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成效及措施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12-14

  摘 要: 距离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黑龙江省通过产业扶贫,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促进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畜牧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的特色产业其发展具有地域优势,为了分析畜牧产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和如何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笔者分析了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的模式和成效,并指出畜牧产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畜牧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提高贫困人口参与畜牧产业发展的能力等措施来完善黑龙江省畜牧产业扶贫。

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成效及措施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畜牧产业; 精准扶贫; 模式; 优化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制定一系列扶贫开发计划,经过 40 年的努力,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也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扶贫开发在经历了粗放式、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后,贫困人口的数量逐渐下降,但剩余贫困人口的扶贫难度却越来越大,致贫的原因越来越复杂,因此国家开始积极探索新型的扶贫模式。2015 年 6 月份,习近平同志到贵州省视察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 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还剩 3 000 万元左右,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中,党的十九大召开又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注入一道强心剂,坚定了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是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同志强调产业扶贫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贫困地区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脱贫需要、适应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 2016 年 11 月 23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对产业扶贫做了重点说明,并提出了农林种养产业扶贫工程,重点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畜牧业扶贫等措施。

  黑龙江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拥有发展农业、畜牧业 得 天 独 厚 的 优 势。黑 龙 江 省 委、省 政 府 于 2016 年10 月份制定出台了《关于把畜牧产业培养成为振兴 发 展 战 略 产 业 的 指 导 意 见》,并 确 立 了 到 2020 年黑龙江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力争达到 50%,增加值占全省 GDP 比例 5%以上。黑龙江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式积极支持畜牧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畜牧产业,从根本上保证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1 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黑龙江省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兼顾各方利益,科学选择扶贫产业,构建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1]。

  1. 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通过唤醒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将畜牧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创新联带机制和帮扶机制,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模式[2]。在畜牧产业精准扶贫上,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协作、贫困户参与的形式,开展特色养殖,形成市场稳定、带动作用明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五方种猪场是省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在勃利县通过县农业部门申报被批准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项目参与企业。按照县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工作要求,将项目建设与扶贫攻坚对接,通过扶贫办识别帮扶带动杏树乡大西村、东兴村 215 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2017 年底每户分红 530 元。谷实集团利用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资金,在杜尔伯特县建设的谷实生猪养殖项目,为 3 147 户贫困户分红 278 万元。林甸县引进的河南牧原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在林甸县建设年出栏 300 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基地。2017 年带动贫困户 3 465 户,占全县现有贫困户总数的 85%。2018 年将剩余的贫困户全部纳入牧原生猪养殖收益产业助贫项目中。

  1. 2 “托牛入场”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发展奶牛产业参与精准扶贫,探索“托牛入场”脱贫模式。贫困户每头牛自筹 2 000 元,每户不超过 2 头奶牛,信用联社用扶贫贷款资金为牧场购买扶贫奶牛,每头贷款 10 000 元,不足资金由牧场筹集。贫困户把奶牛交给龙头企业代养,实行全托养的方式,全部管理和生产费用均由牧场主承担,贫困户不参与管理,牧场按月返还贫困户固定收益,每头牛每年给付贫困户不低于 2 000 元收益,返还期限为 4 年。促进贫困户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创脱贫的新路径[3]。

  坐落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的润琦集团、晟茂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托牛入场”。2016 年至今共通过 “托牛入 场”项 目 落 实 奶 牛 2 765 头,带 动 贫 困 村 48 个,贫困户 2 739 户,促使入场贫困户年收入增加 3 000 元以上,从而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目标。

  1. 3 鼓励“N-1”的运营模式

  在黑龙江省贫困农村地区,有一些贫困户拥有养殖基础,很多贫困户养殖鸡、鸭、鹅,也有一些富裕的农户养殖生猪、羊、牛等,但是都没有形成规模,养殖方式分散,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创造的经济效益有限,无法从整体上惠及村内贫困群众。“N-1”的运营模式也叫“贫困户+合作社”,就是鼓励具有养殖基础的农户进行自主联合,组成 1 个养殖合作社。采用 “N 个贫困户-1 个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将贫困户的养殖资金、政府给予的养殖业扶持资金、劳动力进行捆绑,扩大养殖规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获取劳动收入的机会,带动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

  绥化市兰西县奋斗乡团结村 60 户养猪贫困户成立了团结村东北民猪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市场优势和科技优势,带动养殖绿色生态民猪,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兰胜草业和大辉牧业发挥其市场优势和科技优势,先后组建了两个牧草种植合作社和青贮玉米种植合作社,215 户贫困户把土地交由合作社经营,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经营利润分红。保证亩均比种植玉米增收 300 元以上。

  1. 4 建立“1+N”主导产业联营模式

  “1+N”主导产业联营模式与“N-1”运营模式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带领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区别在于“1+N”主导产业联营模式强调带动,“N-1”运营模式强调产业发展的集聚。由此可见,“1+N”主导产业联营模式是指“一个合作社+N 个贫困户”,即一个合作社可以招聘没有养殖基础的贫困户以资金或者劳动力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用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贫困户积攒养殖经验与资金,实现双赢。

  2018 年,黑河市孙吴县肉鹅养殖项目扶持 4 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鹅雏 15 万只,带动 200 户贫困户,增收 300 万元。大庆市林甸县采取以“乐尔”加工龙头为牵动,以种兔良种繁育为依托,建立肉兔养殖合作社,扶持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从事肉兔育肥养殖。通过仔兔养殖推进大产业持续稳健发展,实现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持续脱贫致富增收。依安县成立大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肉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肉兔肉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肉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投资 4 225 万元,带动 14 227 人脱贫。

  1. 5 企业统一供种,农户分散饲养模式

  黑龙江省积极推进畜牧散户养殖,提高贫困农户产业发展参与积极性。根据本地区自身优势条件,发展特色养殖,采取“企业统一供种、农户分散饲养”模式,实现利益的增收。

  绥化市的海伦市发展大鹅产业扶贫项目,县里为每户贫困户无偿发放鹅雏 30 只,每个贫困户养殖 50 只为标准,每只扶持 20 元,单户政策扶持上限不超过 1 000 元。2018 年共发放扶贫鹅雏 48. 84 万只。绥棱县大鹅养殖项目为 911 户贫困户增收 182 万元。鹤岗市萝北县实施家庭养鸡项目,全县 283 户贫困户共养鸡 3 万多只,增收 72 万元。

  2 黑龙江省畜牧业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

  2. 1 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贫困地区依靠自身独特优势进行种养结合,实施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畜牧产品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养殖户收入,同时也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4]。

  据统计,2017 年畜禽市场需求较高,价格也相对较高,生猪平均价格保持在 14. 39 元/ kg,生猪生产从仔猪的引入到出栏总成本大约在 1 439 元/头,纯收益大约在 719 元/头,牛、羊、家禽市场价格较为良好,贫困农户养殖增收效果显著,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2 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

  受年龄、自身素质以及家庭状况的影响,部分贫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受到限制。由于畜牧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不高,解决了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一方面劳动者在畜牧业企业就业,可以掌握一些专业的、科学的养殖方法,辅助他们在自己家中发展小型养殖业; 另一方面还可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内生性需求。

  通过加强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培养特色养殖,发展畜牧产业,可促使贫困人口增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2015 年,围 绕“两 牛 一 猪”及 特 色 种 养 业,在 28 个贫困县安排了 33 个产业扶贫项目,可直接带动 9 800 户贫困户、3. 5 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间接带动项目区 9. 8 万农村人口增加收入[5]。

  2. 3 实现贫困人口持续增收

  产业扶贫是解决贫困户持续脱贫的根本出路。黑龙江省畜牧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政策的融合,通过畜禽养殖拓宽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来源,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据统计,2018 年黑龙江省通过养殖大户或贫困农户入股村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村 349 个,贫困户 32 900 户,参与畜禽养殖贫困农户年均收入提高 1 213 元。黑龙江省养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效果显著,由 2016 年户均增收 803 元,增加到 2017 年的户均增收 1 234 元。《2018 年黑龙江省畜牧工作要点》中提到,要深入推进畜牧业扶贫工作,发展“两牛一猪一禽”产业,在所有项目全部实施后,可拉动黑龙江省更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3 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1 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

  畜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拉动,龙头企业可以为畜牧产业提供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渠道,为黑龙江省畜牧产业提供最新的食品安全检验监测等技术,帮助黑龙江省畜牧产业优化升级,使畜牧产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化、体系化,更加具有可持续性; 但在黑龙江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十分有限,辐射范围有限,黑龙江省吸引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厂的政策也不够完善,带动畜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

  3. 2 贫困地区畜牧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

  一项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领头人,黑龙江省畜牧产业的发展也是一样,它需要具有带头作用的合作社或公司为该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资源、目标、策略进行整合分析,形成组织规模; 但在黑龙江省贫困地区,由于资金、规模等限制,畜牧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大多是由大型散户进行畜牧饲养,缺少加工、销售环节。在农产品的信息化处理上,农村地区“互联网+农业”还没有完全起步,大多数贫困户家里没有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同时村委会也缺少组织农畜产品集中加工、对外销售的能力,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能力有限。

  3. 3 农村地区贫困群众发展畜牧产业的能力有限

  在黑龙江省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畜牧产业的能力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畜牧产品的安全监管越来越严格,畜牧业发展的利润变小,同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技术的掌握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2) 农村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大多数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农村的人数较多,留守老人习惯单家独户的养殖方式,对于畜牧业的发展缺乏先进的见解,在畜牧产业的发展中只能提供劳动力支持,收入的稳定性较差,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3) 农村贫困地区“等要靠”的思想严重。国家实施的惠民政策为贫困户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资金的帮扶,使一些贫困人口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通过劳动自主脱贫。

  4 黑龙江省完善畜牧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措施

  4. 1 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是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畜牧产业扶贫要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强化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提高畜牧产业扶贫效果。提高产业化扶贫成效,必须引入外力、激活内力[6]。

  相关期刊推荐:《黑龙江畜牧兽医》是由黑龙江省畜牧局、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畜牧兽医科技期刊。设有:畜禽生产、草原与饲料、兽医临床、特种养殖、专论与综述、基层园地、防疾聚焦等栏目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政策指南、聚焦报道、市场分析与预测、企业报道、奶牛肉牛、绿色养殖、畜产品加工以及临时开设的栏目。

  首先,黑龙江省应结合“两牛一猪一禽”工程,瞄准产业链完善、价值链延伸等环节,在培育和壮大本土畜牧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吸纳贫困户参与,使之有稳定收入。通过内外发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引进知名度高、技术先进、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提高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支持畜牧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帮扶机制,实现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个人收入增加“双赢”的结果。

  其次,以政策引导、技术支持、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支持农民组建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改变一家一户在与企业或市场对接中的弱势地位,保护养殖户的合法利益。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行业自律的方式规范农户养殖行为,推行统分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养殖农户提供全程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政府应积极扶持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养殖场( 大户)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资金、项目以及优惠政策上予以扶持,使其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使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素质和效益双提升,实现持续增收。

  4. 2 构建畜牧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构建畜牧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提高黑龙江省畜牧产品的竞争力。

  首先,黑龙江省要利用好现有涉牧政策,争取将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到畜牧产业扶贫中去; 可以给予大型畜牧场一定的补贴与减免政策; 安排畜牧业有关项目时,重点向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县倾斜,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降低补贴门槛。同时加大监督检查,预防借扶贫之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为贫困户畜牧脱贫提供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7]。

  其次,加大畜牧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贫困户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抵御风险能力有限。一方面需要政府持续的资金投入,面向贫困县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强对项目农户的扶贫资金支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不断输血产生造血功能,巩固扶贫成果,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另一个方面,通过推动金融创新支持畜牧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省农业担保中心,为畜牧生产贷款担保,解决农户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为畜牧产业扶贫争取更多的贷款支持。同时,积极引导扶贫农场、养殖户参与养殖业保险,确保养殖利润不受疫病和灾害的影响,有效降低养殖业风险。

  最后,构建先进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黑龙江省畜牧产品的竞争力。在技术上,鼓励黑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院( 所) 的专家下乡指导,并设立实验室进行实地研究,建立强大的防疫检疫支撑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防疫检疫网络,设备齐全,人员到位,并在安全监测技术上要提高要求,及时更新国内与国外的检疫标准,并严格执行。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关键环节的使用监管,有力保障了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

  4. 3 提高贫困人口参与畜牧产业发展的能力

  畜牧产业精准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吸收更多农户参与畜牧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产业扶贫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首先,在考虑当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鼓励农户参与畜牧产业的发展,体现农户的主体地位。采取鼓励与尊重的方式,多与贫困户交流,更新村民的养殖观念,激发其参与的主动性。给予贫困农户更多的发展机会,尽量满足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使贫困人口挖掘出自我价值,最终自主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其次,通过培训,提高技能。畜牧产业扶贫项目农户的技术掌握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生长速度以及项目收益。当地政府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依托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组成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以贫困县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实用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贫困户素质。

  最后,跟踪服务,技术指导。积极创新培训服务方式,确保对贫困养殖户技术服务常态化。在组织培训的同时,结合扶贫措施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联系卡制度,落实技术帮扶责任,及时解决贫困户养殖的困难,扶持带动农户积极发展养殖业,平稳、安全生产。——论文作者:杨秀丽1,2 ,孙正林1*

  参考文献:

  [1] 高春超、刘赛等. 基于扶贫角度的阜平县畜牧产业 SWOT 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20) : 45-51.

  [2] 薛立伟,闫紫谦,董新英.黑龙江: 龙头企业助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EB /OL].中国畜牧兽医报( 2017-04-23) [2018-05-21]. http: / /www.chinacoop.gov.cn /HTML /2017 /04 /23 /114871.html.

  [3] 黄春英.黑龙江: 72 个畜牧项目助贫困户增收 1500 余万元[EB / OL]. 黑龙江日报( 2018 - 01 - 29) [2018 - 05 - 27]https: / / heilongjiang.dbw.cn / system /2018 /01 /29 /057916219.shtml.

  [4] 马铃,刘晓昀.投入低还是效率低: 贫困农户畜牧业收入低的原因剖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 12) : 23-30.

  [5] 薛立伟. 黄建盛在绥化调研时强调 坚持产业扶贫多措并举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EB /OL].黑龙江日报( 2016-07-05) [2018 - 11 - 18]. http: / /www. hlj. gov. cn / zwfb / system /2016 /07 /05 / 010780874.shtml

  [6] 杨凯丽,方热军.试论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与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 30) : 215-217.

  [7] 季晓明,卢冬梅,王芳等.充分发挥畜牧业扶贫优势助力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J].北方牧业,2017( 12) : 13-14.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