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2-02-22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镉( Cd) 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 Cd 污染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无土壤改良剂的对照相比,添加海藻复合物处理可提高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增幅分别为 18. 9% 和 2. 2% ,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 MDA) 含量,从而增强小麦对 Cd 胁迫的抗性; 增加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幅为 7. 1% ; 提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 57. 7% 、38. 8% 、44. 2% 和 3. 9% ; 最终促进产量显著增加 30. 94% ,且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增加。生物炭和腐植酸有机肥处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Cd 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但与海藻复合物配合施用效果不及海藻复合物单施处理,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下降。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生育前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不利,但随生育期的推进长势渐好。综上,海藻复合物可有效降低 Cd 毒害,促进 Cd 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

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镉胁迫; 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镉(Cd)是一种生物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不仅可以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还可以通过土壤—作物—食物的迁移方式被人类摄取,进而危害人类健康[1-2]。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由于人为因素向环境中释放的 Cd 约有 30 000 t,其中 82% ~ 94% 的 Cd 进入到土壤中;我国有 16% 的农田被重金属污染,其中被 Cd 污 染 的 农 田 达 1. 3 × 105 hm2 ,每年生产的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 1. 46 × 108 kg,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3-4]。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土壤改良剂被认为是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植物吸收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显示,施用生物炭可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土壤 Cd 的生物有效性,减少作物对土壤 Cd 的吸收[5-6]。刘秀珍等[7]报道,施用有机肥可有效钝化土壤中的 Cd,促进其向非生物有效态转化,进而抑制小麦对 Cd 的吸收,提高小麦抗性,降低 Cd 毒害程度。王秀梅等[8]研究显示,施用有机肥、菌肥、海藻肥及生物炭均可降低土壤有效态 Cd 含量及油菜中 Cd 含量,其中有机肥的作用最显著。李冬香等[9]报道,施用硅可提高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效率,从而缓解 Cd 毒害对小麦幼苗的影响。近期的研究显示,海藻酸钠寡糖可调控 Cd 在水稻植株体内的分布,使水稻吸收的 Cd 更多地滞留在根部,从而有利于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10]。另有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具备晶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性,添加到肥料中可以增加肥料的吸附性,减少肥料的流失,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肥料利用率[11]。不同材料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土壤 Cd 污染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异[7-8,12],筛选成本廉价、环境适应性及改良性能好的材料是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重点之一,然而同等条件下,依据材料特性寻求最优组合以实现最佳的土壤 Cd 污染改良效果的研究还较少。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要目标。为此,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 Cd 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可有效缓解小麦 Cd 毒害的土壤改良剂,为其在小麦 Cd 污染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 1 供试材料

  供试土壤为潮土,采自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其含有机质 2. 78 g /kg、速效氮 44. 92 mg /kg、速效磷 9. 1 mg /kg、速效钾 98. 62 mg /kg、总 Cd 0. 78 mg /kg,pH 值为 8. 12。

  供试生物炭(N + P2O5 + K2O 含量≥5% ,有机质含量 46% )由商丘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提供;腐植酸有机肥(腐植酸含量≥30% ,N + P2O5 + K2O 含量≥10% ,中、微量元素含量≥4% ) 由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海藻复合物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自主研制,主要由海藻提取物(包括海藻酸钠寡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和矿质营养元素)、硅酸钠和纳米氢氧化镁复配组成;外源 Cd 为分析纯 CdCl2,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也为分析纯试剂,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秸秆为 2016 年的玉米秸秆,烘干粉碎后备用,其含 N 4. 812 g /kg、P2O5 3. 912 g /kg、K2O 16. 04 g /kg。

  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 0943,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许为钢研究员为首的育种团队选育。

  1. 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 年10 月—2017 年5 月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采用土培盆栽试验,选用聚乙烯塑料盆(直径 30 cm,高 20 cm),每盆装过 2 mm 筛的土 10 kg,Cd 添加量为 5. 00 mg /kg ,和过筛后的土混合均匀后装盆。试验设置 8 个处理,分别为单独的 Cd 胁迫处理(对照,CK)、Cd 胁迫下添加玉米秸秆处理(T2)、Cd 胁迫下添加生物炭处理(T3)、 Cd 胁迫下添加腐植酸有机肥处理(T4)、Cd 胁迫下添加海藻复合物处理( T5)、Cd 胁迫下添加玉米秸秆和海藻复合物处理( T6)、Cd 胁迫下添加生物炭和海藻复合物处理( T7)、Cd 胁迫下添加腐植酸有机肥和海藻复合物处理(T8),每个处理 4 次重复。其中,秸秆施用量为 250 g /盆,生物炭、腐植酸有机肥和海藻复合物施用量均为 10 g /盆,不同物料均与土壤充分混匀后装盆,平衡 7 d 后播种。各处理均基施 0. 4 g /kg 尿素和 0. 4 g /kg 磷酸二氢钾,于拔节期追施 0. 4 g /kg 尿素。10 月 10 日播种,每盆 6 穴,每穴 10 粒,30 d 后间苗至每穴 6 株,小麦生长期间通过称质量法维持盆中土壤水分含量在田间持水量的 70% 左右。

  1. 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 3. 1 株高和 SPAD 值 于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测定小麦株高,于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测定功能叶片( 倒 2 叶) SPAD 值,SPAD 值采用 SPAD - 502 叶绿素仪测定。

  1. 3. 2 光合色素、丙二醛( MDA) 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 取拔节期小麦功能叶片(倒 3 叶),剪碎、混匀后用于光合色素和 MDA 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 Chl) 和胡萝卜素 (Car),其 含 量 采 用 95% 乙醇浸提比色法测定。 MDA 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抗氧化酶采用 0. 05 mol /L pH 值 7. 0 磷酸缓冲液提取,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13]。

  1. 3. 3 光 合 特 性 于 灌 浆 期 ( 播 种 后 177 d) 9:30—10:30,采用 Li - 62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LI - CORInc. ,USA) 测定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 CO2 浓度( Ci)。测定时光照强度 为 800 ~ 1 200 μmol / (m2 ·s),叶室(2 cm × 3 cm)内设定温度为 25 ℃,采用开放气路,设定空气流速为 500 μmol /s。并计算气孔限制值( Ls) 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Ls = 1 - Ci /C0 ( C0 代表气孔中 CO2 浓度为 420 μmol / mol);WUE = Pn /Tr。

  1. 3. 4 物质生产特性 分别于开花期和成熟期取地上部植株样品,并将成熟期样品分为籽粒和茎叶两部分,置于 105 ℃杀青 30 min,80 ℃烘至恒质量,测定干质量,并按下列公式计算以下参数:花前同化物积累量 = 开花期植株同化物积累量;总同化物积累量 = 成熟期茎叶同化物积累量 + 成熟期籽粒产量;花后同化物积累量 = 总同化物积累量 - 花前同化物积累量;花后同化物积累率 = 花后同化物积累量/总同化物积累量 × 100% ;收获指数 = 籽粒产量/ 生物产量[14]。

  1. 3. 5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收获前,调查每盆小麦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多于 5 粒者为有效穗;成熟期,收割每盆全部植株,分别脱粒,风干后称质量,计算每盆籽粒产量、千粒质量;各盆选取代表性植株 10 株,采用百分之一电子天平称穗质量,并在室内清查所有穗的粒数,计算穗粒数。

  1. 4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 2007 进行数据处理,SPSS 17. 0 进行方差分析,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土壤改良剂对 Cd 胁迫下小麦株高和 SPAD 值的影响

  由图 1 可以看出,T5 处理的小麦株高在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8. 8%、23. 3%、18. 8%、12. 7%和5. 5%;T3、 T4 处理的株高整体上在各生育时期也较高;T6 处理的株高在不同生育时期均最低(拔节期除外),分别较对 照 下 降 26. 6% ( P < 0. 05 )、23. 3% ( P < 0. 05)、9. 5% (P < 0. 05)、1. 3% (P > 0. 05)和 2. 1% (P < 0. 05);T7 处理株高整体上在各生育时期也较低;T2 处理在苗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 14. 1% 、18. 8% 和 16. 6%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显著高于对照,提高幅度分别为 9. 3% 和 4. 2% 。小麦叶片 SPAD 值在苗期和返青期均以 T5 处理最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 17. 2% 和3. 5%,在拔节期以 T4 处理最高,较对照显著提高 9. 1% ,且这 3 个时期均以 T2 处理最低,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均以 T2 处理最高。总体上,T5 处理可有效缓解 Cd 胁迫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T3 和 T4 处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Cd 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但与前者配合施用效果变差;T2 处理对小麦生育前期生长不利,但随生育期延长小麦长势渐好。

  2. 2 土壤改良剂对 Cd 胁迫下小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 MDA 含量的影响

  植物体内 SOD、CAT、POD、APX 是细胞抵御活性氧伤害的重要保护酶,它们在清除 O- · 2 、水和过氧化物,阻止或减少羟自由基形成,保护膜系统免受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3]。由表 1 可知,与对照相比,T2、T4、T5、T6 和 T7 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叶片 SOD 活性,增幅分别为 16. 6%、15. 6%、18. 9%、26. 2% 和 15. 5% ,T3 处理则显著下降 36. 6% 。所有土壤改良剂处理的 POD 和 CAT 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 POD 活性以 T3 处理降幅最大,为 44. 4% ;CAT 活性以 T4 处理降幅最大,为 58. 6% 。T2 和 T4 处理的 APX 活 性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提高幅度分别为 6. 5% 和 3. 5% ;T3、T6、T7 和 T8 处理均较对照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 43. 5% 、8. 2% 、18. 5% 和 50. 3% 。对于 MDA 含量,T2、T5 和 T8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 45. 7% 、5. 2% 和 14. 4% ,T3、 T4、T6 和 T7 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提高幅度分别为 9. 8% 、7. 0% 、33. 8% 和 24. 3% 。综上,T2、T5 和 T8 处理可提高 Cd 胁迫下小麦的抗性,从而促进小麦生长,且前二者主要通过提高 SOD 和 APX 活性来实现。

  2. 3 土壤改良剂对 Cd 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 2 可知,T5 和 T8 处理小麦叶片 Chla 和总 Chl 含量均较高,其中 Chla 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 6. 7% 和 7. 9% ,总 Chl 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 7. 1% 和 8. 9% ;T2、T3 和 T6 处理的 Chla 和总 Chl 含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Chla 含量降幅分别为 14. 1% 、14. 6% 和 30. 7% ,总 Chl 含量降幅分别为 13. 7% 、4. 8% 和 30. 4% ;此外,T7 处理的总 Chl 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降幅为 7. 9% 。T4 处理的 Chlb 和 Car 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提高幅度分别为 7. 2%和9. 6% ;T2、T3 和 T6 处理的 Chlb 含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 11. 5% 、7. 6% 和 29. 6% ; T2、T3、T6、T7 和 T8 处理的 Car 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降低幅度分别为 17. 0%、11. 8%、28. 0%、13. 3% 和 8. 1% 。综上,T5 和 T8 处理可提高 Cd 胁迫下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从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2. 4 土壤改良剂对 Cd 胁迫下灌浆期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由表 3 可以看出,T5、T6、T7 和 T8 处理小麦 Pn 均显 著 高 于 对 照,增 幅 分 别 为 44. 2% 、12. 58% 、 11. 2% 和 12. 2% ;T2 和 T3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 14. 0% 和 15. 0% 。T3、T5 和 T6 处理小麦 WUE 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 5. 3% 、3. 9% 和 3. 4% ;T2、T7 和 T8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 15. 4% 、12. 0% 和 10. 7% 。除 T3 和 T4 处理外,其余处理小麦 Gs 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为 10. 0% ~ 57. 7% ,以 T5 处理增幅最大。T5、T7 和 T8 处理小麦 Tr 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 38. 8% 、26. 6% 和 25. 5% ; T3 处理则较对照显著下降,降 幅 为 19. 1% 。T2、T5、T7 和 T8 处理小麦 Ci 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 12. 9% 、6. 5% 、5. 9% 和 3. 2% ;T6 处理则较对照显著下降,降幅为 4. 2% 。T2、T5、T7 和 T8 处理小麦 Ls 均较对照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 17. 5% 、9. 9% 、9. 1% 和 6. 0% ,其他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综上,T5 处理可显著提高 Cd 胁迫下小麦 Pn,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且主要通过提高 Gs、降低 Ls 来实现;此外,该处理的 Tr 和 WUE 也总体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2. 5 土壤改良剂对 Cd 胁迫下小麦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由表 4 可知,T4、T5 和 T7 处理的小麦花前同化物积 累 量 较 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 40. 7% 、 26. 7% 和 26. 6% ;其次是 T8 处理,也显著高于对照,增幅为 12. 5% ,其余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对于花后同化物积累量,T2 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幅为 21. 29% ,T4、T5 和 T7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 68. 93% 、23. 79% 和 60. 93% 。对于总同化物积累量,T2、T5 和 T8 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 5. 74% 、7. 23% 和 6. 65% ,T7 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花后同化物积累率,以 T2 处理最高,较对照增加 5. 68 个百分点;T4、T5、T7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分别降低 26. 41、11. 17、22. 36 个百分点。对于粒质量,以 T3 处理最高,其次是 T8 处理,二者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 13. 52% 和 7. 08% ,T6 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 12. 30% ,其他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对于收获指数,以 T3 处理最高,较对照显著增加 16. 52% ;T2 和 T6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 9. 14% 和 14. 16% ;其他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综上,T2 处理可促进小麦花后同化物积累,T4、T5 和 T7 处理对促进花前同化物积累作用效果显著,T3 处理对提高小麦的粒质量和收获指数效果较好。

  2. 6 土壤改良剂对 Cd 胁迫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5 可知,T5、T8、T3、T4 处理小麦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 26. 0%、8. 7%、6. 7%、 3. 8%;T6 和 T7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 8. 6%和7. 0%。对于穗质量,除 T7 处理较对照显著下降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为 1. 68% ~ 7. 14%,以 T5 和 T8 处理增幅最高。对于穗粒数,以 T8 和 T7 处 理 较 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5. 62% 和 14. 59%,其次是 T4、T5 和 T2 处理。对于千粒质量,以 T3 处理最高,其次是 T8 和 T4 处理,三者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 18. 09%、14. 28% 和 13. 86%。对于产量,以 T5 处理最高,其次是 T3 和 T8 处理,三者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30. 94%、21. 17% 和 16. 42%;T2、T6 和 T7 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8. 41%、19. 90%和 13. 06%。综上,T5 处理可促进 Cd 胁迫下小麦产量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增加;T3 处理促进产量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千粒质量的增加;T8 处理促进产量的形成主要归因于穗粒数的增加;T6 和 T7 处理产量降低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对 Cd 的吸收受土壤 pH 值、阳离子交换量 (CEC)、有机质含量以及离子间的作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土壤改良剂可改变这些因素,从而影响土壤中 Cd 的有效性及植物对 Cd 的吸收[15-19],故被认为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有效 Cd 含量和作物对 Cd 的吸收影响不尽一致,这与改良剂自身的性质及添加量有关[17]。本研究结果表明,Cd 胁迫条件下,海藻复合物可通过提高 SOD 和 APX 活性,增强小麦的抗性;并可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 Pn,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前期的研究证实,海藻酸钠寡糖可将水稻吸收的 Cd 更多地滞留在根部细胞壁中,并可提高非巯基蛋白、植物螯合肽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 Cd 毒害,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还可改善植物类囊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其光合效率[20-21]。魏晓等[22]研究显示,硅可减少土壤中 Cd 的移动和潜在移动,一方面,单硅酸可与 Cd 反应形成不溶性硅酸盐;另一方面,土壤 Cd 可被富硅物质吸附,从而降低 Cd 的移动性;此外,硅素还可增加水稻质外体和共质体中单硅酸的浓度,从而使大部分 Cd 积累在根部质外体中,有效降低 Cd 在水稻组织中的迁移。袁婷等[11]报道,纳米氢氧化镁可促进非酶类以及酶类等次生代谢物质的产生,从而增加作物的抗氧化能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海藻复合物,主要由海藻提取物(包括海藻酸钠寡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和矿质营养元素)、硅酸钠和纳米氢氧化镁复配组成,这可能是其促进 Cd 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然而,本试验对土壤 Cd 的赋存形态未作解析,海藻复合物对土壤中 Cd 形态及迁移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表明,生物炭本身是一种良好的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剂,可增加土壤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提高土壤中各种离子的交换能力和 pH 值,其对土壤中 Cd 赋存形态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CEC、pH 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来实现[16-17]。腐植酸是一种带电荷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胶体,含有羧基、酚羟基和氨基等活性官能团,对很多离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关于腐植酸对重金属的影响,目前有 2 种观点:一种认为,腐植酸的添加,可使土壤对重金属的吸持能力增强,从而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可给性和毒害程度;另一种则认为,低分子质量腐植酸可活化土壤中的 Cd,从而促进植物对其吸收。是钝化还是活化土壤中的 Cd,主要取决于其组分和土壤环境条件[23]。从本试验结果来看,生物炭和腐植酸有机肥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Cd 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可能与其增强土壤对 Cd 的吸持能力、降低其毒害有关。然而,本试验条件下,海藻复合物与生物炭或腐植酸有机肥配合施用效果不及海藻复合物单独处理,且产量降低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降低,其原因还不是很清楚,是否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还有待进一步考究。此外,本试验中,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生育前期生长不利,但随生育期推进小麦长势渐好,可能与秸秆腐熟前期微生物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氮,与小麦生长氮需求存在竞争关系有关,后期随着养分及有机物质的释放[24],小麦长势逐渐转好。——论文作者:张运红,和爱玲,杨占平* ,郑春风,张洁梅,杜 君,骆晓声,潘晓莹,薛毅芳

  参考文献:

  [1] 夏运生,王凯荣,张格丽. 土壤镉生物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3):272-275.

  [2] 贾夏,周春娟,董岁明. 镉胁迫对小麦的影响及小麦对镉毒害响应的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 (4):786-792.

  [3] Xu X,Zhao Y,Zhao X,et al. Sourc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s of a rapidly industrializing area in the Yangtze Delta of China [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14,108:161-167.

  [4] 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R/OL]. (2014-04-17) [2018-04-20]. http: / /www. mlr. gov. cn /xwdt /jrxw/201404 /P020140417573876167417. pdf.

  [5] 贾乐,朱俊艳,苏德纯. 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10):1992-1998.

  [6] 罗惠莉,王宇霖,周思,等. 生物炭基调理剂对水稻镉吸收 的 影 响[J]. 环 境 工 程 学 报,2018,12 ( 4 ): 1190-1197.

  [7] 刘秀珍,马志宏,赵兴杰. 不同有机肥对镉污染土壤镉形态及小麦抗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4,28 (3):243-247,252.

  [8] 王秀梅,安毅,秦莉,等. 对比施用生物炭和肥料对土壤有效镉及酶活性的影响[J]. 环 境 化 学,2018,37 (1):67-74.

  [9] 李冬香,李光德,张华,等. 硅作用下镉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 (36):84-90.

  [10] 张运红,杜君,和爱玲,等. 海藻酸钠寡糖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镉吸收分布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29(6):1-6.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