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推动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对策研究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12-16

  摘要 传统生态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建设现代化的区域生态农业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其核心的要义就是立足新的起点,充分发挥乡村良好的环境与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农业产业化,同时赋予精耕细作的传统生态农业的新内涵,着力提高“五化”水平与全面提升“五率”效应,即提高规模化开发、机械化劳动、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经营、智能化管理水平; 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污染防控率。以此形成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为基本内核的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富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家园建设。本文分析了创立并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园区的技术经营体系的发展前景; 阐述了构建并提升现代循环农业集成技术与开发体系的具体举措; 提出了加快推进乡村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若干对策。

推动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转型升级; 主要思路; 发展对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生态农业要如何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不仅是一个高起点探索产业方向优化的重要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全方位提高农业转型升级实效的系统工程。为此,要结合区域“三农”发展实际,应用生态经济经营学原理与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技术,吸取并传承传统生态农业的精华,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技术平台与集成开发体系,尤其要优化创立复合生产模式与系列配套技术。在传统生态农业基础上,优化科企协同创新与持续创业的特色农业布局,创立并构建平台与载体,实现优良品种与种养产业、特色产品与加工工程、废弃物质与循环利用、先进设施与节约资源、污染防控与环境友好、协同创新与开放经营的绿色共享发展目标,以求立足新的起点,拓展新的领域、实现新的跨越。

  1 立足新起点: 创立并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园区技术与经营体系

  建设区域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区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其核心的要义就是立足新的起点,充分发挥乡村良好的环境与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生态化与生态农业产业化,同时赋予精耕细作的传统生态农业的新内涵,着力提高“五化”水平与全面提升“五率”效应,即提高规模化开发、机械化劳动、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经营、智能化管理水平; 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污染防控率[1]。以此形成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 为基本内核的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富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家园建设,为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众所周知,广大乡村尤其是地处边远的山区,人口较少地也相对较大,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更是令人赞叹。立足发展新起点制定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与核心示范园区建设的规划,其根本目的在于: 着力探讨新时期如何结合乡村或者偏远山区农村实际,以搭建山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载体,实施人才聚合、项目聚集; 合作创新,协同创业; 优化整合,强化攻关; 项目带动、产业引领等环环相扣的发展战略与复合举措,力求实现新的跨越。

  就发展思路而言,注重把握好“一条主线与三个层次”: 即围绕乡村( 山区) 农业与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这条主线,按照三个层次铺展,其一是农业产业层面的绿色发展。注重优良品种与便捷有效技术结合; 注重大田耕作与大棚设施生产结合; 注重传统养殖与智能设施经营结合。其二是产品加工层面的转型升级。注重加工工艺与区域特色品牌产品; 注重增值开发与相关工艺技术突破; 注重园区 经营与集成示范引领作用。其三是休闲观光层面的优势发挥。注重合理引导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服务功能结合; 注重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

  就园区建设而言,必须把握好“一个主体与四项内容”: 即围绕优势互补与生态农业经济园区这个主体,提升偏远山区乡村生态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四项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立绿色种植与综合开发园区; ②构建健康养殖与优质产品基地; ③打造加工增值与便捷物流平台; ④集成观光功能与新型农村建设。与此同时,要注重三个有效保障: 即有效保障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紧密结合; 有效保障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的紧密结合; 有效保障产业经营与农民增收的紧密结合。力求起到两个引领作用: 一是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园区,为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及其示范开发,为科技创业促进三产融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边远山区乡村规划建设与优化经营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园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系统探讨种植与养殖、种地与养地优化配套的技术模式及其高效经营机制。以福建山区为例,其虽地处偏远,但山清水秀,不仅农业生物资源丰富,而且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在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时下,人们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与创新性的规划,统筹思考区域绿色经济与共享发展的重大战略,即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协同观念以及实践作为。开展山区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园区建设实践,就是要注重探索并有效解决农-林-牧-菌-加业规模化生产中如何消纳有机废弃物,使之循环利用,促之变废为宝。富有实力的正大公司将与福建省相关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在闽北浦城县创立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园区,其重要的亮点在于对绿色农业内涵把握,促进高产优质的规模化生产,促进环境友好的绿色化经营,促进资源节约的循环化开发。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而深刻体会到,集成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与先进设施装备,构建具有农业工业化生产水平的科技创业园区,促进产业链接开发,实现生态农业高值化于农业发展生态化。这就要求人们要集思广益,聚集智慧,力求优化设计产业链接,着力构建技术经营体系,完善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管理机制。科学规划与示范建设闽北山区( 浦城) 生态农业经济园区,力求积极探索山区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供应侧的改革,在深入实践富有福建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奋力拼搏,协同创新,开放创业,共享绿色,为建设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拓展新领域: 构建并提升现代循环农业集成技术与开发体系

  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创立了许多新的生产模式,也积累了许多新的经营经验。其中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就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就理论意义而言,现代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利用的生产方式,其是以优化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与转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质为主要特征,达到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耗增收、环境友好的目标,促进现代绿色农业和美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2,3]。就其主要内涵而言,现代循环农业就是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应用农牧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构建多层次实用型的高效生产体系及其经营实践。要着力深化拓展多功能型的现代循环农业,必须注重“减量化、循环化、再生化、可控化”的有效链接,力求有效减少废弃物与减少污染物的目的,实现农业增量提质,生产增效节支,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同时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绿色家园[2]。

  研究表明,新时期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必须合理拓展与发挥农业的多样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与高效经营体系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多功能型现代农业,则要注重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农业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循环农业的生产技术体系并创立有效经营模式。要着力开发生产功能,优化发展高优农业; 要着力开发生态功能,优化发展绿色农业; 要着力开发景观功能,优化发展观光农业; 要着力开发生活功能,优化发展健身农业; 要着力开发示范功能,优化发展园区农业[3,4]。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发展多功能型的现代循环农业,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多功能型现代循环农业也是一项新兴产业,更是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版本。其创新要义在于: 要实现“五新”并进与“五化”并举,即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新机械集成应用,同时注重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很显然,创立与发展多功能型的现代循环农业尚处于探索阶段,既没有现成的开发模式,也也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农村与农业的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的进行区域或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与核心基地安排。同时各地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相关部门要强化扶持力度。不可否认,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之时,人们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受损、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农业的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与品质,而且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效融入生产-生活-生态的要素,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尤其是要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作为重要突破口,同时要着力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产出率作为发展多功能型现代循环农业的关键技术环节与重要发展方向[1-4]。在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过程,要注重总结经验,优化接口技术设计,细化不同环节链接,精化多样功能发挥,形成一体经营优势。就生产实践而言,现代循环农业的多功能型主要体现 4 个特征: 生产高效性,在农业生产与经营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包括废弃物质往复多层的开发利用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源节约性,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重点,设计有效链接的环节,充分利用农牧结合的优势,实现合理转化与综合开发,实现节能减排与降耗增收的目的; 环境友好性,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减少废弃物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2-4]; 发展持续性,力求通过多功能型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创立,使农业生产增效节支,农民创业增收致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实现,全面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提升质量,这无疑是现今农业供应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传统生态农业向现代多功能型循环农业深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此,各地政府与科研部门要切实加强相应政策引导与配套技术实施,有序推动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发展。要注重把握 5 个方面对策: 一是要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布局产业生产基地。要农业依照农业生产的多功能性和循环农业的实效性,由相关部门牵头制订多功能型现代循环农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要结合农村发展,实施流域治理; 安排产业布局,扶持龙头企业; 合理配置资源,建设美丽乡村。二是要集成创新技术,实施集约化标准化推广。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要注重资源统筹利用,优化循环路径; 要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实施有效链接,要注重接口优化安排,提高利用效率。三是要促进过程融合,实现种养加产业的对接。要发展多功能型现代循环农业,不仅要实现在第一产业内生产要素的高效循环,更要注重生产要素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的有序循环与高效利用; 其生产要素不仅要在种养业内进行有效循环,而且要注重在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之间的有效链接与良性互补,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四是要依托项目带动,推动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实践表明,多功能型现代循环农业是闭合性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要注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主线清晰; 突出经营体系合理搭建,有序联动; 依托引领项目带动实施,科企协同。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优化链接循环节点,使农业生产不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下一道生产程序的主要原料,构建多次循环利用链接载体,开发系列产品,形成闭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开发模式,力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污染防控率。人们通常所倡导的融合发展,就实践意义而言,其并不是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或者是无序堆积,而是要环环相扣并起到有效或者优化叠加的放大效应。五是要加强样板示范,实施集成创业技术推广。因地制宜的推进多功能型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其无疑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更是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做好集成推广工作,将会面临诸多技术以及机制方面的制约甚至阻力与种种困难。就此,必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要深化认识,依靠群众,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二要整合资源,整合技术,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三要减少污染,优化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产品优质率,污染 防 控 率,以求不断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和 竞争实力[2-5]。

  3 实现新跨越: 加快推进乡村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若干对策

  近年来,人们在喜获丰收之时,也切实关注到不少地方农业发展要着力解决普遍存在的废弃物量大、循环利用少、资源浪费大、乡村污染多等问题。就实践意义认识,现代循环农业具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优势,有利于增量提质,提高效益; 有利于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有利于防控污染,环境友好。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出许多新变化与新情况。如何取得新的进展与新的跨越? 必须突破制约瓶颈,创立新机制; 必须突破传统模式,创立新技术; 必须突破经营障碍,创立新平台。目前是无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还是联合经营的组织化水平,都与现代农业新形势和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存在比较大差距[6-7]。2016 年中央 1 号文件强调,要注重农业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创新现代循环农业。其重要意义在于,鼓励科技工作者与创业实践者不断拓展生态农业新领域,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以科技兴农带动转型升级。在新的时期,要为传统生态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内容,在注重高产优质水平提升之时,要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发展模式创新及其集成应用。笔者认为,必须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便捷生态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传统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生态农业朝现代化与绿色化方向持续发展[6]。

  就发展对策而言,要加快推进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与增量提质,需要有效把握以下八个重要工作环节: 一是优化并发挥要素集聚作用,培育集约化规模经营主体。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实施项目带动,扶持家庭创业,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基地布局,细化产业化与社会化分工。其重点内容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与骨干经营队伍,注重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集成优势,引领带动小规模农户集成开发,形成具有高效生产能力、保证质量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产业开发系统与市场综合经营主体[6]。二是创立并完善绿色家庭农场,搭建规模化创业运作平台。要引导农村专业大户创立不同生产形式与绿色经营内容的规模化家庭农场。将种养生产大户与乡村家庭农场作为绿色化的经营主体,承担着优质化绿色农产品生产任务并发挥集约化的产品生产的功能,有效的放大小规模农户高效集成生产的集成创业效应。三是依靠科技创新与集成应用,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注重引导农村经营主体或者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集成应用先进科技和便捷化的设施,增加先进技术装备与资本运作要素投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与智能化水平。四是创新多功能生产经营机制,促进传统型产业转型升级。要因地制宜的组建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发挥乡村过农产品经营流通协会聚集作用,发挥其有效带动散户、实施技术集成、促进农企合作、有序联接市场的聚合功能,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五是组建农业龙头企业联合体,提高集团化开发经营成效。面对强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力,要加强农业供应侧的改革,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尤其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创立或者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让“公司+农户”的复合经营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起到稳定的聚集作用,更多地或更好的农产拓展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的功能,为广大农户有效的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生产性服务。六是实现全程化资源要素集聚,提高绿色型综合生产实力。要注重发挥农业生产生态化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综合效应,建立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产业园区,通过营造和发挥生产-生活-生态复合集聚功能,使之成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基地和平台,加快推动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绿色型高优农业的综合发展实力。七是发展多功能现代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与保护效率。以乡村家庭农场为基本单元,按照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乡村建设的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注重“三生”统筹兼顾,讲求“三益”优化发挥,合理优化结构布局,集成多样要素链接。实现种养产业结合,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有效促进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控区域环境污染,保障产地环境质量,集约生产绿色产品。八是注重实用性先进科技培训,提升生态化集约生产水平。围绕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目标,结合乡村农业生产实际,优化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与不同途径,加大对不同行业的农民技术培训,让更多的新型农民接受新的知识与新的技术,使更多的科技成果或者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的提高农民科技创业的实力,提高生态化集约生产的开发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6]。

  很显然,没有良好生态,就没有高效的绿色农业,没有农业,就没有实质性生态保护。传统生态农业的转型出路同样是在于现代化,现代生态农业必须推进集约化绿色生产、规模化综合开发,智能化过程管理,信息化标准经营,品牌化产品加工,力求全面推动传统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6-8]。

  现代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循环利用环节,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二是要创立技术体系,科技创新引领创业,统筹各种经营模式的协同效应,使其充分发挥统筹组合之后的最大生产能力。现代生态农业集约生产与规模经营不是盲目追求单一的“规模”,更不是越大越好,盲目扩张,而应注重对现代生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把握,以实际成效来验证生产要素( 土地、投入、素质、科技、机制等) 的配置是否合理[6-8]。针对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实际,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要因势利导构建集成型技术体系。对农业规模经营而言,其不仅仅是土地集中规模经营,而且要从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来设计现代生态农业高效经营模式与集成开发体系。农业规模经营不仅是要创造条件鼓励土地向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流转,而且在产前、产后和产中其他重要环节,都应当注重现代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层面经营要素的有效性链接与规模化开发[6-7]。

  现代生态农业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聚集的成长过程,其要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业工业化、城镇一体化进程中逐步完善并积极稳妥地探索,积累经验,健全机制,示范引领,加以推进[6-7]。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核心要素在于注重“三生统筹”与注重“三个安全”,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要素的统筹协调,同时要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要着力扶持产业,就地创业; 要着力建设农村,聚集人才; 要着力统筹协调,创新引领[8]。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也是相互促进的。为此,必须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索新模式,建立新机制,实现新跨越,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综合目标。 ——论文作者:刘朋虎1 仇秀丽2 翁伯琦2 张艳芳2

  参考文献

  [1]翁伯琦,张伟利,赵雅静.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J].台湾农业探索,2015( 2) : 11-14.

  [2]翁伯琦,张伟利.如何发展现代循环农业[N].中国环境报,2014- 10-21.

  [3]季昆森.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大有可为[N].经济日报,2014- 04- 25.

  [4]经日.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大有可为[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17: 49.

  [5]刘晓军.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大有可为———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季昆森[J].科技日报,2015-01- 05.

  [6]翁伯琦,张伟利.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有哪些路径[N].中国环境报,2014-02-27.

  [7]李中华.加快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N].光明日报,2013 -09-20.

  [8]翁伯琦,赵雅静,张伟利,等.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家庭农场经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7( 3) : 1- 5.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