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与探索——以佤族的建筑文化为例

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2-02-22

  摘 要:佤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既能丰富现代环境设计作品的民族性与文化内涵,又能继承与发扬光辉灿烂的佤族文化。对佤族文化的组成及其环境艺术设计元素进行分析,提出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思路与原则,以及两者相融合的具体措施,即原型复制、移植重组、创新设计。

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与探索——以佤族的建筑文化为例

  关键词:佤族;民族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将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佤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设计有机结合。这种融合一方面使佤族文化能够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得以展现,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具有佤族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营造又能丰富现代环境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好地体现现代生态文明发展要求,从而创造新的价值,使佤族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使民族文化得以发展。

  一、佤族文化的组成与其环境艺术设计元素

  1.佤族文化的组成

  民族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共同创造和发展而成的,符合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1]。其中,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本民族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以及制作工艺、生产方法、加工手段、生产工具等。精神层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民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心理心态等。例如,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另一方面是客观化的思想理论。例如,文学、艺术、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按照民族文化分类方式对佤族文化进行归纳,可以分为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四个方面阐述,本文着重以佤族文化的建筑文化作为重点研究。

  2.佤族文化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元素

  佤族人的房屋结构以“干栏式”为主,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畜,一般建在平缓的山顶或半山腰上,建筑用料可就地取材,主要建筑材料为竹子、白树、麻栗木、水冬瓜树、红毛树、茅草等。

  第一,形态元素。形态元素可以分为建筑形态元素与室外建筑形态元素两类。建筑形态元素又分为建筑外形、佤族民居屋顶,以及建筑结构三方面[2]。其中,佤族建筑外形主要以“干栏式”为主(如图1所示),一般“上以自处,下居鸡豚”,虽然看起来较为原始,但极为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佤族生活地区常年潮湿、闷热,“干栏式”建筑可以有效除湿防晒、促进空气流通。佤族民居屋顶一般以半圆形为主,檐口十分低矮并与地面平行,这样既能确保上层空间与房顶之间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使楼梯免受日晒雨淋。建筑结构以木质构建为主,“承重构件为房架、柱、梁、檩。部分楼楞、楼梯等用木材;墙、椽、楼榜、楼板、屋面用竹和草。”[3]113除了以榫连接建筑构建之外,也使用绑扎方式连接[4]。

  室外建筑形态元素又可分为木鼓房、寨心柱,以及村落布局三方面。其中,由于木鼓在佤族文化中承担着重要的祭祀功能,所以,每个村寨都建有木鼓房,并有统一的形式,一般“木鼓房面积约20—30平米,高2.5米左右,没有墙壁,房内通常放置2到5个木鼓。”[3]124寨心柱通常是指在佤族村寨的中心广场树立的柱子(如下页图2所示),柱身雕刻人物或三角形、菱形图案,采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雕刻手段,使寨心柱充满神秘感和艺术魅力。在村落布局方面,通常将村寨建在山腰或山顶,并在村寨周围设有防御体系。例如,西蒙县的大马散寨,村寨“四周围以木桩、竹篱,并种刺藤形成障壁,壁外还有一道壕沟,全寨有十道寨门,每一寨门外,有长10—30公尺甬道,两边土壁,上铺木架,并布满刺藤条。”[3]

  第二,材料元素。由于佤族人民生活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自然环境优越、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建筑原料可以就地取材。常见的原材料包括竹子、茅草、水冬瓜树、红毛树、白树等[5]。建筑以木质结构作为房屋整体支撑,以竹条编制地板和墙壁,并在屋顶铺满茅草。一方面,在旱季厚重的茅草可以起到降温防晒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雨季茅草可以最大限度地遮风挡雨。

  第三,肌理元素。肌理是指建筑材料表面呈现的有序或无序的纹路。由于佤族建筑缺乏装饰物,从木质构架、竹墙、地面到茅草屋顶都不加装饰。因此,其建筑肌理的展现与建筑材料关系密切,体现出佤族环境设计元素中的质朴之美。

  二、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思路与原则

  1.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思路

  在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过程中,设计者要对佤族多种类型的文化元素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筛选,再将筛选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相结合,从而使佤族文化赋予现代、实用的功能,又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民族化、艺术化的美感。在对佤族文化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该文化元素能否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关联。例如,环境艺术是视觉的艺术、具象的艺术,而语言文化元素是抽象的艺术[6]。因此,两者很难发生联系。但建筑、服饰等方面的文化元素则很容易与环境艺术设计相联系。一方面,佤族民居的肌理与形态、传统服装的图案与纹样都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所用。另一方面,佤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能够延续佤族文化的生命,突显民族文化特色,佤族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思路主要包括三种:

  第一,将文化元素直接使用。佤族的服饰文化特色鲜明,以红色、黑色搭配为主,装饰性较强,可以直接用于建筑的墙面或某些细节上[7]。另外,在图腾文化中,牛头被视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可以直接用于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例如,街道、公园等。

  第二,将文化元素间接使用。通过现代化技术将相关文化元素进行重组,使重组后的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例如,将佤族村寨的寨心柱文化元素应用于城市广场或街心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中,将民族的文化意象融入新环境。

  第三,象征性使用。象征性使用是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方式中最自由的一种,通过对某一文化元素进行变形与分解,得到基本单位元素,再将这些单位元素组合、搭配运用到新环境,使设计作品既脱离原型又根植于原型。

  2.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原则

  第一,适应性原则。在选择与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的文化元素时,应首先了解该文化元素的内涵,考虑是否存在文化冲突或者不和谐因素,经过全面分析后再对该元素进行提取和应用[8]。

  第二,合理性原则。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环境艺术设计的原理、技术、工艺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在两者融合过程中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民族性而忽视时代性。

  第三,自然性原则。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要与佤族人民生活的地域相联系,尊重这一地区的人文特征与自然特色,特别是建筑景观的自然特征与建筑材料的特质。

  第四,适度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佤族文化元素的数量要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不能过度使用民族文化元素而丧失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感。

  三、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方式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融合的常见设计方式包括原型复制、移植重组和创新设计三种。其中原型复制方式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移植复制方式则着重在传承基础上扩展,创新设计最为灵活,不再简单强调外在表现的一致,注重文化的内在传承。

  1.原型复制

  原型复制指在佤族建筑的修复或重建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建筑原型的材料和工艺,常见于历史古迹和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例如,我国云南省临沧市的佤族传统村落—— 翁丁村,在旅游开发中对村落中的建筑按照当地佤族风貌的原型进行整体复制,尽可能做到对历史原貌的恢复[9]。整个重建过程无论使用的建筑原料、工艺,还是建筑样式,以及村寨整体风貌,都是在对当地佤族文化充分研究基础上的还原和拓展。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划分为三方面:茅草屋顶的恢复、村寨道路的优化,以及公共设施的优化。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极具佤族传统风情的茅草屋顶的恢复(如上页图3、图 4所示)。这种环境设计模式就是以保护佤族传统民族村落历史风貌为基点,发掘佤族建筑文化的经济价值,凸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环境设计的重点展现部分。

  2.移植重组

  移植重组指从佤族原型建筑中提取一些元素,与新环境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设计作品。移植元素既可以是形态,也涉及肌理、色彩等,组合形式则包括原样组合和转化组合,特别是用于解决佤族传统建筑中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居住要求的问题[10]。例如,云南省临沧市的佤族传统民俗村——班考村就是通过佤族传统建筑元素的移植,再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既保留佤族传统建筑风貌,又具备现代居住功能的新型佤族民居建筑样式(如图5所示)。

  3.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指在佤族建筑原型中找寻设计的基本元素,然后依据新的环境设计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变形,并加以利用,广泛应用于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地区的环境设计,不仅可用于民居、公共设施的内外部改造,还可用于整体环境的营造。主要应用于室内外的装饰,以及公共区域设施。其中,室内外的装饰与佤族文化元素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将具有佤族特色的建筑元素(如牛头)应用于室内外某一特定区域,从而提升建筑整体环境的民族性。例如,在云南省西蒙佤族自治县就将具有佤族民族特色的牛头、茅草屋顶等应用于建筑的室外装饰,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如图6所示)。公共区域设施与佤族文化元素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领域运用佤族建筑文化元素[11]。例如,将佤族民居的茅草屋顶设计与公园的凉亭相结合,使凉亭既具有一般凉亭休息、乘凉的功能,又具有传播与鉴赏民族艺术的文化功能(如图7所示)。

  四、结语

  民族文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更多地体现在民族图腾、建筑元素、服饰图案和民俗节庆等显性文化方面。具体方法包括佤族典型文化元素复制使用、重组和意象表达。基本的设计原则包括佤族文化元素的适用、适度及强调科学原则,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客观规律和地域的自然特性,从而促进佤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论文作者:纪繁芳

  参考文献:

  [1]赵丽丽,等.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分析[J].才智,2019(20).

  [2]王美银.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0).

  [3]王翠兰,陈谋德.云南民居(续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要晶晶.浅谈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

  [5]黄学慧,张良平.探析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苗族、侗族元素为例[J].艺术科技,2018,31(9).

  [6]徐媚.当代艺术设计中运用广西少数民族元素策略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4).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