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刚刚召开的江西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吹响了江西绿色崛起、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进军号。全省上下正全力投入到绿色崛起的具体行动之中。绿色生态农业,既是江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是江西农业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准确描述绿色生态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江西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江西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建立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培育绿色生态农业文化; 健全绿色生态农业法律法规; 构建绿色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推广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实施绿色生态农业政策扶持; 建立绿色生态农业保险机制,对当前实现江西绿色崛起具有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绿色崛起; 绿色生态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西省
当前,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十二五”期间,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支持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被政府提到议事日程[1]。可以说,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普通消费者,对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都高度关注。2015 年 5 月 20 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8 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5—2030 年) 》进一步指出,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要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没有农业的绿色发展就不会有整体经济的绿色发展,这深刻凸显了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和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价值[2]。
江西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有着生产绿色食品、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目前,江西已经进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新常态倒逼产业升级、国家战略叠加支撑拓展战略优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孕育发展潜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提升发展环境、业已形成的强劲发展势能助推发展动力[3]。深入贯彻“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对于江西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绿色崛起的提出,为江西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绿色生态作为江西省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只有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扬己之长,全力推进绿色崛起,才会后来居上[3]。2014 年,国家批复江西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志着江西绿色崛起迎来了宝贵的历史发展机遇。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其实质是走绿色、循环、低碳、安全、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小环境代价、最合理资源消耗的有机统一[3]。因此,可以说,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是江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
一、准确把握绿色生态农业的内涵
绿色生态农业,实际上是由“绿色+生态+农业”几个名词叠加而成。要真正理解绿色生态农业的含义,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 1986 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包建中研究员首先提出来的,之后,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描述和研究,尤其是 2003 年 10 月,在“亚太地区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市场通道建设” 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绿色食品协会首次在公开的国际会议场合提出了“绿色农业”的概念[4]。目前,关于“绿色农业”这一概念的讨论很多,从本质上说,我们倡导的绿色农业模式是用绿色农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赋予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5]。
“绿色生态农业”即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产品安全( 包括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 、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对农产品安全及对农业多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延伸了价值链,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绿色生态农业的内在特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 1) 绿色生态农业就是资源节约型农业。资源节约主要体现在两点上: 一是节地,即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节水,一方面,绿色生态农业打造“四季常青”的绿色景象,一年四季地面都是被“绿色”覆盖,显著地减少了水分蒸发,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 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先进的“绿色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起到了“节水”的效果[6]。它主要包括发展多熟种植,提倡立体多层农业,采取先进的灌溉制度、灌溉技术和科学的施肥制度等,是一种节时、节地、节水、节能、高效、低耗的农业发展模式[7]。
( 2) 绿色生态农业就是环境友好型农业。绿色生态农业要求各种农业活动要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建立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包括减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改进种植养殖技术,发展农业生态工程、健康养殖工程、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工程,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8-9]。
( 3) 绿色生态农业就是生态保育型农业。生态保育主要是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其它学科的技术来维系生态系统功能,“保育”包含了“保护”与“培育”两个内涵[10]。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保存与维护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还能恢复、改良、重建和培育已退化的生态系统。
( 4) 绿色生态农业就是经济高效型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不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育生态,而且兼顾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一是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广阔,消费者比例逐年递增; 二是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稳定且较高。与此同时,绿色生态农业还提升了农业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有效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全面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事实证明,绿色生态农业正在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11]。
绿色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持续农业、低碳农业等多种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是在它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是农业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或者可以认为,绿色生态农业就是多种绿色、生态农业的“组合体”、“综合体”,是各种绿色、生态农业模式的“总称”。具体来说,绿色生态农业还包括以下绿色、生态农业的具体模式:
( 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 20 世纪 80 年代所推崇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对生态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对应产品是原生态产品,无产品标准( 个别非但不是营养食品还可能是有毒食品) ,无法与商品市场对接,产品的价值链在此终结,其市场价值得不到体现,产量不高,发展缓慢[12-13]。
( 2) 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指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延伸产业价值链,节约资源,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真正做到把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去,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15]。
( 3)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农业发展的方向,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它排斥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不允许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的投入,采用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保障农业生产体系的持续稳定。该模式综合效益不高,仅能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忽视了急剧增加的人口对农产品需求的现状[12-13]。
( 4) 持续农业。持续农业要求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不仅能“持续满足目前和世世代代的需要”,而且要“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恰当,经济上有活力,社会上能接受”。“持续农业”虽然在观念上强调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缺乏明确的标准体系和产品目标,其综合经济效益也不高[16-17]。
( 5) 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一种生物多样性农业,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征,以提高碳汇能力和减弱碳源能力为突破口,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18]。
( 6) 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土地或水域) ,将生物与时空进行合理搭配,循环利用物质与能量,建立起整合多种资源,各种生物同生的一类立体种植业、立体养殖业及立体种养相结合的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集约型农业,是一种大幅度提高物质转化率、资源利用率的现代生产方式,是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19-20]。
( 7)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通过实施现代农业工程、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局部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在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基础上,能够使用较少劳动力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高的收益,以生产出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21]。
( 8)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通过精细准确的信息和先进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进行田间管理,做到精确配方施肥、定点施药,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或维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22-23]。
( 9) 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依托农业生产,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发展形式,它主要向社会提供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休闲、风情感受、文化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休闲服务以及农产品。这种新型产业不仅可以发展农业生产,而且改善与保护了自然环境,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24-25]。
( 10) 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大城市各种资源,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对内为现代化都市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功能,对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6-27]。
( 11) 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通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进行生产,它依靠人工能源,突破了气候限制,可常年在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是一种节约型、环保型以及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28]。
( 12) 蓝色农业。蓝色农业是指通常以海洋为生产载体,利用海域种植或者捕捞海洋生物资源,以发展海洋农业、海洋种植、海洋养殖和海洋捕捞进行农业生产,蓝色农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23,29]。
二、明确江西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一)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江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黑色农业”,实质是“化学农业”、“高碳农业”,对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等高度依赖,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产生了土壤养分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问题。而绿色生态农业,则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绿色、生态农业转变[30-31]。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对于江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崛起至关重要。
( 二)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满足大众绿色消费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吃饱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更倾向于购买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绿色生态农业可以提供健康、安全且有保障的绿色食品,它的出现正是消费者乐于见到的。绿色消费呼唤绿色商品生产的尽快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以求迅速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 三)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对破解“三农”瓶颈至关重要。要想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走产业化的路子,这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江西具有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可以成倍地提高农民的收入[30]。
( 四)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的重点任务必不可少。绿色生态农业的前提是环境良好、生态平衡,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确保无公害、无污染,并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绿色安全处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绿色循环。走绿色生态农业之路,就是要保护农业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环境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为真正走上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使绿色生态农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一句话,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当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 五)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民素质水平,培养出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农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可以全方位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为加速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 六)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以来,由于受到各种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定、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制度等[32-33],使得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并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不合格农产品所面临的“绿色壁垒”,一方面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使对外贸易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避免国内产品遭遇“绿色壁垒”,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突破农业贸易壁垒、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4]。
三、明晰江西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 绿色生态意识淡薄,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绿色生态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农业环保意识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社会绿色生态氛围不浓厚; 二是大部分农业生产者观念落后,且不具备从事绿色生态农业应有的素质; 三是消费者本身对绿色消费的认识不深刻,长期以来大众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市场上的绿色产品缺乏信心,不能形成正确的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市场购买力不足,这些严重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扩大。
相关知识推荐:生态农业论文好发表吗
近年来,江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依然难以满足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对现代化的农业设施、高端农业技术等的应用不多,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使得绿色生态农业的抗灾害、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 二) 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分散,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江西省作为发展绿色农业相对较早的省份,在绿色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一方面虽然农业生产基地在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且规模性效应不显著。目前各乡镇都在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基地分布相对分散,集约性差,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强的生产基地,导致农产品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江西绿色生态农业的效益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从产品质量、产品加工到产品销售的整个链条无法正常有效结合,企业与农户之间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市场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农户农产品出现后期加工难、滞销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江西绿色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无法实现真正完善的市场经营。
( 三) 绿色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产品监测和市场管理执法不严
当前,江西省有关绿色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虽然江西省出台了不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如《江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政府也积极采取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干预手段来保证健康的发展环境,但由于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导致已有法规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同时一些人的法制观念淡薄,无法真正贯彻落实环境法规内容;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薄弱,加之有些地方对绿色食品标志的管理与监督不严,使得不少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出现在市场上,绿色农产品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欺骗消费者和损害绿色生态农业市场整体形象的行为,扰乱了绿色农业市场的正常秩序[30]。
( 四)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江西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生态农业总体实力不强,发展不均衡,产业带动能力较差,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较弱; 二是缺乏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不能密切联结龙头企业、基地以及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方式较单一; 三是农产品营销渠道较窄,绿色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企业、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不利于绿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流通[30]。
绿色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其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不健全的标准化产业体系将阻碍绿色农产品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尽管江西省在绿色农业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以及 WTO 的要求相比,标准依然落后。一些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不合理科学,甚至严重偏离标准化规范。
( 五)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江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起步并不晚,省政府也非常重视,但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还不足以支持绿色生态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其发展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资金不足是江西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绿色生态农业各个环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前期投资非常重要[30]。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由于农业本身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特点,面临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农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缺陷,农民担负着巨大的风险; 二是政府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投入机制还未完善,缺乏长效机制,回报周期长且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三是省内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绿色生态农业融资渠道单一,农村地区特别是小企业和农户贷款困难。——论文作者:唐安来1 ,黄国勤2* ,吴登飞3 ,王礼献2
参考文献:
[1]赵硕.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研究[D].长春: 吉林财经大学,2013.
[2]翁伯琦,张伟利.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农业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 4) : 1-4.
[3]强卫.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全力推进绿色崛起打造生态文明样板[EB/OL].[2015-07-22]http: / /cpc. people.com.cn/ n/2015/0722/c64102-27344639.html.
[4]黄国勤.江西绿色农业[M].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社,2012: 1-2.
[5]刘志明,沈光荣,冷文明.用绿色农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J].四川农业科技,2010( 5) : 7-9.
[6]黄国勤.绿色农业及其若干特征探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 12) : 55-58.
[7]胡建.“两型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2011( 3) : 7-8.
[8]蒋莉.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6( 8) : 1-3.
[9]王雅鹏.农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9-100.
[10]易青松.浅议湖区旅游开发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以重庆长寿湖风景区为例[J].重庆建筑,2012,11( 3) : 11-13.
[11]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2]唐安来,占志祥.绿色农业是江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江西政报,2006( 23) : 42-43.
[13]唐安来,占志祥.绿色农业是江西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甘肃农业,2007( 6) : 9-10.
[14]尹昌斌,唐华俊,周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 1) : 4-8.
[15]张士功,任天志.循环农业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A].中国农学会.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 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农学会,2006: 3.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