通过微射流作用、冲击波损伤及超声过程空化作用,加速了“油包水”状态的打破、渣颗粒表面油的脱落量及脱落速率。

  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 2。

  由表 2 结果可知,以原油的回收率作为工艺参数优劣的评价依据,4 个因素的影响强度顺序依次为 D>A>B>C。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分离温度 50 ℃,破乳剂的质量浓度为 3%,破乳剂和油渣体积比为 7∶2,此时破乳剂溶液的体积只相当于罐底油体积,即破乳剂与罐底油体积比 1∶1,超声时间为 12 min。在最优条件下 5 次重复实验,原油回收率均在 98.4%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3.1 罐底油三相分离的最优条件为:破乳剂 Tween80 质量浓度 3%,与罐底油体积比为 1∶1,分离温度 50 ℃,超声处理 12 min,原油回收率可达 98.4%。

  3.2 罐底油三相分离后的中间水层的含油量小于 7.928 mg.L-1,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2]相关规定,可以直接排放。在本试验中中间水层用于配制破乳剂,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水体自然循环的负担,同时也可减少水及破乳剂的投加量,降低处理成本。渣中的含油量低于 7.247× 104 mg·kg-1,尽管高于农用污泥排放标准,但含油量比较低,可为进一步采用生化全无害处理提供可能性。

  3.3 本工艺处理温度低于文献报道的 70 ℃[6],其主要原因在于微波加热时热量比较集中且有超声的协同作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综合了超声的空化作用及微波的高能作用,使分离可以在低温常压下顺利进行;液固体积比小于文献报道[6]值,是基于本试验处理手段上的改进:开始先加入 0.2 体积罐底油的破乳剂,破坏“油包水”的乳化状态,油水渣分离后,再以油渣为研究对象,加入破乳剂,进一步回收原油,提高原油回收率。且本实验中用超声代替气浮,用微波加热代替水浴加热,用 Tween-80 破乳剂代替碱液。——论文作者:王艳红 1 ,葛文中 1 ,蔡亚平 1 ,张华 1 ,杨元凤 2 ,杨德武 2

  参考文献:

  [1] 黄汗生.用超声波减少污水中含污量[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1,32(1):122.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 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3] Ladislav Svarovsky.Advance in Solid-Liquid Separa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1979, 30:69-78.

  [4] 金一中.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8, 20(4):30-32.

  [5] 李凡修.含油污泥脱水性能实验[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1, 23(3):105-108.

  [6] 李美蓉,孙向东,袁存光.自高含油罐底油泥回收原油的深度处理技术[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6,19(2): 30-33.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